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制动控制与列车冲动

2011-08-08 02:31段明民
铁道机车车辆 2011年6期
关键词:制动缸变化率冲动

段明民,汪 伟

(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2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3 西安铁路局 机务处,陕西西安71005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铁也越来越重视列车的运行品质,对地铁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列车冲击率成为了地铁列车型式试验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指标。根据列车纵向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和实际试验结果,可以看到列车的纵向冲动主要由列车制动和缓解引起,它直接影响到了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

1 Jerk和冲动评价标准

关于纵向冲动的判断及舒适度指标,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可行。在动力学理论中常以列车的纵向加(减)速度来作为纵向动力学性能的评定指标,如TB/T 2370-1993《铁路旅客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方法与评定指标》,在此不再赘述。但作为一个新的列车冲动评价指标,加加速度①加加速度(Jerk),力学界将其中文词表述为加加速度。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加速度是物体的加(减)速度变化率,通过对加速度进行求导获得,它反映了物体受到合力的变化率。实际上它与冲击率是等效的。

在TB/T 2543-1995《旅客列车纵向冲动评定方法》中,则是以旅客列车的加(减)速度变化率作为列车纵向冲动的评定指标:加(减)速度变化率低于2.9 m/s3为优,加(减)速度变化率在3.0~3.9 m/s3为良,加(减)速度变化率在4.0~4.9 m/s3为及格,加(减)速度变化率高于5.0 m/s3为不及格。

EN13452-1(2005)《Railway applications—Braking Mass transit brake systems Part 1:Performance requirements》中规定,钢制车轮的地铁:常用制动时,最大瞬时减速度应≤2 m/s2,最大平均减减速度应②为与减速度限值对应,此处将之描述为减减速度,原文中仍为Jerk。≤1.5 m/s3;紧急制动时,最大瞬时减速度应≤2 m/s2,最大平均减减速度应≤2 m/s3;而地铁方面的标准更为严格,GB/T 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不低于1.0 m/s2;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不低于1.2 m/s2。列车纵向冲击率不应大于1 m/s3。

在地铁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招标文件通常规定,常用制动(含快速制动)时的列车冲击率限制为0.75 m/s3,紧急制动时纵向冲击率限制为1 m/s3。

综上所述,从舒适度角度来看,应该采用减速度与冲击率两个指标来进行列车冲动评价,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述制动过程中的列车运行品质。

2 制动减速度与列车冲击率

地铁车辆普遍采用密接式车钩及车端弹性阻尼装置,能够有效减轻列车冲动。同时,传统旅客列车制动系统依赖列车管排风来传递制动指令,而地铁制动系统目前采用的都是直通电空制动系统,能够保证地铁列车各单元的制动同步性,从而也减少了各车辆制动不同步造成的列车冲动。因此重点讨论制动控制对列车冲动造成的影响。

由于列车冲击率反映的是物体受到合力的变化率,而列车冲动主要由制动和缓解引起,所以研究列车冲击率就必然要研究列车制动力的变化。对于空气制动而言,列车制动力的变化取决于各车制动缸的充风特性,即制动缸压力的上升速度。

根据 EN14531-2004 《Railway applications—Methods for calculation of stopping distances,slowing distances and immobilization braking Part 1:General algorithms》

空走时间tr=ta(迟滞时间)+tab(升压时间)

迟滞时间是指制动指令发出至制动缸压力升至10%所耗费的时间。

升压时间是制动缸压力从10%升至95%所耗费的时间(UIC540规定的值)。如图1(a)所示。

计算制动停车距离时采用等效空走时间:

等效空走时间teq=ta+tab/2

如图1(b)所示。

图1 制动缸压力充风过程

由图1可知,实施空气制动时,地铁列车在tr时间内的减速度从0升至设计的减速度。对于常用制动,通常快速制动要求的平均减速度为1 m/s2,则根据常用的限制列车冲击率0.75 m/s3,若不考虑车体结构对冲击的影响,则空走时间至少应不小于1.3 s,才可能使列车冲击率满足要求。

因此,对于地铁列车,要减轻列车冲动,降低纵向冲击率,必须控制制动缸压力的上升速度。但如果制动缸压力上升速度过慢,则会导致空走时间增加,空走距离相应增加,则整个停车制动距离会相应延长,制动的平均减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制动缸压力上升速度与冲动存在着必然联系,地铁制动控制需同时满足制动的平均减速度,列车纵向冲击率等要求。

