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畴县山地乌骨鸡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1-08-15 00:46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2期
关键词:乌骨鸡西畴养鸡

肖 健

(西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西畴 663500)

发展西畴乌骨鸡生产,是促进西畴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西畴县目前乌骨鸡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 1 545 km2。全县共辖 9个乡(镇),70个村民委,25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西畴县立足实际,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农民增收做出了分析。认为如何找准切实可行的乌骨鸡生产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对发展西畴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西畴县乌骨鸡生产现状

2009年,全县乌骨鸡存栏 95万只,出栏 158万只,出栏率为 166%。在这几年中,随着西畴县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畜牧产业结构中,乌骨鸡生产在西畴仍有潜力可挖,效益仍然持续上升。

2 发展乌骨鸡生产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条件

西畴县冬暖夏凉,四季温差不大,为乌骨鸡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据统计,2009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4.79万 hm2,其中:粮豆作物 3.6万 hm2,产量 8 522万 t,经济作物面积 5 200 hm2,产量 2 726万 t。这些粮食除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外,还有较大剩余,可为乌骨鸡生产提供充足的精料。另外全县每年种植各种薯类1 333hm2,产量 4 000万 t;青饲料种植 1 000 hm2,产量 3 000万 t;加上种类繁多,庞大的野生青饲料(如:构树叶、车前草、酸浆草、蒲公英等),满足了养鸡所需的大量青饲料。

另外,根据本县气候特点,从 2005年至今西畴引入黑麦草种植,产量较高,也是乌骨鸡很好的青饲料。从客观的观点,用其解决本县冬春青饲料缺乏的问题已不是难题,同时在气候炎热的兴街、马街等 5个乡(镇),一年可考虑种植两季大春作物,也是精饲料的重要补充来源。

2.2 山地乌骨鸡肉质好,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997年经西畴县畜牧局在全县抽样送云南省相关实验室检验,西畴山地乌骨鸡肉质所含的各种维生素和各种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其它鸡。

2.3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把畜牧业列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是 1997年通过云南省农业厅立项,在西畴建设云南省乌骨鸡种苗场,总投资 300万元。二是 2008年西畴县人民政府制定了《西畴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实施细则》,该细则对具有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企业(场、户)给予重点扶持。养殖企业(场、户)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从技术、物资、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扶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给予扶持补助。乌骨鸡养殖存栏 500只、每年出栏 1 000只以上,每出栏 1只补助0.5元。三是贷款扶持。2007年通过政府完全贴息的方式,在全县发放了1 000万元的养殖贷款,2008年和 2009年又通过政府贴息50%的方式,各发放了 2 000万元的贷款。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为西畴乌骨鸡生产的较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2.4 具有养鸡的传统习惯

西畴山地乌骨鸡具有“养在深山人未知”的悠久历史,加之在长期的养鸡生产中农户积累了丰富的养鸡经验,有利于山地乌骨鸡的发展。

3 目前乌骨鸡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

西畴县乌骨鸡存栏数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流通中难免带进一些疾病在县内流行传播,加上动物检疫关口不严,导致一些商贩未办理合法手续而运输带有疫病的动物途经西畴县带来一些病原。

3.2 规模化程度不够,资金紧缺难以宣传树立品牌

西畴山地乌骨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全县饲养存栏 1 000只以上的养殖户还不到 10户,大部分是几十到几百只,形不成规模,影响了商品率的提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品牌效应是非常关键的,无钱做宣传,品牌就打不出去,价格就无法提高,束缚着乌骨鸡生产较快发展。

3.3 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养鸡劳力减少

西畴县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农民经济来源不广,有劳力的人到城市及沿海发达区域打工,很多农村家庭留守人员为老人、儿童或丧失劳力人员,劳力减少,粮食减收,必然影响全区养鸡业的发展。

