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6例临床分析

2011-07-30 07:43李娅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7期
关键词:酸中毒神经节脑病

李娅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新生儿听力障碍、脑瘫及智能迟缓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其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现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36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 6例,男2 8例,女8例;其中早产儿19例(占52.78%),胎龄(39.29±1.49)周,体量(2743±306)g;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断标准[2];其中警告期24例,表现为嗜睡或精神反应差,纳奶少或拒奶,哭声低或不哭,肌张力低下,血胆红素为(438.78±138.16)ummol/L;痉挛期12例,表现为激惹抽搐、尖叫、双眼凝视、颈向后仰或角弓反张、肌张力高,血胆红素为(547.40±145.16)ummol/L。36例患儿中,患感染性疾病18例(50.00%),溶血性疾病13例(36.11%),其它疾病5例(13.89%),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根据病因及病情给予综合治疗:蓝光照射、退黄药物及输注白蛋白、改善脑代谢及心肌代谢,抗感染、纠正缺氧及酸中毒、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脂(GM1,施捷因)20mg加入20mL10%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静滴,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治疗。

1.3 疗效标准

有效:经治疗3~10d内临床症状大部或全部消失,意识转清,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应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0d后上述症状无改善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组患儿中,32例(88.89%)临床症状消失出院、3例放弃治疗、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出院后每个月1次至1岁。其中15例神经精神发育未见异常,占随访人数的46.88%,均为入院时时诊断为警告期,1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占随访人数的53.12%,生长发育及智力落后14例、脑瘫3例。

3 讨论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在脑细胞的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过多的游离胆红素进入大脑造成脑干、海马、基底神经节区脱髓鞘损伤,影响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能量代谢,并造成脑的海马、基底神经节区神经元数量减少[3]。其主要表现为生理反射减弱、精神萎靡、肌张力升高或低下、角弓反张、眼球运动障碍等,存活往留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落后、手足徐动、听力减退等。故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发病危险因素并加以评估,积极防治尤为重要。

表1 36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病因分析[例(%)]

多数学者认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血浆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结合状态、自由胆红素水平、脑内胆红素水平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缺氧、酸中毒、低蛋白、低体温、感染、高血糖、高热)血脑屏障功能开放等多种因素相关[4]。此外,新生儿溶血病及围生因素也是胆红素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G-6-PD缺乏症作为一种遗传病,亦是引起重症高胆红素症和核黄疸的危险因素[5]。本研究中感染性因素占50.00%,溶血性因素占36.11%,其它因素占13.89%。与临床报道相符[1]。

目前通常采用蓝光照射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水平,以减轻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对大脑的损害,但是已经进入大脑的胆红素和神经核团的结合是不可逆的。研究发现[5]神经节甘脂GM1可以通过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生成的抑制而起到保护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包括:(1)外源性GM1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嵌入受损细胞膜的表面,模仿内源性神经节苷脂的某些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2)稳定细胞膜上多种酶的活性,纠正细胞内外离子失衡,降低细胞内Ca2+负荷及自由基的产生;(3)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和神经毒性作用,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病理性兴奋;(4)发挥神经营养作用,提高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由于胆红素脑病容易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故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1)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和感染;(2)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特别是高危儿、早产儿、合并感染、窒息、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要及时监测、及早预防感染、及时光疗;(3)纠正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控制感染、早开奶、尽快排尽胎便;(4)对高危儿进行BAEP检查,对报告异常应给予重视及监测。

总之,感染和溶血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最危险因素,为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应对有异常分娩史、早产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严重感染的新生儿进行严密监控,争取在警告期内给予积极治疗,以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1]李乔红,邹永蓉,龚放,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6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104~105.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7.

[3]聂川,杨杰,罗先琼,等.神经节甘脂GM1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8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38~1039.

[4]刘向梅,张雪峰,王欣煜,等.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8):70~73.

[5]肇颖新,王竹颖,米延.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13(2):205~206.

猜你喜欢
酸中毒神经节脑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