3 制动控制研究

(1)空气制动

列车制动、缓解、调速等造成列车冲动,主要是由于车辆之间存在力的传递,而这些力是由于各车辆的制动、缓解作用不一致造成的。力的传递还可以是由于各车辆的减速度不一致,而由于车钩间隙等的存在,使车辆相互之间有冲击作用。

① 制动的同步执行

制动的同步执行取决于制动控制装置。应采取措施减小制动空走时间,包括在硬件设计上改善制动指令传输条件,减小指令传输的时延,在软件设计时应注意列车总线的通讯状况,减轻网络拥塞,利用高优先级中断等措施提高制动装置的响应速度,增强制动执行动作的同步性。

② 载荷压力调整

现有的地铁制动系统都已具备该功能。每车的制动力根据其载荷压力进行调节,以保证每个车辆都具有相同的减速度,可以极大地减少车辆间制动力的传递。

制动控制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空气弹簧压力信号,该功能通过压力传感器把两个载重检测信号(从空气弹簧来的压力)取平均值,然后进行相应的载荷计算,调整其控制输出的制动缸压力,其输出范围应可从空车到超员连续输出。在空气弹簧破裂或P-E转换电路的输出小于空车的信号时,需保证空车制动力。但是当列车严重超员时,需限制制动力过大。

③ 制动缸压力上升特性

简单的制动缸压力充风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简单的制动缸压力控制

由图2可知,t0时刻制动缸压力开始上升,由于制动缸回复弹簧力及基础制动传动装置的间隙和阻滞作用等,当制动缸压力克服机构阻力后,即t1时刻后制动力才开始上升,直至t2时刻制动缸压力升至最高压力时,制动力也保持恒定。则有:Jerk=d a/d t,Jerk在t1、t2时刻有两个最大值。

根据上述分析,要改善制动造成的列车冲动,可对制动缸压力上升曲线做如下优化设计。

制动控制装置接收到制动指令时,制动缸压力快速升高到一定压力,即制动缸压力的初跃升,此值根据经验宜在50~100 k Pa之间;然后减缓制动缸充风速度,当制动缸压力达到约最高压力的90%时,再次减缓制动缸充风速度,直至达到最高压力。

优化后的制动缸压力上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后的制动缸压力控制

图4为某型地铁实测的制动缸压力曲线,与优化的特性曲线较为一致。

图4 实测的制动缸压力控制

(2)空电复合制动

对于空气制动,制动力的变化取决于制动缸压力的变化过程。同时,在复合制动时,还应考虑空电转换所带来的制动力变化。

GB/T 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第10.3条规定:电制动与空气制动应能协调配合,常用制动应充分利用电制动功能并具有冲动限制。电制动时优先采用再生制动,电制动与空气制动应能实现平滑转换,在电制动力不足时空气制动按总制动力的要求补充不足的制动力。

对于空电混合制动,则主要是当电制动与空气制动作用转换时,需注意电制动力退出(或上升)的速度应与空气制动上升(或下降)的速度相一致。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电制动力退出时通常都很快,常采用制动缸压力预补偿,其作用原理也是在常用制动指令发出时,不论电制动的发挥情况如何,均根据其基础制动装置的特性预先将制动缸压力充到一定值,克服制动缸回复弹簧阻力和活塞行程带来的制动力滞后效应,提高空气制动系统的响应性,减少列车制动力的波动,减轻列车的冲击。

4 结论

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列车冲击的相关标准,得出以下结论:

(1)应采用减速度与冲击率两个指标来进行列车冲动的综合评价,从而准确地表述列车的运行品质;

(2)制动减速度与列车冲击率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例如要使列车冲击率满足0.75 m/s3的限制,而制动平均减速度达到1 m/s2,空走时间必须不小于1.3 s;

(3)对制动控制进行优化可以明显改善地铁列车的冲击,提高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1]TB/T 2543-1995.旅客列车纵向冲动评定方法[S].

[2]EN13452-1(2005).Railway applications—Braking Mass transit brake systems Part 1: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

[3]EN14531-2004.Railway applications—Methods for calculation of stopping distances,slowing distances and immobilization braking Part 1:General algorithms[S].

[4]何福汉.旅客列车纵向冲动问题研究[J].铁道车辆,2007,45(5):10-13.

猜你喜欢
制动缸变化率冲动
120型控制阀二局减作用对制动缸压力影响研究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制动缸性能试验台研究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铁道货车制动缸主动润滑技术
冲动
利用基波相量变化率的快速选相方法
是巧合还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