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Ⅱ类1分类与正常牙合志愿者髁突运动描记的比较观察

2011-07-30 05:37方建强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牙合闭口轨迹

方建强 陈 杰

(1.杭州口腔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山东 青岛 266011)

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主要特点为磨牙远中关系和上前牙的唇倾,常伴有矢状向、横向不调和口颌系统功能不协调。国内有学者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运动进行了研究。然而,单独对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的髁突运动研究较少。为此,作者以临床常见的Ⅱ类错牙合为观察对象,通过对髁突运动轨迹变化的定量分析比较,为正畸临床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案的制定以及评价矫治前后髁突运动功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青岛大学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中普查出Ⅱ类错牙合15例,其中男4例,女 11例。年龄18~25岁,平均(22.4±0.6)岁,并选取正常牙合志愿者30例。

志愿者的选择标准参考傅民魁[1],其中Ⅱ类错牙合选取标准如下∶(1)无颌面创伤、手术史,无正畸治疗史;(2)前牙Ⅱ~Ⅲ度深覆盖,磨牙关系为开始远中或完全远中,尖牙关系为远中;(3)无口腔不良习惯∶牙列完整,无缺失牙(第三磨牙除外);(4)正中牙合位有广泛的牙尖接触,前伸及侧方运动无早接触,无牙合干扰。正常牙合志愿者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8~25岁,平均(22.1±0.3)岁,选取标准如下∶AngleⅠ磨牙关系,牙齿排列整齐,无明显拥挤及间隙,覆牙合不超过下切牙唇面的1/3,覆盖不超过3mm,其余同Ⅱ类错牙合。

1.2 方法 用髁突运动轨迹仪(CADIX奥地利GAMMA公司生产,记录软件为GDS Ver5.1),面弓(德国Girbach公司)在无牙合干扰的情况下记录开闭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左右侧方运动时的髁突轨迹。整个描记过程均由一人完成,对每位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成功描记后取平均值,测定正常牙合组与Ⅱ类错牙合组左、右侧髁突之间位移量有无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

2 结 果

测量项目为开闭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向左侧方运动、向右侧方运动时左、右侧髁突分别的前后向移动量X、垂直向最大移动量Z、最大空间位移量S。

典型描记图∶

图1 个别正常牙合前伸后退髁突运动轨迹

图2 Ⅱ1前伸后退髁突运动轨迹

Ⅱ类错牙合在各种下颌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曲线连续,左右基本对称,尤其是在前伸后退运动时对称性更好。

开闭口运动∶右侧髁突的前后向最大移动量和最大空间位移量,左侧髁突的垂直向最大移动量均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开闭口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 ±s,mm)

表1 开闭口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 ±s,mm)

与对照组左、右侧髁突位移量分别比较*P<0.05

组 别 X Z S观察组 右侧 12.77±4.1* 4.99±1.99 13.41±3.52*左侧 13.67±4.33 4.90±1.46*14.12±4.02*对照组 右侧 15.97±2.82 5.94±1.59 16.19±3.14左侧 15.22±3.74 5.91±1.41 15.94±3.25

前伸后退运动∶左侧髁突的前后向最大移动量大于正常牙合为(9.25±1.36)mm(P<0.01);左侧髁突的最大空间位移量大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前伸后退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 ±s,mm)

表2 前伸后退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 ±s,mm)

与对照组左、右侧髁突位移量分别比较*P<0.05,**P<0.01

组 别 X Z S观察组 右侧 8.99±1.94 5.71±1.21 11.18±1.9*左侧 9.25±1.36** 5.65±0.92 11.03±1.35*对照组 右侧 7.92±1.58 5.73±1.09 9.98±1.47左侧 7.79±1.55 5.59±1.21 9.78±1.49

向右侧方运动时右侧髁突的前后向最大移动量大于正常牙合,垂直向最大移动量大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4。

表3 向左侧方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s,mm)

表3 向左侧方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s,mm)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X Z S观察组 右侧 8.78±2.03* 5.49±1.04* 10.22±2.02*左侧 1.3±0.25 0.99±0.56 10.34±1.02对照组 右侧 7.89±1.9 5.43±1.1 9.6±1.56左侧 0.92±0.52 0.73±0.53 9.57±1.24

表4 向右侧方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 ±s,mm)

表4 向右侧方运动时双侧髁突三维方向的最大位移 ±s,mm)

与对照组左、右侧髁突位移量分别比较*P<0.05,**P<0.01

组 别 X Z S观察组 右侧 1.39±0.65** 1.13±0.54* 12.77±4.1左侧 8.78±1.58 5.22±0.85 9.5±3.32对照组 右侧 1.18±0.57 0.82±0.44 15.97±2.82左侧 7.78±1.71 5.54±0.89 9.6±1.47

