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解毒丸治疗寻常性痤疮120例

2011-08-11 07:49王俊志綦雪巍李志鸿张海龙
中医药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血热凉血痤疮

王俊志,綦雪巍,李志鸿,张海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寻常性痤疮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上胸部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常呈对称分布[1]。由于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易复发,易呈慢性过程,严重者可引起毁容,给患者带来苦恼。笔者应用凉血解毒丸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全部为2007年10月 ~2008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符合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2],年龄16~37岁,1个月内未用过内服药物,7日内未用过外用药物,并排除其他全身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91例。随机将其分成2组:治疗组70例,男16例,女54例,平均年龄(23.79±4.58)岁,平均病程(3.69±2.61)年;对照组50例,男性1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24.14±4.08)岁,平均病程(4.05±2.17)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内容及记录方法

皮损评分标准参照1997年10月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制定的《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将其分为3度9级,每1级评为1分,治疗后每降低1级减去1分,若全部消失为0分,疗效指数(%)=(疗前分数-疗后分数)/疗前分数×100%,若治疗后仍为原级,但有所减轻,则可计算小分,每好转10%可减去0.1分,非活动性病变(包括色素沉着、坑点状瘢痕、碎冰椎样瘢痕)不作评分指数。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凉血解毒丸(由水牛角、槐花、大黄、生地黄、红花、当归、皂刺、川芎、升麻、黄芩、金银花、防风、羌活、白芷、白附子、苍术、甘草组成。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生产成水丸)。9g/次(约30粒),早晚各服1次,于饭后0.5h口服。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0.25g/粒,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3020110)。4粒/次,每日3次,饭后0.5h口服,连续服用8周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60% ~95%;有效:疗效指数 20% ~59%;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积分值减少<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χ2进行统计学处理。

3.3 治疗结果

3.3.1 研究完成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2例,均因未按时复诊而脱落,最后治疗组完成66例,对照组完成48例。

3.3.2 观察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间疗效比较[n(%)]

3.3.3 两组治疗前后皮疹积分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皮疹积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皮疹积分(s)

组别 n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P治疗组66 4.4 ±1.9 1.2 ±1.6 <0.05对照组 48 4.3 ±1.8 1.7 ±1.6 <0.05 P P >0.05 P<0.05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皮疹积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者治疗后皮疹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服用凉血解毒丸后,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降低,且治疗前后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丹参酮后对照组患者评分也有降低(P<0.0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有很多,如肺热血热、肠胃湿热、肾阴不足、冲任不调、痰瘀凝结等,经过临床研究及观察发现,痤疮病因虽然很多,但血热郁滞在痤疮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外科大成·肺风粉刺》中说:“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说:“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痤疮患者的血热多为素体有血热,或外邪郁久化热,或因饮食不节制,情志过极等皆可导致热自内生,而入营血,从而导致血热,血热熏蒸于头面、胸背,郁结于肌肤,郁滞不散而发本病。痤疮多发生于头面部、胸背部,并伴随面部潮红等血热之象,故将痤疮的病位定于上焦的血分,认为上焦的血热是导致痤疮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痤疮多属慢性,血热日久即伴有血瘀,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采用具有清热凉血、散瘀、解毒通络、散结之功的凉血解毒丸治疗痤疮。方中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为君;方中生地黄、槐花清热、凉血;金银花、黄芩、升麻清热、解毒;大黄清热、泻火;红花、当归、川芎、皂刺既活血、化瘀又通络,共为臣药。方中的防风、苍术、羌活、白附子、祛风胜湿,为佐。方中的甘草既解毒又能调和药性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散瘀、解毒通络、散结之功。

[1]程振忠,王利兰,姜红伶,等.自拟平痤汤治疗血燥湿热型痤疮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6):82 -8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猜你喜欢
血热凉血痤疮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王佩娟教授诊治崩漏临床体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重口味”容易月经过量
夏天,脾气随“血热”而来
叶建州从血热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