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1-08-13 09:05徐敬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脑心通稳定型肝素

徐敬花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一临床急症,若未及时治疗,其中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步长脑心通(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12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推荐的诊断标准,且无肺、肝、肾、胃肠道出血性疾患。治疗组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2~71岁,平均(61±12)岁。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64±1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电图改变诸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及复方丹参治疗为主,14 d为一疗程。治疗组采用脑心通4片,3次/d,连续14 d,低分子肝素0.25 ml皮下注射,2次/d,连续7 d。两组其他治疗用药相同。

1.3 观察项目 心绞痛缓解情况,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4 心绞痛控制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心绞痛分级(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分类分级)改善Ⅱ级或Ⅱ级以上,有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减少一半以上,心绞痛改善I级;无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心绞痛分级无变化。

1.5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未恢复正常,但ST-T较治疗前恢复50%以上;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或恶化。

1.6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参数变化见表2。

表1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及心电图变化方面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参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血(比)黏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测定除除血小板聚集率降低降低,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出血并发症。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参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

血浆(比)组别例数 纤维蛋白原(g/L)黏度 全血(比)黏度 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3.94±1.09 3.17±0.80 1.87±0.22 1.61±0.17 5.96±2.51 5.23±1.42 0.47±0.04 0.41±0.02 71±16 52±21对照组 60 3.91±0.98 3.88±0.95 1.86±0.21 1.82±0.24 5.89±2.53 5.84±2.41 0.46±0.04 0.46±0.03 68±21 59±27 t值 0.158 4.428 0.254 t'=5.530 0.149 t'=1.689 0.958 12.855 t'=0.880 t'=1.585 P值 >0.05 <0.01 >0.05 <0.01 >0.05 >0.05 <0.01 <0.01 >0.05 >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样硬化逐渐加重和冠脉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的溃疡、裂缝或破裂均可诱发冠脉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而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血小板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均可导致冠状血管痉挛,管腔狭窄。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步长脑心通胶囊内含有大量具有血栓溶解因子(BDF)的虫类药物,如:地龙、全蝎。同时脑心通胶囊内含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可提高血液纤溶活性,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BDF能溶解血栓,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根本上解除“血稠”“血粘”“血凝”等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心肌供血。低分子肝素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的肝素氨基葡聚糖片段,它具有多种不同生物效应,而对凝血过程的影响效应最具有临床意义。作为一个直接抗凝剂,它作用于凝血过程的不同阶段,因其显著的抑制血凝因子Xa的活性,而对IIa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故低分子量肝素的最大作用是在凝血过程的初始阶段,与标准肝素相比较少引起出血。并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度。本组采用脑心通和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二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使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临床上收到较好效果。

[1]邵耕.现代冠心病.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5:316.

[2]胡俊斌.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高凝状态比较.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01.

猜你喜欢
脑心通稳定型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