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1-07-30 07:43吴红新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7期
关键词:失语症中风针刺

吴红新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 河南焦作 450003)

在临床当中,失语症是中风患者较为多见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我科室对41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采取了针刺治疗,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2例中风失语症患者,男43例,女39例;年龄36~79岁,平均61.7岁;病程为(49.7±6.39)d;患者均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确诊为中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针刺治疗)与对照组(康复训练),每组各41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选取针刺方法,手法为平补平泻,留针每次约30min,间隔10min行针1次,共2次。(1)主穴:哑门,天鼎,间使,关冲。(2)配穴:曲池,肩,合谷,外关,三阴交,阴陵泉,承山,解溪。

1.2.2 对照组 依照患者不同的语言能力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案,逐渐加强训练,其中包括发音器官功能训练、音调训练及对话等。2组患者均行中风常规治疗,1次/日,5次/周,共治疗4周。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依照《失语症检查法》[3]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分。(1)治愈:治疗后评分大于总分90%;(2)显效:

治疗前评分约为50%,治疗后提高10%;治疗前评分不足50%,治疗后提高20%;(3)有效:治疗后评分明显提高,但未达到上述两项标准;(4)无效:治疗后评分无显著提高,语言功能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减退;(5)总有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观察组治愈9例,约为21.95%;显效18例,约为43.90%;有效10例,约为24.39%;无效4例,约为9.76%;总有效37例,约为90.24%。对照组治愈4例,约为9.76%;显效7例,约为17.07%;有效19例,约为46.34%;无效11例,约为26.83%;总有效30例,约为73.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功能等相关区域的病变,导致患者交谈、书写方面的障碍,以语言功能降低或者丧失为主要表现的语言障碍性疾病[4]。失语症是中风患者较为多见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不良影响,对个人造成了较大心理压力,同时也为家庭、社会造成了较大负担。

针灸是我国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较为方便,治疗效果相对较为明显,在治疗中风失语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所选主穴来源于《百症赋》[5],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嗫嚅而休迟。四穴联合应用,对于中风失语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例(%)]

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资料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73.17%,2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针刺方法对于中风失语症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李爱红,安东善.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CT定位围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4):117.

[2]刘湘麟,杨万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1):1330~1332.

[3]陈泽,肖景涛,张光辉,等.复语汤结合针刺及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63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4):287.

[4]杨旭明,袁晖戊,于景献.针刺治疗中风失语152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6):1913.

[5]王森,梁希森,霍晓宁.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82例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3~24.

猜你喜欢
失语症中风针刺
失语症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