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之文化意境及设计借鉴

2011-08-15 00:47孙海涛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大众文艺 2011年2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室内空间室内设计

孙海涛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之文化意境及设计借鉴

孙海涛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现代室内设计活动中,室内空间布局的意境营造显得尤为重要,并逐渐被当今室内设计师所重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特色进行剖析,增进对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美学认识。传统建筑空间的文化意境营造方式为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经验,古为今用,达到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继承建筑历史文脉、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目的。

空间布局;文化意境;设计传承

意境是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美学概念。这一美学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空间格局的意境营造成为衡量艺术作品品质的一个标尺。传统建筑空间中,无论是在建筑室内空间布局上,还是在建筑室内陈设上,建筑室内设计师都在极力地体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纵观我国传统建筑,无论亭台楼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还是室内陈设与建筑本体的如出一辙,其空间布局既有森严、凝重的对称式,又有灵巧、多变的自由式,这些都是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特有的审美风格和审美境界。本文以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为切入点,剖析一下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的意境之美,意在探讨如何在今后的室内设计中弘扬中国特色的建筑空间意境文化精神。

一、传统建筑室内空间的不确定性是对“儒”的传承

儒家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传统建筑尤其是民居建筑特别强调居住空间的适中性和功能型。这种以实用为主不求奢华的做法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崇尚简约。传统建筑注重对空间氛围的营造,以传统民居为例,典型的室内空间由地面、墙体和顶棚三部分组成,但研究过传统建筑后会发现有很多空间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很难说这部分空间是属于室内还是室外,但是这类空间的确限定了空间范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徽州民居的“厅井”空间。“厅井”的形制为:中间以天井为中心,周围由开敞的室内空间所环绕。由于天井只占很少部分面积,置身其中,依然给人的感受是身在室内,大厅和天井之间完全开敞、通透。可以在室内感知天气变化,巧妙的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建筑空间意境。再如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按等级划分是其主要特色,分为正房、厢房、耳房、罩房,不像我们现代设计中按功能划分,分为客厅、卧室、书房、厨房等。传统建筑这种空间功能的不确定性,模糊了空间的限定,突出了空间的灵活性,是一种空间功能的复合表现,空间围合互相贯通、渗透,也充分体现了儒学的“天人合一”偏重于天道与人道精神层面的一致性。

二、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虚实相生是对“道”的延续

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中有意识地对两个空间进行彼此渗透,相互借景,从而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在空间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空间由于所处建筑的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显得地位不够明显、突出时,可以利用花窗借景和柱廊渗透的方式加以引导或暗示。建筑内部格局可运用几案、屏风、帷帘、字画等室内陈设品,运用巧妙、含蓄的空间处理手法,使空间达到预期的意境效果。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塑造大多借助于文学形式,如对联、楹联,碑刻、匾额等,把文学语言融汇到建筑空间语言中去,使空间的表现力更为丰富,进而使建筑意境升华到文学的、诗的境界。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的空间隔断构件“花罩”又称“挂落”,其本身经常极尽雕刻之美和自然朴素之至,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在视觉上更多的是一种联系和转接,是一种虚实、分合、动静的对比。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空间意境借助这些挂落、隔扇门、彩画等元素及其空间的构成以烘托形成其独特的魅力,极尽道家精髓。

三、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意境之美妙在有“力”

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布局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能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一特点,适度地处理室内空间布局中某种构件的特性并使之产生“力”的意境,是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又一大特色。人们通过合理地手法对建筑空间进行分隔和组织,如:利用不同的空间形态的比例变化、大小变化及观察者位置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创造独特的“力”的意境,如传统官式建筑空间布局的显得“威严”,这是因为空间处理的高耸,夸大了建筑构件的尺度,而人则显得渺小。特别是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对于门第气势的宣扬更为明显。如果传统形制中门的尺度定位如果是出于实用功能,那么满足日常使用,能够利于出入,利于正常开启即可。为了达到人们需要的观感尺度,常利用形象放大机制,使大门充满整个开间,构成大门的“精神尺度”感——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是巧妙的空间布局创造“力”的意境的最好诠释。又如,幽深狭长的室内空间,由于纵向的方向性比较强烈,使人产生尤为深远的感觉,借这种空间形状可以诱导人们产生一种期待、寻求的心理倾向,类似的方法常常出现在传统的园林建筑中。

四、传统建筑空间布局意境的营造贵在求“变”

哲学上认为“变”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追求“动静结合、有放有收、有分有合”,从而造就中国建筑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空间通用性和灵活性。宫殿、庙宇、民居,用的是基本类同的结构,可以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框架结构。

空间处理的轻盈、玲珑、通透,与大片屋面、规则的柱阵、坚实的台基形成了虚实、刚柔、轻重、线面、粗细、高低等一系列的生动对比。通过屏风、花罩、炕罩、碧纱橱、博古架、珠帘等构成元素对空间进行层次丰富的组织,勾勒出一系列模糊空间、灵活空间、私密空间、核心空间等多层次空间,同时渗入中国文化因子,大大丰富了空间的内容和文化品位,创造特有的中国民族风。

传统建筑的空间层次丰富而玄妙,同时具有很强的秩序性。这种秩序性极像谱一曲乐章,高低错顿、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意韵深奥,这就是传统建筑空间求“变”的意境所在。要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仅仅在图上是无法体会到的,而必须要身临其境,行走其间慢慢欣赏,细细领会。如传统院落的空间设计,首先是力求每一个院落都有其特色,反映一种情趣,之后才按设计者的总体意图把这些院子串联起来。各院落间既要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又要保持相互间的联系与贯通,使人身在其中而不自觉的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五、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对传统手法的借鉴

对于室内设计的意境创造,传统建筑空间布局意境的精髓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现代室内意境是室内环境所集中体现的创意构想、意图、主题,是室内设计中精神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一种蕴藏于感性形式外的,能引起人无限的深邃的思索和联想,给人某种启示或收益的设计艺术美。

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借鉴手法

1.室内空间布局的分割与限定

①硬性隔断分割空间。将室内空间通过“板壁”“屏壁”“屏门”等完全固定的、不透视线的构件将室内空间进行分割限定。

②实中有虚的隔断分割空间。如“碧纱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这种碧纱橱可以开启,可以透入光线。

③软性隔断分割空间。既利用各种罩、隔架等空间上隔而不阻的,视线上隔而不断的构件进行空间划分手段。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利用植物来进行空间限定。空间的限定的构件有很多种,但是用植物来进行限定,不仅可以柔化界面,而且有利于崇尚自然意境气氛的营造。

2.绿化借景

设计师通过设计把室外自然引进室内,这种设计手法称为室内设计室外化。通过墙壁开洞或者是透明的大玻璃幕墙,直接把室外生动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使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流动的开敞空间可以让使用者最直接的感受到阳光、新鲜空气或者茂盛的植物,从而可以体验到自然气息和文化意境。

六、结束语

“意境”是室内空间设计的灵魂与精华所在,它是空间设计高层次的表现。传统的建筑室内空间布局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源泉。在营造空间“意境”时应注意在满足室内设计基本功能外,更强调空间环境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室内各构成要素之间进行权衡,才能在设计中取得不俗的效果,营造出一个充满温馨及艺术情趣、别具风格特色的优美室内空间“意境”。

[1]赵劲松.“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意念”《新建筑》,2002年第3期;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胡北平“建筑意境初探”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

[4]“比兴手法——建筑意境建构的有效途径” 黄倩 2000年7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增刊

孙海涛(1983---)男,汉族,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室内空间室内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家具在室内空间布局中的品质特征探讨
自然与建筑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