3.4 技术力量薄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养鸡生产中,技术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乌骨鸡生产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直接影响乌骨鸡生产的因素。西畴县现有畜牧兽医科技人员 173人,承担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其中,畜牧师和兽医师 23人,助理畜牧兽医师 45人,技术员 31人,工人 5人,69个村兽医,远远达不到农村大面积养鸡生产的需要。一是春、秋两防中,人力不足,达不到农户的需求;二是冷藏设备不完善,部分村还缺乏冷藏设备和兽医室;三是兽医防疫队伍技术水平低;四是农民对鸡的疫病防治以及综合配套技术不够了解;五是投入资金少,基础设备差,科技意识落后,怕投入,少投入,加之财政十分困难,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严重地制约了西畴县乌骨鸡生产发展进程。

3.5 群众科技意识水平低,饲养管理差

群众对科学养殖没有足够的认识,大部分地方还存在着散养、放养、混养现象,饲料配方不科学,有啥喂啥,甚至少部分群众还不接受防疫,鸡的疾病较多发。

4 发展思路与应对措施

4.1 发展思路

西畴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具有丰富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以及大量的青绿饲料,可充分发展乌骨鸡生产,引导农户充分利用资源,及时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加强与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从而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寻求支持和帮助,争取畜牧科技示范项目,让群众在发展乌骨鸡生产中有资金帮扶和技术指导。争取外界客商到西畴县投资养鸡项目,采取“客商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提高商品质量,增加总量,本着突出特色”的原则,稳定乌骨鸡生产。积极推进利用科学技术养鸡,以品改推优、培育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牧的战略步伐,在农村中组建和完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成立养鸡协会,有利于相互交流和总结经验,取长补短。通过建基地、抓示范、办样板,大量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带动和促进养鸡业发展,优化资源。重点抓好乌骨鸡的培育和提纯复壮,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扶持重点户,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乌骨鸡的存栏数,长期不懈地抓好商品乌骨鸡的生产;建市场、找渠道,为广大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让西畴县的商品乌骨鸡销售到省外乃至国外市场,使乌骨鸡生产成为西畴县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树立西畴县山地乌骨鸡的品牌。

4.2 主要措施

4.2.1 加强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传授实用技术,提高全县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加养鸡生产的科技含量

普及和提高农户畜牧兽医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素质,是发展乌骨鸡生产的关键性措施。几年来,西畴县畜牧兽医局一直把科技培训作为发展畜禽养殖的重要工作,应进一步抓好科技培训,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村寨,开展关于养鸡的各项科技培训活动。加大培训力度,稳定技术队伍,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乌骨鸡的提纯复壮和疫病防治,各阶段鸡的饲养管理,厩舍的建设布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提高养鸡生产水平,并对养鸡生产较好的农户进行鼓励支持。

4.2.2 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技术力量,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建立健全综合的配套服务体系是直接与养鸡生产息息相关的一项全面系统工作,农户有了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才能把养鸡生产做得细致,做得更好。针对西畴县乌骨鸡生产的现状,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做好乌骨鸡的提纯复壮工作,提供相应的提纯方法和技术等项目的综合运用。系统做好“种、料、管、防”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和业务水平,增强技术力量,坚持以个体户饲养为主。加强内外合作,西畴县乌骨鸡生产对外合作较少,信息不灵,不能为养鸡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对各种重大疫病的监控,对西畴县乌骨鸡生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兽医防检方面应加强防控力度,积极为农户全面推行“治疗为辅,预防为主”的方针,总结研究适用当地乌骨鸡的关键防治技术,完善防疫设备,设立养鸡咨询服务点,使农户养鸡困难有询问处,确保养鸡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4.2.3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品牌效应,发展适度的规模养殖

西畴山地乌骨鸡有其较好的肉质,但一直未能有较好的市场,未能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一方面是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规模,东西好无数量也难形成品牌和效益优势,适度规模养殖可解决劳力问题。

猜你喜欢
乌骨鸡西畴养鸡
丰岩乌骨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
——乌骨鸡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西畴之秋(外一首)
“西畴精神”——写在石漠上的壮美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