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永恒的淄博窑古代陶瓷玩具

2011-07-14 07:54魏传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淄川淄博玩具

魏传来

山东省淄博市 淄博255100

古代陶瓷玩具是古陶瓷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古陶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艺术,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笔者有幸收藏了部分古代淄博窑宋金时期的陶瓷玩具,它们不仅品种丰富,形态各异,而且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古朴、稚拙的艺术美。下面根据笔者所藏的这些玩具实物,结合我国古代陶瓷玩具生产的历史,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古代淄博窑的深入研究供献一些有益的资料。儿童都喜好玩耍,为此制作有很多玩具。中国的玩具起源很早,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制动物和小石球等器物,就是早期玩具的雏形了。在我国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上,陶瓷玩具曾大量涌现,这些生动而迷人的玩具不仅凝结了历代窑工们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文化面貌。历史上陶瓷玩具的生产也是伴随着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变而发展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的瓷器烧造起源于商代后期,在此之前,雕塑玩具大部分为泥制或陶制,如新石器时代的鸟、兽、人物等。两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雕塑艺术品,有形态各异的陶俑,捏制或模制的陶兽,还有陶制的马车、牛车和船等。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曾提到汉代的泥玩具:“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上世纪70年代,在淄博及周边地区的北齐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俑,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陶猪、狗、牛、马、羊、鸡等模制动物,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地区陶塑玩具已十分普遍,但还没有发现类似的淄博寨里窑青瓷玩具。唐代,瓷塑玩具的生产渐趋成熟,淄博磁村窑等很多窑口开始批量烧制。唐代社会的繁荣直接影响着瓷塑玩具的发展,不仅数量猛增,题材也十分广泛,成为这个时期淄博窑产品的一大门类。宋、金则是淄博窑瓷塑玩具生产的繁荣时期,淄博磁村、巩家坞、颜神店、坡地各窑口普遍烧制,各类玩具式样纷呈,造型稚拙敦厚、和谐简练,为当时人们所喜爱。这时已出现了专营玩具的集市和挑担沿街叫卖玩具的货郎。元代开始,淄博各窑瓷塑玩具的质量和品种远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彩,但生产仍然十分兴盛。到了明清时代,尽管其它种类的玩具不断涌现,但陶瓷玩具并没有被取代。在淄博的陶瓷发展史上,民间陶瓷玩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儿童玩具蟾蜍一组

宋代儿童玩具狗

宋金淄川窑玩偶三彩卧童

宋金淄川窑玩偶金人骑狮

宋金淄川窑玩偶一组

淄川窑宋代玩具瓷哨一组

宋金时期淄博磁村、颜神店等各窑陶瓷玩具的品种很多,主要分为动物、人物、生活器具等,形制不大,有手工捏制的,有模制的,多利用窑内剩余空位烧制。动物类玩具五花八门,造型生动逼真,色泽明快,熠熠生光,最为当时人们所喜欢。有穿行于山林之间的狼熊虎豹和畜养于村舍里的猪狗牛羊,也有游嬉在水中的鸭鹅鱼龟和鸣唱在枝头的鸟雀飞禽,在人们的理念中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和人间和谐美好的象征,在创作上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因而更容易唤起孩子们的童心,引发他们的好奇感和购买欲望。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动物玩具中,不得不提的是数量众多的单色釉瓷龟。我国古人对龟类是崇拜有加的,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龟文化。在古代,龟堪称位尊身贵,被人们看做是吉祥如意、先知先行的动物,李时珍说:“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长,介虫之灵长者也。”龟(玄武)与青龙、朱雀、白虎合称“四灵”丶“四神”。乌龟上面的壳是圆的,下面的身子是方的,符合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因此,古人觉得乌龟通灵,能沟通天地,可以用来占卜,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曹操的著名诗句《龟虽寿》,直到今天仍然是哙炙人口的名作。但是后来,乌龟几乎从宝座上跌落,被编入了骂人辞典(如乌龟王八蛋、龟孙子等),成为人们最瞧不起的动物之一。这样一种既被人崇拜,又被人作践的现象实属罕见。同一个物种,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现代人看来,乌龟跑得慢,但有恒心,有耐力,谦虚谨慎,有时能跑过骄傲自大的兔子,所以,一个小小的童话《龟兔赛跑》,就弘扬出乌龟身上的这种精神,从而产生广泛的教育意义,在一个时期甚至比孔子的《论语》还有影响,现代中国的每个儿童都听过这个故事,都多多少少地向小乌龟学习过。现在看着这些活灵活现丶憨态可鞠的小瓷龟,既令人爱不释手,又让人遐想联翩。另外,还有不少单色釉蟾蜍玩具。蟾蜍原本名不雅(赖蛤蟆),貌不扬,但它生命力极强,能一产多子,能承载相当于身体十倍、二十倍的重压的“神力”,古人认为有灵性。对此倾慕不已,崇拜之心油然而生。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中的阴影被看作蟾蜍,月宫又称蟾宫,这样蟾蜍就成为历代文人求取功名所钟爱的吉祥物。匠师窑工们便将其制成各种瓷玩具,供孩子们玩耍,寓意明确,让很多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蟾宫折桂”的期望。

