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应广泛关注

2011-08-15 00:43吴莹莹
群文天地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宫厦门市农民工

■吴莹莹

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应广泛关注

■吴莹莹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社会,农村和城市截然分割。改革开放后,因为农村改革的成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工业改革和城市化需要新的劳动力,这样农民开始进城工作。这些人一方面脱离了农民的身份,但同时又不是正式城市工人和城市居民,因此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号——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体,他们为中国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这些农民工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我们城市不可缺少的一员。这么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虽然他们身处城市,与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同步,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在精神建设和文化需求上远远落后,特别是在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程度不高,工资较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因此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环卫、保洁、建筑工地杂工、搬运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大,但工资并不高。由于经济拮据,他们租住的房屋简陋,孩子上不起好的学校,文化教育、安全教育相对滞后,每年溺水死亡及发生事故,农民工的子女占很大的一部分。

二、文化生活极度单调贫乏

农民工由于常年高强度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再平常不过,因时间关系一年看不上几场电影的居多。歌舞剧院的演出、卡拉OK、体育场馆及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都要收费,他们不敢问津。虽然图书馆看书是免费的,但由于他们文化程度低,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大部分图书馆远离他们居住的地方,而且图书馆夜间都不开放,白天他们又没有时间,因此上图书馆看书的也只是极少数。

三、文化娱乐活动远离农民工居住地

由于农民工的经济收入较低,他们租住的地方都比较偏僻,居住的周围没有报刊阅览室,棋牌活动室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偶尔也是一些广场文艺演出,高水准的文艺表演,他们又舍不得花钱买票。一年用于文化消费的资金极少,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打打麻将,而且大都带有赌博性质,也有的成群结队到路边小店站着看电视,也有的到路边小摊点、小吃店喝点劣质酒,吃点小菜,打发业余时间。

四、法律意识淡薄,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不懂法律或法律意识淡薄,常常为一点小事吵架,大打出手,拳脚相加,致伤致死的案例不少。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在少数。种种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不和谐的影响。

以上的实际情况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文化权益的保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农民工来到城市,已经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就应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应有的文化权益。因此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各级政府和文化工作者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给予更大的关注,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平等”的宗旨。要从根本上了解和关注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让其实实在在得到各个方面的文化娱乐享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真正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专门的调研组,分派专门人员深入到各个层面的农民工群体中去,深入细致的了解农民工真正最迫切、最想要的文化需求是哪些方面,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见效快的步骤及措施,划拨资金,落实到位,合理布局。免费提供他们娱乐、休闲、学习文化知识及其他有关专业知识的场所,如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球类室、健身房、简易电影院等等,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升素质,让他们融入城市与城市居民一道享受精神文明成果。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加强软件文化建设

各级政府、总工会、社区等部门每年应拨出专项资金,策划一些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文体活动。各个社区成立农民工俱乐部,对于已有的文化宫、文化馆,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指派专门教师免费教授农民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棋类、电脑等相关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讲座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农民工艺术团,让他们自编自演,自得其乐,多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电影、免费的各类培训班,还可以跨地区相互交流,增长知识,提高技艺,增强农民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真正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识。

三、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这也是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多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岗位技术培训班,法律知识、劳动合同法知识、文化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讲座,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求,使他们更加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厦门市政府在近几年来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市政府主办的一年一次的花车巡游,一年一次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及民俗文化节,前来观看的数以万计的农民工与城里人一样,人头攒动,群情激昂,万人空巷,大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休闲生活。厦门市杏林工人文化宫每逢节假日都要投入人力物力为农民工举办游园、灯谜竞猜,棋牌比赛等活动。特别是春节,大年初一、初二、元宵没有回家的农民工都来到文化宫广场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2008年,我国许多城市遭受冰雪灾害,许多农民工无法返家过年,文化宫还与厦门移动公司合作免费提供拨打长途电话,让没有回家的农民工倍感温暖与亲切。同时针对农民工的文化特点,集美文化馆还举办卡拉OK大家唱,农民工歌手大奖赛等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厦门市文化宫还开展“关爱农民工,送经典影片”电影放映活动,2008年厦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首届打工节”,包含有征文、卡拉OK演唱比赛、“情系兄弟姐妹”大型文艺演出等,并评出了“十大打工先锋”。各参加企业热情高涨,有的企业还派出3000多人的阵营参与活动,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厦门市总工会在湖里最繁华的闹市区针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新成立了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全社会关注农民工的热潮,让广大来厦的农民工兴奋不已,农民工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成长的舞台,有了被人尊重的感觉。从此,他们与城里人一道共同沐浴和煦的春风,共同普照太阳的光辉。

农民工为我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农民工的出现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各级政府和文化工作者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给予更大的关注,由农民工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显现,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问题亟待解决,尽管这问题也并非一时三刻能够做到,但当政者必须具有这样的意识,有了意识,就会有计划,有政策,就会有能力。努力满足农民工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他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他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农民工的文化需求问题,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厦门市杏林工人文化宫)

猜你喜欢
文化宫厦门市农民工
巧进文化宫
记忆里,憧憬中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出神入“画”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有效发挥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