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盘育苗移栽技术在洱源县杂交玉米制种中的应用

2011-07-30 07:37马峰翔杨佩全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种田制种苗床

马峰翔,杨佩全,阮 斌

(1.洱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洱源671200;2.洱源县种子管理工作站云南洱源671200)

洱源县位于云贵高原西北部,大理州北部,面积2 875 km2。洱源县年均温14.2℃,年≥10℃的积温4 104℃,年降雨量746mm,年日照时数2 427.4 h,无霜期267 d。洱源县辖6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全县总耕地面积18 019.3 hm2,其中水田9 166.7 hm2,旱地 8 852.6 hm2。海拔 1 650~2 400 m的缓坡地带及湖滨坝子为洱源县的主要农业区,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方式比较普遍。

洱源县是大理州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为积极推动玉米种子产业化进程,该县引进保玉7号、会单4号、晴3、正大612等适销对路的品种在右所、邓川、炼铁、乔后等镇(乡)进行繁育制种。2010年,云南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面对80 hm2左右的制种田因旱不能如期播种,洱源县良禾种业公司在县农业局、县种子站的大力协助下,合理摆布制种组合与面积,采用塑盘育苗移栽新技术,有效地抵御了旱情对玉米制种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采用塑盘育苗移栽的制种田块,玉米长势整齐,去雄彻底,增产明显,质量提升,带动了更大面积的杂交玉米制种田采用该技术。2010年洱源县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666.7 hm2,所生产的良种远销省内各地及周边省份,以其质量优良、价格合理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洱源县良禾种业公司2010年引进繁育的会单4号、保玉7号、路单8号3个品种,对照品种为3个组合的相同品种。

1.2 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洱源县的右所、炼铁、乔后3个乡(镇)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进行。在炼铁乡安排33.33 hm2,制种组合为保玉7号;乔后镇13.33 hm2,制种组合为路单8号;右所镇33.33 hm2,制种组合为会单4号,3个乡(镇)共计80 hm2。

会单4号4月14日播种,4月28日移栽,8月16日收获;保玉7号4月10日播种,4月24日移栽,8月22日收获;路单8号4月20日播种,5月3日移栽,9月8日收获。3个组合的大田管理措施与直播种子田相同。对每个组合随机抽取100株考种,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塑盘育苗移栽制种田块与直播制种田块的种子单产、收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塑盘育苗移栽玉米与直播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1看出,采用塑盘育苗移栽的玉米,其双穗率、有效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构成制种产量的性状均明显优于采用直播方式的玉米,为采用塑盘育苗移栽的制种田获得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 塑盘育苗移栽玉米与直播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2.2 塑盘育苗移栽玉米与直播玉米产量、效益比较

从表2看出,采用塑盘育苗移栽的3个组合,其单产与采用直播方式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其中保玉7号平均单产为7 035 kg/hm2,与直播田块相比,每公顷增产1 455 kg,增幅为26.1%,共增产4.85万kg;每公顷增收8 730元,共增收29.1万元。路单8号平均单产为5 745 kg/hm2,与直播田块相比,每公顷增产930 kg,增幅为19.3%,共增产1.24万kg;每公顷增收5 766元,共增收7.69万元。会单4号平均单产为6 750 kg/hm2,与直播田块相比,每公顷增产1 020 kg,增幅为17.9%,共增产3.4万kg;每公顷增收5 610元,共增收18.7万元。

表2 塑盘育苗移栽玉米与直播玉米产量、效益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制种生产中采用塑盘育苗移栽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有效地解决了高原杂交玉米制种区常遇到的茬口矛盾。塑盘育苗移植技术可使玉米提前早播7~10 d,使高海拔地区的杂交玉米制种田能够实现在丰产节令内适时早播,有利于农户早种多收。

(2)保证制种田苗全、苗匀、苗壮,有效解决了玉米制种过程中常遇到的缺苗断垄问题,为制种优质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节约水资源,能在水源不足的地方实现按时播种,具有抗旱保收的作用。