淄川窑宋代玩具(摔跤)一组

除了动物造型外,宋金时期淄博窑烧制的人物造型玩具也非常生动。巧手窑工们在雕塑手法上善于表现人物外貌的动态特征,赋予了这一团团瓷泥鲜活的生命和灵魂。人物造型玩具中最多的为“磨喝乐”,就是一些小人形的玩偶。这些“小人物”雕塑刻画得惟妙惟肖,不仅反映了民间人伦道德、风俗习惯和美好向上的意愿,为了达到玩耍和娱乐的目的,还着意在形象上追求一种滑稽可笑的韵味,造型、表情、发髻、服饰等各有其异,即诙谐又幽默。有的慈眉善目持物独立,有的手足张扬击鼓打锣,有的怒目而视赤手相朴,有的骑在马上吹胡子瞪眼,还有的坐在狮子上斜眼看人很是孤傲,都以视觉夸张的艺术魅力博得儿童们的欢喜。在稚拙简洁中透露出一种自然天真,活泼优雅的趣味和情致,让人们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

最具特色的是玩具的口哨功能,构成了淄博窑玩具的一大特色。玩具哨子的历史相当悠久,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就出土有单孔和三孔埙(哨)。淄博窑哨子玩具在造型上有橄榄形、兽面形、鬼脸形、禽鸟形、鞋靴形、蟾蛙形等,其特点是造型浑朴小巧、洗炼大方,声调悦耳。多在头上、背上留有一个或两个孔,一吹就响,注入水后更能长时间发出吱吱的声响,并能不断吐出水泡,它们都成功地将陶瓷工艺、造型和声学原理进行了完美结合。吹起来可以声情并茂,情趣幽然。因此倍受孩子们的青睐。很有意思的是用鞋靴造型作的哨子玩具,说明我国古代也有鞋崇拜。传说晋文公重耳避难周游列国时,想吃肉,介子推就割股献肉。后来重耳复国,封赏后才想起介子推。介子推躲到了山里不出,便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作官。不料将介子推烧得仅剩下一只鞋。他拣起这只鞋永作留念,终生难忘。后来人们对话写信尊称“足下”,即来源于此。

淄川窑宋代玩具 印花瓷靴哨

淄川窑宋代玩具 黑釉瓷靴哨

淄川窑宋代玩具 茶叶末釉瓷虎

淄川窑宋代玩具 瓷龟

淄川窑宋代玩具 猴耍

淄川窑宋代玩具 鸡哨

淄川窑宋代玩具 茶叶末釉卧童

淄川窑宋代玩具 铃铛

淄川窑宋代玩具白地黑花立童

淄川窑宋代玩具人骑马

淄川窑宋代玩具孩童坐婆婆

淄川窑宋代玩具猴子

淄川窑宋代玩偶白地黑花卧童

此外,还有一种人物与动物结合的瓷塑玩具。这些玩具大部分带有吉祥祝福的寓意,如“人马平安”,塑一武将或文官骑在马上,寄托着人们祝福亲人出征平安归来的愿望;“马上封侯”,塑一猴子骑在马上,借“猴”与“侯“同音理念,寓意即刻就要封官加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将骑狮”丶“武士骑驼”则表达了人们驱恶辟邪、祈求平安的殷切期待。陶瓷十二生肖玩具则更加普遍,窑工们将代表某一年份的动物形象制成各式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将其挂在胸前,戴在身上,捧在手里,象征着一年的平安成长和幸福美满。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做工精细,釉饰考究的陶瓷玩具中有很多用绞胎泥烧制的小圆球,表面光滑,球体规整,有的施色釉,有的素胎无釉。资料记载,在宋、金、元时期,曾流行一种与现代高尔夫球玩法相似的体育运动——打“捶丸”,在元朝初期还出现了记述这方面的著作《丸经》,它源于由马球派生出来的“步打”,比赛以击球进洞定胜负。这些小圆球就是小孩玩的小型化了的“捶丸”,宋代的文献中称其为“击角球”。2002年4月,泰安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在清理岱庙西城墙遗址时,在地表下发现了一组宋代石刻,其中的一幅《捶丸图》尤其引人注目。图中儿童右手拿着一个球,左手持棒上举,棒端呈弧状弯曲,棒柄自上而下逐渐变细,球棒整体呈“L”形,极像在打高尔夫球。专家鉴定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捶丸运动的图像记载。捶,意为击;丸,意为球,捶丸的意思是用球棒击球。在淄博窑宋金遗址上大量发现这些绞胎捶丸,说明这一时期打捶丸的体育活动已非常盛行。

宋金时期淄博各窑陶瓷玩具装饰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单色釉为主,白地黑花次之,兼具三彩色装饰。具体来说,宋代前期以青釉丶酱釉为多,白釉次之,后期兼有三彩装饰特点,以黄绿彩为多;金代以三彩釉为主,黑白釉次之;元代以白地黑绘花为主流,而且增加了红绿彩装饰。古代淄博窑陶瓷玩具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人情趣味吸引着今天的收藏者。流传至今的这些林林总总的玩具也让我们看到,古代窑工们在紧张的劳作之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随性而作,信手捏制或模制出这些充满童趣的小玩艺,在换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些许的乐趣。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陶瓷玩具往往不像其它生活瓷器那么精致,具有随意化的特点,纯朴、稚拙,其自然天成的美感反而构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并使很多玩具之作逐渐发展演变为民间瓷器甚至官窑瓷器的美术装饰热点。

淄博各窑陶瓷玩具的生产与古代中国南北方各窑口的陶瓷玩具发展历史基本一致,它所生产的陶瓷玩具虽然缺少文献记载,但从目前存世的品种、数量和美学程度来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瓷的特征是鲜明的,具有清晰的美学个性,凝聚了地域文化深厚的内涵,浸透着中国北方地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意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古代淄博地区的文化艺术风貌。淄博窑的匠师们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创造的这些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陶瓷玩具,无疑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园里的绚丽奇葩。

淄博窑宋代瓷捶丸一组

猜你喜欢
淄川淄博玩具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淄川校区刘亚群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
宋代淄川名人王樵与奂山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同题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淄川渭头河窑址发现数百年窑神庙旧址和玉石街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