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交通干部的农机情结——记武穴市民得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良军

2011-07-08 12:57武穴市农机局
湖北农机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武穴市收割机农机化

武穴市农机局 吴 鸣

一名交通干部的农机情结
——记武穴市民得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良军

武穴市农机局 吴 鸣

刘良军同志,1976年12月出生在武穴市花桥镇刘六西村,1996年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了武穴市交通局一名干部。在交通部门工作期间,他放飞梦想,钟情农机,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谱写了一曲从萌芽、起步、展翅到腾飞的农机赞歌。

1 萌芽

在交通部门,刘良军主要工作就是经常在全市范围内下乡上路开展道路交通稽查,论条件和待遇都不错,论工作能力和态度,他也敬岗爱业,深受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好评。2005年全省7站8所实施改制,他在全市交通系统竞争上岗考试中,以满分的成绩位居第一,同年,担任了武穴城区交通站副站长,可以说,交通也给了刘良军同志施展抱负的平台。

然而,每当他下乡上路稽查期间,看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心里总是酸溜溜的,好像缺了点什么。特别是当他来到自己的家乡花桥镇见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面,心里更是不能平静。

花桥镇是武穴市粮食生产大镇,小麦、油菜、水稻生产面积达8万余亩(1hm2=15亩),刘良军家乡附近的几大畈,面积2万余亩,2005年之前,农机化作业水平还不高,尤其是机械插秧、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也低,2008年4月份,刘良军在花桥道路稽查期间,见到家乡农民弯腰收割稻麦、插秧时,看在眼里,思在心头。他学的是汽车使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改变了工业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他立马想到了农业机械,想到了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句至理名言。农业机械一定能改变农业进程和改善农村人们生活质量。他从伟人的名句中找到了理想和目标,他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希望和出路。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潜意识的作用,那场景给他带来了一次决择。从此,他瞄准了农机,投身于农机,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2 起步

2008年5月8日这一天,是刘良军起步迈入农机行列的第一天,也是他最难忘、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他瞒着家人带着自己积攒的2.25万元现金和一位朋友合伙购买了一台4.5万元沃得牌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买回后,他凭借自己的驾驶汽车技术,又在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下,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学会了收割机操作技术。2008年5月15日正是收割小麦的季节,他利用休年假时间,自己驾驶收割机为农民收割小麦,他早出晚归,以60元/亩的价格每天收割小麦50亩左右,一个多星期下来纯利1.8万元,这也是刘良军瞄准农机、踏入农机、使用农机掘出来的第一桶金子。

3 展翅

由于日夜作业,合伙的朋友吃不来苦,要求退出,刘良军二话没说,亲兄弟明算账,账算清楚,朋友友好退出。面对朋友的退出,他感慨万分,他捧着农机掘来的不多的第一桶金子,却对农机更加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他的内心又有了新的打算和愿望。他看到有一些外地半喂入收割机进入武穴收割稻谷,说明武穴市场有潜力。为此,他就决心购买一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从事机收作业。当他父母听说他再购买一台补贴后10多万元收割机时极为反对,劝他说:你工作条件这么好,搞什么农业机械作业,况且花这么多钱,还这么吃苦,赚到的钱也不多,不知道后果怎么样,搞不好半途而废和劳命伤财。父母不同意他这么做,也就拒绝给予帮助。

刘良军在父母面前吃了闭门羹,并未气馁,他伸手向朋友借了8万元,自己又筹集2万多元,花10.2万元又买回第二台沃得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早稻收割时,他聘用一名操作手,2人驾驶2台联合收割机日夜忙碌进行机收作业。经过一年的苦战,到2009年收割小麦完毕,借来的10.2万元的钱全部还清。父母看到儿子吃了苦,为农村、农民、农业做了一些事,也有了一些收获,他们既心痛,同时又得到一些安慰。刘良军的父母是交通系统退休干部,也理解儿子的心情,决定给予支持,他们拿出15万元给刘良军购买机械,2009年7月,刘良军利用父母支持的15万元,借款10万元共筹25万元购买了一台16.8万元的久保田488型号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上海纽荷兰耕整机一台(套)价值8.2万元,机耕船一艘价值0.5万元,从事农业机械耕整,机械收获作业服务。他聘用2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操作手,深入安徽、河南、江西等地进行跨区作业,自己在家操作一台全喂入收割机和耕整机。从2009年7月到2010年7月,经过一年来的奋战,年纯收入近30万元,还去借款还剩20万元。手里积累了一些资金,他采取了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地投入购买农机具,扩大再生产。2010年8月,他拿出20.5万元又购买了一台井关608型号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经过3年来的摸爬滚打,农业机械的固定资产投资近50万元,农机作业服务也有了一定规模,作业效益也日益提高,弱小的翅膀也逐渐丰羽起来。

他有所收获也不忘回报社会,他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上,对一些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一律实行免费耕整、收割。2年来共免费服务12户。2011年,武穴市旱情非常严重,他拿出2万元购买10台小型抽水机械和设备,免费送给农户抗旱救灾。他的举动,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4 腾飞

2010年的7月22日,武穴市农机局新任局长刘志勇上任后,在全市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刘良军及时抓住这一机遇,酝酿组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他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经过半年来的筹建,2011年4月15日终于在花桥镇张河口创建了武穴市民得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由刘良军、陈学兵、李学文、徐灿龙、姜增云、姜元松、陈建华等7人发起组建,注册资金112万元,理事长为刘良军。该社成立以来,受到市领导和市农机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发展壮大自己、建成全省一流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刘良军带动下,一是已征地9亩,建成集办公、培训办公楼一座以及机库、维修车间18间,建筑面积2800多 m2;二是已流转承包土地2000亩;三是大力推广机械插秧技术,新购插秧机16台。他多次外出到河南兴豫、湖北春晖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育秧技术,正准备筹建一座育秧化工厂,同时,又添置久保田全喂入收割机4台,耕整机2台(套),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和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全面实施耕、种、收农机化作业服务。现在该社成员75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台,插秧机16台,收割机23台,机耕船45艘,以及其它机具共112台(套)。他们在集中管理、统一价格、统筹分配、透明核算的原则指导下,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年机械作业面积3万亩,收入可达320万元。

2010年4月,全市选派年轻干部下乡锻炼,刘良军主动向武穴市组织部请缨要求下乡驻村,扎根农村。批准后,他现在吃住在乡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机化事业,解放农村劳动力,服务“三农”作出自己的努力。正如他自己所说“交通养育了我,可我与农机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我要扎根乡村,献身农机,和农机一起腾飞!”

2011-07-30)

S

猜你喜欢
武穴市收割机农机化
用履带收割机送柴油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家庭趣事
未来的收割机
农场里的自在时光——访湖北省武穴市乐于家庭农场农场主胡锁柱
百般努力,千般诚心,不负“佛国”珍品——走访武穴市农二代生态农庄家庭农场
武穴 千人学《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