(4)移栽后的植株,其抗倒性、抗病性均优于直播制种田。

(5)植株生长一致,去杂去雄时间短、质量好,种子纯度能得到保证,种子质量得以提升。

(6)穗果结实率、千粒重及单产大幅提高,降低了制种风险,达到制种农户和种子生产经营者双赢的目的,有利于制种基地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种子生产经营者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强做大。

4 玉米塑盘育苗移栽技术要点

4.1 育苗

4.1.1 苗床地选择

塑盘育苗移栽可进行就地育苗,将制种地的一角选为育苗的苗床。先把苗床地翻挖锄细整平,清除杂草,苗床的大小视制种面积所需株数和塑盘的个数而定。整理好苗床,把塑盘平整放在苗床地上,将事先配制堆捂过的营养土倒在塑盘上摊平。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关键是制钵和育苗。要选用富含营养成分、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园土和腐殖土做钵土,按菜园土60%、腐殖土30%、腐熟细厩粪10%,外加普钙3%的配比,混合均匀,堆捂3 d后制钵。

4.1.2 营养土配制

将腐熟后的细粪与菜园土按体积1∶3的比例混合,加入复合肥水(按复合肥∶水=1∶5的比例配成复合肥水)混合均匀,堆沤15 d以上,腐熟后方可使用。

4.1.3 摆盘播种

先将育苗盘摆放在事先整好的苗床内,摆成2排,中间不要有间隙,盘孔内装入3/4的营养土,钵体制好后可根据父母本的播差期进行错期或同期播种,播前种子需人工精选,拣除异品种(或变异种)和过于细小及损伤的籽粒,每孔点种1粒,用营养土盖种(铺满盘孔),种子以浅播不露土面为宜,并用竹片刮去盘面上的土,加盖松毛或稻草。

4.1.4 盖膜

播种后四周用细土填满,浇透水,起拱盖膜。从苗床一头开始,每间隔60~80 cm插1竹片成拱形,拱顶离床面20~30 cm,盖膜时拉紧地膜,膜边用细土压严,防止被风掀开及防鼠害。

4.1.5 苗床管理

保持苗盘湿润和适宜的温度,利于出苗,出苗前盘土发白时用喷雾器喷补水分;出苗后选择晴天及时揭膜炼苗,防止烧苗;移栽前2~3 d控水,但要保持移栽时营养土不散为宜。

4.1.6 适龄适时移栽

起苗移栽时,挤压盘孔底部,带土起苗,移栽的最佳苗龄为2叶1心,不超过3叶1心(叶龄8~10 d)。移栽前大田应施足底肥,栽后浇足定根水,每公顷栽6.75~7.5万株。

4.2 苗床期管理

苗床期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好膜内温湿度、防治虫害、适时追施壮苗肥。湿度不可过湿或过干,若钵土含水量过大会造成烂种,含水量过低不能按时出苗,含水量以60%~70%为宜。膜内温度不能超过35℃,若白天气温高应揭膜通风,晚上盖膜。出苗后应揭去薄膜和拣除覆盖物炼苗,浇施1次腐熟的粪水促幼苗茁壮成长;移栽前再浇施1次粪水(加少量尿素),使移栽后的幼苗不脱肥。播种后盖膜前喷施1次杀虫剂,揭膜后再喷1次杀虫剂,以防地下害虫危害。

4.3 大田期管理

玉米移栽后喷施杀虫剂,以防地下害虫咬食幼苗造成缺苗。大田期管理要以促根壮苗为中心,要勤查苗、早治虫,结合中耕松土早追肥,促其早生快发,做到苗齐、苗匀、苗壮,力争在穗分化期形成较大的营养体,使父母本达到整齐一致、花期相遇、授粉良好,为高产奠定基础。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洱源县良禾种业公司员工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1]郭耀星.杂交玉米塑盘育苗移栽技术[J].云南农业,1997(6):14.

[2]王连润,杨松光,胡忠荣,等.草莓试管苗移栽基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374~1376.

[3]喻春莲,兰发盛,张寒飞.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华试99选育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039~1042.

[4]董丽英,刘树芳,杨佩文,等.玉米新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410~412.

猜你喜欢
种田制种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加快第九师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出 三大举措力促国家级制种基地升级
手机在线浇水、施肥 5G种田就像在玩『开心农场』
田农吟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一起去种田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