3 讨 论

颞下颌关节与口腔正畸关系密切,口腔医生对下颌运动的关注由来已久,描记仪因其三维立体、无创无痛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下颌运动功能的研究中,目前是研究髁突运动轨迹最常用的方法,迄今对髁突运动规律的了解大部分来自用描记仪所作的研究,本实验使用的CADIAX双板双针式描记仪,测量髁突真实位置,记录髁突三维方向上的运动分量,能准确地反映双侧髁突的实际运动状况,精确度高[2]。

Henrikson等[3]认为错牙合类型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aio等[4]更进一步指出侧方咬合时无尖牙引导的Ⅱ类错牙合是TMD的危险因素。髁突的位置与TMD关系密切,髁突居关节窝中位最有助于关节的健康。Ⅱ类髁突前移情况较多见,髁突有前移的趋势。Ⅱ类错牙合治疗时引导下颌向前,使髁突由关节窝后位移至中位,可以阻止TMD的发生或减轻TMD症状。正畸治疗在注重矫正牙牙合硬组织畸形的同时,应强调对于因错牙合影响的口颌肌肉系统功能的恢复—即肌动力平衡的重建,这对维持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组结果显示前伸后退运动时Ⅱ1类错牙合左右侧髁突的最大空间位移量大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髁突前后向最大位移大于正常牙合(P<0.01),证实安Ⅱ类1分类志愿者髁突运动轨迹以矢状向移动量大为主要特征,髁突前伸运动能力和牙齿矢状关系相适应,与Zimmer等报道基本一致[5]。Ⅱ1类患者唇倾的上前牙及过大的深覆盖对其的心理影响很大[6],常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而为了改善这种不利的面型外观,部分患者会习惯性自行前伸下颌,同时Ⅱ1类前牙前突覆牙合浅,下颌也容易向前滑动。Ⅱ1类患者多有横向宽度不调[7],治疗时需要注意纠正,利于矢状向畸形的调整。晋长伟等[8]运用CADIAX研究发现,Ⅱ1类组前伸后退运动时矢状向最大移动量明显大于正常牙合组;侧方移动量显著增大,平衡侧髁突的侧方移动量明显增加,前伸运动时的侧方移动量显著增大。

开闭口运动时右侧髁突的前后向最大移动量和最大空间位移量,左侧髁突的垂直向最大移动量、最大空间位移量均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Ⅱ1类患者髁突开闭口运动量小于正常牙合。

本组结果显示向右侧方运动时右侧髁突的前后向最大移动量、垂直向最大移动量大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徐宝华等[9]发现Ⅱ1类组20%侧方运动范围小于正常牙合。向左侧引导运动差别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和Ⅱ1类组髁突左右侧不对称比例高有关[10]。

[1]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

[2]刘怡,傅民魁.正常牙合开闭口时髁突运动的轨迹特征.口腔正畸学,2001,8(4)∶154

[3]Henrikson T,NilnerM.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occlus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J Orthod,2003,30(2)∶129

[4]Caio M.P.Selaimen,Jose'C.M.Jeronymo,Diego P.Brilhante.Occlusal Risk Factors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Angle Orthod,2007,77(3)∶471

[5]Bernd Zimmer,Andreas Jäger,Dietmar Kubein-Meesenburg.Comparison of‘normal'TMJ-function in Class I,II,and III individuals.Eur J Orthod,1991,13(1)∶27

[6]Eduardo Bernabe,Aubrey Sheiham,CesarMessias de Oliveira.Condition-Specific Impacts on Quality of Life Attributed to Malocclusion by Adolescents with Normal Occlusion and Class I,II and III Malocclusion.Angle Orthod,2008,78(6)∶977

[7]Joel Huth,Robert Newton Staley,Richard Jacobs,et al.ArchWidths in Class II-2 Adults Compared to Adults with Class II-1 and Normal Occlusion.Angle Orthod,2007,77(5)∶837

[8]晋长伟,洼田光庆,佐藤贞雄,等.错牙合与正常牙合之间的髁突运动轨迹的比较研究.口腔正畸学,2002,9(3)∶104

[9]徐宝华,林久祥.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前牙下颌运动轨迹研究.临床口腔医学,1994,10(1)∶14

[10]Omer Said Sezgin,Peruze Celenk,Selim Arici.MandibularAsymmetry in Different Occlusion Patterns A Radiological Evaluation.Angle Orthod,2007,77(5)∶803

猜你喜欢
牙合闭口轨迹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500 kV输电铁塔金具闭口销锈蚀原因分析
轨迹
轨迹
哈勃图?
轨迹
科学去闭口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