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

2011-08-15 00:43陈离弦
群文天地 2011年14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表现性二十世纪

■陈离弦

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越来越受到国际艺术的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树立起国际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在后现代思潮中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反省。本文从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出发,看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当代中国的绘画无论是具象还是表现具象,都在一种西方大文化背景下生存,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到中国的“软现实主义”就是艺术家不甘于这种现状而提出的符合中国艺术的理论观点。结语部分也提到了我个人的绘画新得。

一、表现主义艺术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早期主要流行于德国及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新康德哲学家费德勒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从内容里思想里产生的,而内容和思想与形式是不好区分的。”表现主义艺术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崇尚个体性,揭示灵魂。抛弃了对自然的依赖性,而更多的关注艺术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主义画家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

可能跟当时世界大战大环境背景有关和受弗洛伊德精神哲学的影响。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大多是对欲望的宣泄以及对孤独和激情的表达。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今天的表现性绘画从表现形式和表达的情感方面来看与当时的表现主义绘画有着不小的关联。

2.德国新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的表现性绘画也开始于那个时候。新表现主义它是在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德国的艺术在二战结束以后曾一度丧失了其独创性。直到伊于斯等艺术家的出现,提出了“重新具象绘画”,重振了德国现代艺术。德国新表现主义与较之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它更强调政治和社会批判,而早先的表现主义与艺术家使用个人情绪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另类美感,更多的是心里的反映和情感宣泄。用绘画的形式去表达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和人得潜在心理意识以及区揭示暴力和战争。

二、中国的表现性绘画

中国的表现性油画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80年代,“85”美术新潮运动。表现主义在中国的出现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结果,这其中存在着在普通传统中反抗显示传统,以显示的表现反抗既定的表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艺术的资料和观点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涌入中国,尤其是通过一些展览,如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来华展览和德国表现主义画展等,使中国艺术家和观众有机会直接接触西方现代艺术作品。西方的表现主义给中国的艺术家带来表现个人精神和个人观念的支柱,给中国的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这种新思潮来袭的变革背后带来的盲目性。一些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的盲目抄袭,一些形式简单粗糙,思想浅薄艳俗的作品层出不穷。虽然是在向表现主义学习,但是作为艺术家必须在自己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实现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看清其中的优劣势。

三、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前面谈到的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表现性绘画的影响,现在再来看看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的一些消费文化潮流不断冲击着中国。因此产生出政治波普、玩世写实主义、艳俗艺术等艺术形态。

“所谓政治波普,即政治的波普化。它是借助西方消费文化的潮流在中国产生的冲击波,而把毛泽东时代的‘神圣式的政治’变成真正大众化的反讽式的政治思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治波普伴随着社会上出现的“毛泽东热”而兴起。

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走向全面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以及国际化。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邀请了耿建翌、张培力、方力钧等中国艺术家参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在重要的国际大展上亮相。参加国际大展使原来无名的艺术家具有了国际艺术家的身份而名利双收;使中国当代艺术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进步,但它却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首先是一些艺术家把艺术作为时尚潮流来追逐模仿,其次是已成名艺术家的自我复制问题。

到了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树立起国际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方在后现代思潮中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反省,也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因素。而且,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被西方策展人以西方的标准来选择的,这就很容易陷入西方文化殖民的困境。

四、中国的“软现实艺术”

同样,一些艺术家并没有跟随大流,而是进行深刻地反思。不想回到主流艺术,又不愿意尾随当代艺术,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极力寻找新的道路。

“软现实主义”是由谭天先生受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软实力”(指的是一种文化与文明,如美国好莱坞电影,消费文化,主要是指一种精神观念。与此相对应的是“硬实力”,主要指经济、军事等,是物质的东西。)一词的启发而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不批判的建构”。而“不妥协”、“不逃避”、“不代表”是支撑软现实主义的精神品格。谭天先生说“不批判”是“软现实主义”的核心。他认为“不批判”就是回到艺术的本源。把艺术的生命看得更重要,而把艺术的批判力看作是附加的。在现代社会中,外来的强加的人本性之外的东西太过强大从而造成艺术家的反抗心理,结果是大家相互反抗。而软现实主义采取固守自身,保存人类最本质的需要,保存艺术本真的生命。

“软现实主义”艺术家诚如易英先生所言,从具体的生命体验中,从生活的边缘中领悟到了生存的紧迫问题。他们不是展示一种技能或风格,也不是客观的纪录或再现,而是从个人的体验中引申出思想,从而进入精神的层面。当代文化艺术的深刻变化,直接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新的历史转型期一代人的精神与心理现实。在文化的选择上,一方面,软现实主义绘画由于已经充分意识到当代艺术无论是样式还是观念在当下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偏向针对当下的文化现实与生存经验的个体感受,主张深入到中国现实社会深层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软现实主义的“软”,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外在语言与表现手段上的“柔”、“软”等美学特征,更体现在有意识偏离现实主义,有意识软化现实,有意识不批判的创作态度。就这样来看,软现实主义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在现代社会当中以阴柔、模糊、暧昧等为主要美学特征的当代意识;二是超越既定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模式,在对应现实的同时,兼具当代艺术的前卫样式,完成艺术修辞上的表现力,特别是指具有隐晦的表现主义倾向的艺术。

五、结语

综上所言,不论是表现主义艺术,又或是后现代主义对我国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当中国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繁荣的背后,中国当代艺术所面对的是中国现实的生活情景与社会问题,在价值取向上与90年代初的“政治波谱”、“玩世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艳俗艺术有着明确的差异性。这时,中国当代艺术表现出几种成熟的学术指向,顾振清先生指出:“一、艺术家走向个性自我的深处,面对艺术问题时有一种日常态度;二、在熟悉的外部环境中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所作出的感性、鲜活的反应,强调想象力和智性的光芒,敏于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娴熟把握;三、彻底抹掉“中国制造”的任何痕迹,超越身份、地缘和民族文化特性,汇入国际性的后现代主义潮流。”

我作为一个绘画的学生,在我平时的绘画创作过程中,肯定也是想找到合适而符合内心想法的表现手法。就作为一个绘画创作的人而言,都是想通过绘画抒发自身情感与个人价值观的。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绘画是享受,是给作者自己看的,而不是放出来做批判的工具。苏珊·朗格说,“‘表现性’是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共同特征”,这种表现性,即表现情感的特性,是朗格对艺术符号特性的重要规定。朗格认为,艺术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的瞬间情绪,不应将这种偶然情感作征兆性的宣泄,更不应是纯粹的自我表现。“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我很赞同,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个艺术家如果只能自怜自艾那无疑是很可悲的。当代艺术太过喧闹,让人觉得心情浮躁不安,我认为的艺术是“单纯”的,在五花八门的艺术思潮中,当把所有不相干的文化抛开以后,我们真正欣赏的,让人赏心悦目的,还是那些积极,浪漫,“美”的“单纯”的艺术,甚至是那些最“混沌”“笨拙”的原始艺术。

[1][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表现性二十世纪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史》工程的一些信息和思路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二十世纪《文心雕龙》“风骨”主流阐释的批判——兼论美学本体视域中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