难得的人生历练

2011-06-30 08:06刘国会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前线指挥部灾区

刘国会

到灾区援建两年多了,回顾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总结这段难忘的工作历程,可谓见识很多,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的确有太多的话想说,这里把体会深刻的写出来,向大家报告,与大家分享,或许还有点用处。

经历巨大灾难的感悟:腰杆挺直了,没什么好怕的。2008年6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决定,黑龙江对口支援剑阁县。省委省政府反应迅速,6月14日我以对接组副组长身份到达剑阁,6月25日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身份重返剑阁,三年援建从此开始。

当时地震刚过一个月,到处是残垣断壁、临时帐篷和受灾群众以及行色匆匆的各路支援队伍。人们心里充满大灾之后的惊恐、余悸和绝望,这种情绪在大家内心弥漫着,加上强余震不断,加剧了恐惧情绪的膨胀和传染。我们踏上这块遭受重创的土地,与心灵同样遭受重创的灾区群众接触,恐惧心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说实话所有人都有点儿害怕,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大家平时关注和议论的话题,除了援建,就是地震。至2008年9月,我们遇到大小余震4万多次,6级以上就有4次。

大地不停地颤动,但援建不能停止。我们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让繁忙的工作冲淡恐惧。组织大家去灾情最重的北川老县城,当成片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和山上滚落的巨石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内心不仅有震撼,更多的是反思和醒悟。我们为什么要到灾区?我们来灾区干什么?为了幸存的人们,为了慰藉死去的同胞,也为了我们自己,大家不再畏惧,挺直腰杆搞援建!

经历严峻考验的感悟:直面迎上去,没什么困难不可战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千年一遇,灾后对口援建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仅气候、饮食和语言差异,就让我们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工作难度就更大,前线指挥部的同志都没有援建经历,一切都要从头重新开始。

选准援建路子是第一个严峻考验。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定“办快、办实、办好,求实、务实、做实”作为援建的总方针,遵循“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统一开展援建,按照灾后重建规划实施援建,采取协商协调、依靠当地的办法推进援建,坚持节约、适用、实用、安全的原则搞好援建”的四项总原则,采取“交支票+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全方位援助”的援建模式,创新“重大决策协商机制、援建项目推进机制、解决问题沟通机制、援建工作监督机制、党组织保障机制”,确保总方针、总原则和援建模式的落实到位,实现了援建方和受援方的“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实践证明,我省的援建路子,符合灾区实际,不与灾区争利,让利灾区人民,不仅快速完成原地“起立”,而且实现了发展“起跳”,2009年剑阁县财政收入增幅全省第一,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20强县行列。

尽快使项目落地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我省援建是全方位的,项目是重中之重。如何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家毫常务副省长提出的“抢出时间,抢出成本,抢出效益,让灾区群众尽快享受到援建成果”的要求,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考验,更是挑战。通过集思广益,制订出一张工作流程图,从项目前期环节抢出两个月时间,实现了程序不减,时间缩短。凡是涉及援建的单位,不管是援建方还是受援方,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施工人员,全部实行全天候工作制度,争分夺秒,抢出时间。为选出优良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按期交工,我们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两地卖标书、异地开标、业绩考察、押证施工、联合检查”等超常规措施,破解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潜规则,有效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每天几乎都会遇到新问题,都有新情况发生,都要积极去应对去解决。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创造的工程监管经验,得到多方面的认可和赞誉。

经历亲人离别的感悟:忠孝难两全,没什么比理解更可贵18省市斥巨资援建四川,在共和国历史上属首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政治任务,是和平年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次同场竞技的擂台赛。作为黑龙江援建前线的总指挥,我和我的战友们深感责任重大。

打赢这场硬仗,最终要靠人,靠大家忘我拼搏全身心投入。前线指挥部12名战友,就是l 2个铁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和“5+2”、“白加黑”是我们在剑阁援建的真实写照。大家承受了强余震的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很艰苦的生活压力,更经历了与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折磨。

在剑阁援建期间,前线指挥部先后有五名战友的父母病逝,弥留之际不能守候在旁边;有八名战友的亲人患重病住院或长期瘫痪卧床,离家在外难尽孝子之心。不是我们没有亲情,更不是不想尽孝,而是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在完成一项特殊使命,难以脱身,难以分心。面对各种压力,我们挺过来了,亲情的痛苦折磨,我们熬过去了。在内心痛苦与矛盾中挣扎,我们感悟了什么叫忠孝难两全,什么叫大爱,什么叫心灵洗礼,什么叫意志历练……。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亲人的理解和奉献,她们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孩子家庭的重担。如果说对口支援四川是国家行动,体现了中国力量的强大,那么请不要忘记:中国的每个家庭行动!每个家庭力量的支撑!

猜你喜欢
前线指挥部灾区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建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部”
从政治势能到治理效能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关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间及组建情况的探讨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