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对策

2011-07-30 07:44王玉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7期
关键词:肾衰血透肾功能

王玉英

(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四川安岳 642350)

血液透析又称“人工肾”,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半透膜,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吸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临床上,血液透析常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替代治疗,可减少感染、出血、昏迷、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对于病情的缓解、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长期连续血液透析容易产生很多并发症,加强护理干预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及血液透析疗效意义重大[1~2]。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在我科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共有8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我科进行住院透析治疗,其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9~65岁,平均43.27岁;其中急性肾衰35例,其中肾前性11例,肾性9例,肾后性15例;慢性肾衰4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12例,肾小球肾炎17例,高血压肾病9例,肾多发性囊肿5例,其他5例;本组所有患者都具有透析指针,且无透析治疗的禁忌证,需要透析治疗。

1.2 治疗方法

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与血液透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长期透析病人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临时透析病人采用深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83例患者的护理方式有所差异,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即对照组40例(其中急性肾衰17例,慢性肾衰23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43例(其中急性肾衰18例,慢性肾衰25例)采取新型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2组患者构成的透析通路、平均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病情等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2 评价指标

对于2组不同的护理方式效果的评价依靠:(1)透析后患者的预后:包括痊愈、好转、无效、死亡:痊愈即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不再需要透析治疗;好转是指肾功能有所好转,但还未恢复正常,还需间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无效是在肾功能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趋势;死亡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突然死亡。(2)并发症形成的情况:该并发症是指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才出现的,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症、肌肉酸痛、贫血及感染等。(3)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

3 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干预组采取新的整体化干预方式,其具体情况如下。

3.1 透析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肾脏功能已经严重失代偿,病情较重,患者不仅躯体痛苦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同时治疗的费用昂贵,治疗时间长,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甚至轻生的念头。新的护理措施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要理解体贴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认真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使病人消除悲观恐惧的思想,积极配合治疗[3]。

(2)透析环境及仪器护理:透析治疗室内应保持安静、静洁、空气新鲜和温湿度适宜等,一般温度24~28℃,相对湿度60%~75%;血透前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并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检查透析器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血液透析应专人专用透析器及管路,核对后冲洗和循环。

(3)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应认真查看患者的病历,熟悉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患者的饮食、透析及用药方案应形成一个相关的整体。当饮食变动时,透析方案也应作相应的变动。所以每次透析前要测体重、脉搏、血压、体温、呼吸。抽血查K+、Na+、Cl-、血尿素氮、血肌酐、CO2CP,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等,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状态及贫血、感染、出凝血情况。

3.2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1)加强监测及巡视:包括对患者及透析仪器的监测,监测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皮肤黏膜的颜色、意识状态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抢救;对透析仪器的检测:密切观察透析装置的运转情况及机器故障,透析管道的是否通畅或漏气、血液及透析液的颜色变化、空气报警等,并及时排除故障。

(2)准确记录:准确记录透析的时间、出入液量、每小时超滤量、肝素追加量等。每隔0.5h记录1次患者的血压、呼吸、氧饱和度及体温的情况。

(3)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有发现及时告知医生,果断处理。对于一次透析时间过长超过4h者,如果病情允许要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或进行雾化吸入,避免褥疮及肺部感染等,但该过程应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位置避免滑脱及堵塞。

3.3 透析后的护理

(1)一般护理:透析结束后,应按压穿刺部位10~15min止血力量适中,用碘伏消毒内瘘后覆盖无菌纱布,且注意伤口避免受生水浸泡,一旦纱布潮湿必须及时更换。患者应加强休息,控制入水量,防止体重增加过快,饮食清淡易消化,含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控制钾、磷摄入,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病情监测:透析后须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意识状态。 抽血查肌酐、尿素氮、K+、Na+、Cl-、CO2CP必要时查Ca2+、P3-以决定透析效果,有无电解质紊乱及晚期并发症,并做相应调整,同时为下一次制定透析方案做准备。注意观察食欲、体温、皮肤黄染等情况,防止在血透中感染上疟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若有可疑症状体征出现,及时到医院检查疟原虫、肝功能、HBsAg及HIV测定,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及家属血透治疗常见的后期并发症症状及处理方式。预防感冒,避免引起严重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卡那霉素、紫苏霉素、庆大霉素、粘菌素、利福平、新霉素、头孢菌素II、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加强康复锻炼等。

表1 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例(%)]

表3 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例(%)]

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预后比较(表1)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表2)

5.3 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表3)

6 讨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施行了新的护理措施后,血液透析的疗效大大提高,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血液透析是目前血液净化疗法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肾衰竭及某些药物中毒等,替代了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是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血液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也存在多种并发症形成的可能,包括急性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

常见的急性并发症:(1)低血压:最常见,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昏花、颜面苍白、大汗、意识丧失等。护理干预:透析前不服用或减量服用降压药,初次血透或诱导期血透除水不宜太快,避免基础体重一下的除水,一旦出现低血压应保持患者头低脚高位卧位,减慢或停止除水,快速静滴高渗盐水及升压咬。(2)痛性痉挛:减慢出水量,降低血流量,补液,及时变换体位,避免寒冷刺激,降低肌肉兴奋性,并进行局部热敷按摩。(3)出血:除与基础疾病有关外,还与透析中使用了肝素等抗凝剂有关,对于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减少肝素用量,加强凝血的监测;失衡综合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血压升高严重者惊厥、木讷、昏迷甚至死亡。发现后,根据医嘱输注高渗盐水40mL或50%葡萄糖40~60mL[4]。

远期并发症:(1)高血压:透析期间避免水盐摄入过多,必要时服用降压要。(2)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填塞、脑出血等。病人还可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可补充生理盐水、白蛋白、血浆等。(3)贫血:肾促红细胞素产生不足所引起的,应纠正贫血。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所以采取新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对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形成,更是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甑志越,赵晓兰,赵秀红.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选择及相关问题探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2,13(4)∶9~11.

[2]郭小珍,肖明生.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J].江西医药,2006,41(5)∶338~340.

[3]屠丽君,陈湘玉.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1.

[4]王德琴.老年人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6)∶569~570.

猜你喜欢
肾衰血透肾功能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