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疼痛与想梦
——读李月峰短篇小说《我的即将消失的海洋》

2011-08-15 00:49辽宁韩春燕
辽河 2011年4期
关键词:男孩子男孩儿大海

辽宁/韩春燕

蓝色的疼痛与想梦
——读李月峰短篇小说《我的即将消失的海洋》

辽宁/韩春燕

单看小说的标题,《我的即将消失的海洋》特别像是一篇生态小说,作者在题目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海洋的依恋和即将失去它的怅然,使这篇小说的标题具有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可是通读完全篇,觉得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海洋与成长,作者主要讲述的是七十年代海滨城市里海碰子们的故事,故事里有大海带给人们的爱与惧,有大海带给男孩子们的痛与梦,或者干脆说,这是一篇成长小说,写的是一个男孩与大海有关的成长故事。

故事的时间跨度是四年,四年前,十一岁的主人公“男孩儿”跟随十五岁的哥哥去碰海,结果哥哥只留下一句“我看见了”,便被大海吞噬再没回来。勇敢且富有灵性的哥哥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男孩儿的偶像,男孩儿自从失去了哥哥,便一步步走向了哥哥,甚至,他想超越哥哥,四年后,他也十五岁,终于长成了哥哥那样的小男子汉。

男孩子曾经是个胆小的“笨蛋小男孩儿”,无论在父母眼里,还是在其他人眼里,他都没有哥哥出色。然而,哥哥去世后,他一下子长大了:“他也学会了吸烟,可能跟哥哥同样的年纪上学会的,或许比哥哥要早一些,因为哥哥出事后没多久他就吸上了。他吸烟的动作跟哥哥一样,哥哥爱把烟卷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中间,他不知不觉也这样夹烟。”四年里,他忍受着失去哥哥的寂寞孤独,顽强地磨炼自己:“男孩子背着妈妈已经去熟了夏家滩那片海域,也潜过无数次,他变换着地儿潜水。他觉得他潜水的技能不比哥哥差,就是在水里的姿势没哥哥好看,哥哥在水里就像条鳗鱼。男孩子放暑假时天天都泡在海边,扎猛子,能扎多深就扎多深,能憋多长的气儿就憋多长的气儿。而且,通往海滩的那条岩石上窄窄的通道不再让他害怕了,能很快地攀上攀下。他清楚哪儿有突檐,哪儿是凹陷和裂缝,他能通过在岩壁缝里听到的声音判断或猜测出海水是涨是平是落。”

男孩儿就这样长大了,长成大男孩的他怀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比哥哥还要优秀的碰海人,哥哥留下的那句“我看见了”,钟叔关于扇贝墙的讲述,对他产生了强大的诱惑,终于在哥哥去世的四年后,十五岁的男孩子在夏家滩的水下找到了传说中的那面扇贝墙,他终于证明了自己,他终于成为比他哥哥还要优秀的碰海人,因为他不仅勇敢地破解了他哥哥留下的那个谜,找到了那面扇贝墙,还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活着回来了。

可是怀着幸福和憧憬活着回来的男孩儿却遭到了来自母亲的一记重重的耳光。小说的叙述主干是男孩儿与大海纠缠在一起的成长,但一篇内涵丰富的小说,往往富有张力和弹性,它要表现的东西也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还通过人们对大海的贪婪索取,以及大海对哥哥和海和尚等生命的吞噬,对钟叔健康的腐蚀,表达了人与大海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却又相互伤害的关系。正因为人们对大海既爱又恨又怕,所以男孩儿的妈妈在失去一个儿子之后,“简直听不得有关半个碰海的字眼儿,等到哥哥走了些时候,妈妈稍缓过来点儿精神,就明令男孩子不准再去海滩,连学校的游泳队都不允许参加,一句话,别沾水。”而男孩在夏家滩创造传奇的时候,正是家里那些大人和左邻右舍为他忧心如焚的时候。这一记耳光,打出的是一个母亲因无法掌握儿子命运而产生的愤怒。

与上一代人的隔阂,对父母训教的反叛,常常出现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同时,这也是成长小说必然要表现的内容,而对大多数十五岁的少年来说,反叛,冒险,用种种手段来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往往成为一种共性。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少年非常笨拙地模仿成年男性,比如抽烟,比如说粗话,比如谈女人,他们像模像样地扮演着他们的父辈,在扮演中表达着对父辈的反抗和对自己长大成人的渴望,小说中的哥哥和小刚都是这样的少年,而主人公“男孩儿”则是追随着这样的哥哥们成长起来的。

