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庄镇蔬菜标准示范园建设的思考

2011-08-15 00:48马龙县王家庄镇农科站655102陈宏彦孔德燕
云南农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病虫害蔬菜

□马龙县王家庄镇农科站 655102 陈宏彦 孔德燕

1 自然气候特点及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气候特点

王家庄镇位于马龙县西北部,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境内分布有多个丘陵坝子。平均海拔1 980m,年平均降雨量1 0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3.6℃,无霜期186d,干湿分明,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全镇共有耕地面积2 149.8 hm2,农业人口 32 486人,人均纯收入3 410元。

1.2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王家庄镇把绿色蔬菜种植作为全镇群众增收、农业增效的特色产业来抓,成立了产业办,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奖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引进了昆明“晨农”等蔬菜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外销型蔬菜种植。成功总结出“烟—菜—菜”一年三茬轮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收入水平。2009年各类蔬菜播种面积480hm2,实现生产总值1 702万元,人均增收323元。

2 建设蔬菜标准示范园的有利条件

2.1 区位优势明显

王家庄镇地处昆明市和曲靖市的结合部,是两城市的远郊区,距昆明市123km,距曲靖市40km。交通条件优越,境内贵昆铁路、国道320线穿境而过,县乡、乡村柏油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2.2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龙头企业的引进,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展,蔬菜产品销量逐年增加。产自当地的西兰花、辣椒、甜脆豌豆、四季豆等品种远销广州、深圳等地,部分产品销往越南、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每年外销型蔬菜大约在3 800t左右。

2.3 自然条件适宜

王家庄镇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数为2 100h,全年平均气温13.6℃,年降雨量980~1 000mm。土壤以红壤、黄壤、棕色土为主,pH值5.5~7.9,土层深厚肥沃,磷、钾丰富,富含有机质。

2.4 水利资源丰富

王家庄镇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境内共有水库、坝塘130件,其中小(一)型水库3件,小(二)型水库25件,总库容1 846.22万m3。且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充沛。

2.5 生态环境优越

境内工业欠发达,无炼铁、炼锌、造纸、化工等“三小”企业,地表森林覆盖率40.6%。水质清洁无污染,大气清新,适合发展绿色商品蔬菜种植。

3 制约因素

3.1 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王家庄镇蔬菜生产全部是露天栽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产量及经济效益不稳定,群众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局限于单季种植,生产结构仍以粮食生产为主。其次是机耕道路、灌溉沟渠不配套,给长期发展蔬菜种植带来了阻碍。

3.2 扶持政策不完善

我镇发展蔬菜生产缺乏一套适宜于具体镇情的长效机制,“一届政府一套方法,一个老板一种措施”,造成了龙头企业引进难、留不住,产业发展早、提升难。

3.3 群众的生产意识适应不了市场要求

我镇群众普遍以粮食生产为主,从“粮农”转变为“菜农”还需一定过程。耕作上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对新技术、新栽培方法接受慢,粗放管理,产品品质不上档次,市场竞争力差,依然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尚未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4 市场信息不灵,被动发展

我镇发展蔬菜产业主要依靠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种植,企业把当地作为短期的单个品种的种植基地,一些发展蔬菜产业的硬件设施还没有建立,如:交易市场、储藏冷库、育苗基地等。龙头企业随意性强,导致蔬菜产业在发展规模、前景上不稳定。我镇自己的蔬菜协会还没成立,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还是一片盲区,零散的蔬菜种植产品销售仅仅局限于当地市场,规模、品质无法拓展。

3.5 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镇成立了蔬菜产业办,但其工作人员由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抽调组成,在时间、精力上不能保证专项指导蔬菜生产,致使在发展规划、病虫害防治、农药残留检测、品牌打造上适应不了建设蔬菜标准园的需要。

4 方法措施

4.1 建设思路

重点以吴官田、王家庄两村委会为核心,建设标准蔬菜园200hm2,品种以辣椒、西兰花、生菜、甜豌豆、优质细菜等为主。建设26.7hm2塑料大棚,配套滴灌、喷灌、物理及生物杀虫设施,突出优良种苗培育和栽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实现产品商品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从而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我镇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全镇蔬菜产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2 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加快产品流通的国际化

建立标准的蔬菜示范园区,使我镇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产品品质,必须完善扶持政策,引进和培植蔬菜龙头企业,使企业“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同时优化种植品种结构,营造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创建地方品牌,疏通流通渠道,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挤占国际市场份额。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增加水利、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按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田、路、水配套,保障清洁水源供给,达到环保、无害化的要求。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储藏冷库、加工厂区,保障蔬菜产、供、销一体化运作。

4.4 申报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

申报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和品质认证关系到蔬菜示范园建设是否成功,关系到我镇蔬菜产业是否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关系到我镇蔬菜产品市场营销是否通畅。

4.5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镇党委政府要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发挥蔬菜产业“产、供、销”中的服务纽带作用。从生产指导、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产品农残检测、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做到把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提到镇党委、政府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开展广泛的种植技术培训,为蔬菜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服务。组织重大病虫害及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实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杜绝农残超标蔬菜进入市场,推动无公害蔬菜向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4.6 遵循蔬菜示范园建设标准

4.6.1 实施标准化生产。制定蔬菜标准园产前、产中、产后全生产过程的配套系列标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整个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禁止高毒性、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普及使用新型无公害高效生物农药。

4.6.2 推行产品商品化处理。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分析室,购置配套仪器设备及药剂,检测农药残留,从源头上控制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产品安全上市,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6.3 打造市场品牌化销售。申报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加大品牌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以晨农公司“晨农”蔬菜品牌为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6.4 狠抓产业化经营。建立产业化技术服务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按照六统一的管理要求(“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做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严格遵循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

4.7 建立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从经济、生态、环保观点出发,病虫害的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保护有益生物等。把病虫害控制在为害标准以下,使产品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测报制度,确定专职人员定期适时测报,对多发性病虫害做到早测报、早发现、早防治,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1]和理淮,和芳,和象新,张正英.古城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0,(4).

[2]邓兴禄,张惠娟.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优势与对策[J].云南农业,2009,(12).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病虫害蔬菜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