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1-08-13 08:53张桦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
关键词:亲情关怀阻塞性

张桦

随着人口老龄化、烟民的增多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等,导致社会活动受限、劳动能力丧失,可致患者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传统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亲情护理的引入,把患者当亲人,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及生活照顾全程服务的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整体护理服务理念[1]。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0例COPD患者在实施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结果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COPD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7岁,平均(53.4±15.3)岁;病程8~36年,平均(19.3±6.5)年。以同期收治的30例COPD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2~88岁,平均(54.6±17.2)岁;病程9~35年,平均(20.3±7.4)年。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亲情护理的方法

1.2.1 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亲切的关怀、和蔼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心无一不是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的必备条件。每间病房配有电视机,卫生间,给每一位住院患者发放温馨服务卡、在每一间病房配备一本《住院须知》,在每个病区设立便民服务台,建立病房病员家属互助制,护士作为组织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互助互帮积极性,使患者、家属、护士之间形成十分融洽的家庭式的关系,护士从患者或家属中了解某一患者存在的顾虑,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1.2.2 提升人文环境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在亲情护理服务中,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患者的满意与否就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1.2.3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给刚入院的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及同室病友,消除陌生感;针对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不同心理状态及不同文化层次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灵活应用疏导、解释、鼓励、诱导等心理支持疗法,使患者调整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指导患者家属乐观地照顾患者,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烦躁和焦虑不安等情绪;对患者合理的要求努力予以满足;各项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目的、方法,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抑郁症状的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让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分别在治疗前后自行或护士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1.3.2 治疗依从性评定①完全依从:患者主动接受药物治疗、综合治疗和护理。②部分依从:患者被动接受药物治疗、综合治疗和护理。③不依从:患者拒绝治疗和护理。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1.3.3 患者满意度调查标准:满意,对护理人员经常与其交流、亲人般的服务感到很亲切;不满意,对护理人员的少言寡语、只做操作感到不舒服。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P<0.05

SD组别例数SA评分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63.8±6.252.0±5.9*52.3±6.740.5±5.6*对照组3062.4±5.858.5±5.1*△53.2±5.649.4±6.0*△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表3 两组治疗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反复发作,发展是渐进的慢性过程,由于通气功能的受损,致使患者的活动耐力下降,反复的感染使其经常进行药物治疗,在心理上产生抑郁、焦虑、悲观情绪[2]。因而在给予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应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及行为上的指导,让患者感受到足够的尊重和同情,尽可能满足患者身体、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亲情护理模式实施亲人般的护理,视患者为亲人,在任何情况下理解关爱患者;以热情、真诚的态度服务患者,并支持家庭成员对患者的亲情关怀,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支持和理解,增进护患情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A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亲情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亲情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会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充满信心,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同时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的成功。患者满意度得到极大的提高,本组中患者满意度83.3%,治疗的依从性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4]。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知,使患者时刻感觉到踏入医院就医方便、技术精湛、病区舒适、经济实惠、服务满意。通过实施人文关怀化的亲情护理服务,把“以人为本”的亲情化护理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我们的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我院亲情化护理服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值得在临床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推广应用。

[1]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8.

[2]刘淑贤,杨秀荣,高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8,8(4):65-66.

[3]卢淑凤.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111-112.

[4]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的构造与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6,40(1):52-53.

猜你喜欢
亲情关怀阻塞性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亲情故事两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