李月峰的笔触是细腻的,她用大量的细节使这篇小说饱满起来,在对哥哥和弟弟这两个形象的塑造上,她也使用了很多非常传神的细节,比如哥哥和弟弟表示不满时共同的口头禅“这后娘的”,比如小刚爱吃男孩儿家的大饼子,哥哥要表现仗义则“朝男孩儿吼了声,怎么不多拿两个。”而男孩儿一旦“停住脚步,怯着声说,那我回去再……”,他又“一笑,得了得了,走吧。”同时颇有家长威仪的哥哥会在男孩儿的头上凿了一个“爆栗”,表明自己对他的绝对权威。写到抽烟“小刚停了停,从衣袋里掏出一只瘪瞎瞎的烟盒,大概没剩下几支烟了,他递给哥哥一支,两个人额头几乎顶到了一起,背着风,好容易划着的火柴,点燃了烟。哥哥吸了一口,大前门。哥哥又“扑哧”笑了一声,是那女的给的……小刚也笑,两个人你杵我一下,我回你一拳斗了几个回合,又重新开走。”这段描写的前一部分作者写的是哥哥和小刚抽烟的老道,只看这部分好像这两个少年已经模仿成功,颇似成年男性了,但作者却在最后加上了两个人嘻嘻哈哈的玩闹和打斗,这又暴露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的真实面目,而这样的“生瓜蛋子”们聚在一起,颇似男人却又带着明显少年痕迹的“男人秀”场景我们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十五岁的哥哥对待十一岁的弟弟,体现的是一种粗暴的关爱。哥哥是有灵性有野心也有勇气的少年,他对胆小懦弱的弟弟着实是瞧不起,所以他对弟弟常常嘲笑和谩骂,但他却也实实在在是爱护这个弟弟的。在夏家滩下海前的这段描写中,作者准确地表达了这种粗暴的关爱。哥哥和小刚要从陡峭的岩石上沿着一个缝隙下到海滩,哥哥担心弟弟不敢下去,让他自个儿往回走,顺着岩石绕过去,而在男孩儿脚滑差点儿在岩石上摔倒时,哥哥一把揪住了他,但同时又开始骂他:“你个笨蛋,从这儿摔下去就摔成饼了,我说不带你。”最后还是“哥哥从网兜里拿出一条草绳,捆在男孩儿的腰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胳膊上,走吧。”艰难地落到地面后,哥哥对弟弟给予了表扬,“哥哥轻轻踢了他一脚,小子,还行啊,没哭爹喊妈的……”可一旦发现弟弟眼睛里的泪水后,他马上又嘲笑弟弟并威胁他:“小刚,快看,这小子的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呢。嘿,别往外淌尿水啊,你要是淌了,下回就别来,我可是说话算数的。现在干活吧,捡些干树枝把火点上……看着点火,别弄灭了,也别太旺,这点活儿要干不好,你就滚回家去。”

正如小说中所写“哥哥就是这样,笑他,骂他,有时他真恨他,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最亲哥哥,比妈妈爸爸还要亲。”在男孩儿的成长过程中,哥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父母,虽然哥哥后来不在了,但在男孩儿的生命里,哥哥就一直在那儿,从来就没离开过,四年里,男孩儿就是沿着哥哥成长的轨迹,长成一个优秀的小海碰子的。

小说中哥哥的形象鲜活生动,这个好强的十五岁少年因为家境贫寒,葬身大海时,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条打着花花绿绿补丁的裤衩和挣钱买一辆二手自行车的梦想,他永远失去长成真正男子汉的机会了,这样的结局让人无比心痛。也许哥哥的梦想会在弟弟身上得以实现,然而,弟弟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呢?死去的人永远停留在了他离开的年纪,而男孩儿才十五岁,他还在成长中,他的人生还有着无数的不确定性。

小说写的是四十年前的故事,也许四十年后的夏家滩已无海可碰,也许那些小海碰子的故事再不会上演,那些美丽而疼痛的故事绽放在四十年前的背景中,只能供人怀旧和伤感。这些,是小说的标题传达给我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而成长必然是怀着梦想的成长,成长是美的,同时也是疼的,李月峰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小海碰子们的成长故事,小海碰子的成长与大海有关,他们的疼痛和梦想注定是蓝色的。

(责任编辑:刘泉伶)

猜你喜欢
男孩子男孩儿大海
大海捞金
男孩子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你好,男孩子
令人兴奋的大海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
我是五个男孩儿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