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策略研究

2011-08-15 00:46李傲霜张冬青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7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农业

李傲霜 张冬青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信息化是发展我国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服务都有所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信息化模式和应用还不够完善,我国很多农村还没有真正受益于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生产各环节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我国农业信息化需要应用新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完善,使农民真正应用信息,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G是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具有处理信息量大、无线网络传输、传输速度快,且支持多样性业务等优势。目前,3G在我国迅速普及发展起来,各行业纷纷采用3G技术发展业务,3G深刻地影响各行业的发展。在农业中应用3G技术,发挥3G技术的优势,采用更适合农村现状的信息服务方式,使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民实时通讯,实现与专家在线交流等,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接受信息服务意识,实现农业信息对称,而且可以更好地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分析3G发展现状及3G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应用3G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3G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部门比较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县村突破了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能够计算机上网,建立了信息化队伍。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情况各不相同,农村差异较大,很多农村还没有实现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效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即使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县村,也不是全体村民都能够拥有计算机终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对于我国农村来说,寻找更为普及的信息交换终端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网站较多,但是很多网站都是基于不同的政府或团体以各自的初衷建造起来,网站信息深度和广度不够,不适合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需要,减弱了农民应用信息化发展农业的信心和热情。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尤其是地方性的网站是与农民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当前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丰富的并适用于各地农业信息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3.我国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还没有形成

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将市场和生产者结合起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诸多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农科工贸一体化和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生产、包装、运送等各环节还不能都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农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不能统一协调。因此,要采用更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3G发展现状及特点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3G就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系统采用CDMA和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如果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可提供静止状态下最大2000kbit/s的下行速率。很高的传输速率可以为开展各种各样的业务提供基本的保证,因此,以此为载体的数据通信业务,尤其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应用3G具有以下两大基本的特点:一是其网络覆盖面较广泛,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能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统。这使得各项业务平台具有宽泛性和易用性,这是应用3G的基本保障。二是数据传输速度较快,功能强大。3G数据传输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数据打包技术,这使得3G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轻松地传输容量较大的语音和图像等,可以开展电话会议、视频电话及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高效的传输速度和质量是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

从以上可以看出3G在技术、速度及功能等各方面都比2G有较大的提升,更适合开展丰富的、独具个性的业务。根据3G具有的基本特点可见,3G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三、3G技术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优势

1.基于3G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使用基础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农村网民的规模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因此,基于3G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是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有较好的前期基础。

2.3 G手机终端更好地满足农业信息化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民对农业信息有非常庞大的需求。由于农民的信息需求大多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实时、实地、交互式的专家咨询服务,3G手机在这发面的优势便体现出来。通过3G手机与网络连通,农民能获得政策法规、化肥、种子、农业技术、天气及农产品买卖等各方面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信息化需求。

3.3 G无线网络提高农业信息化网络覆盖面

3G手机、3G上网本通过无线网络连通网络,使农村信息需求真正地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各活动区域,极大拓展了信息化网络覆盖面,给农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广泛的信息化网络覆盖促使更多的农民参与信息交互。通过语音、视频、GPS定位等手段农民可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增强了农业信息的对称性,提高了农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科技水平和决策水平。

4.基于3G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虽然存在信息重复、信息不适用等情况,但已经探索出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3G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将更具有适用性和科学性。当农业对信息化有迫切的需求时,新一代移动通信将会促进基于3G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迅速发展,使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因此,将3G应用到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能为农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对称的信息服务。

四、3G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策略

1.建立基于信息对称的3G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发展农业产业化角度出发,考虑农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在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平台上,将农业信息与互联网、呼叫中心、3G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图像处理、视频、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方式,建立信息对称的3G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通过手机终端上网,使农民获得生产、技术、交易等各环节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基于信息对称的3G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能够从农村实际出发,切实地满足各地农民需求。

2.拓展3G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

3G具有极强的覆盖面,但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对我国农村进行全面网络覆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投资非常大。而且由于3G在我国刚刚起步,使用资费还比较高,农民使用3G手机还有很大限制。政府、运行商需要对此加大扶持力度。因此,拓展3G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是非常必要的。

3.增强信息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使用者的素质

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信息化获取和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因此需要建立高素质的农村信息化队伍,开展农业信息化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使农民理解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将信息应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中,使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农村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信息使用者素质提高是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是发展我国农业的重要手段,3G是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农业信息建设中采用3G具有极大地优势,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将3G应用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如增强信息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使用者的素质、拓展3G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建立基于信息对称的3G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等,那么,3G应用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农业信息化不断发展使农业信息趋于对称,这也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和完善,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江芮澜.3G如何攻占农村通信市场.中国电信业.2010(3).

[2]郭庆然.信息化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深层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

[3]颜科嘉.3G网络技术在服务“三农”中的应用.网络通信.2010,(9).

[4]梅玉平,唐永丽.3G的业务及其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7).

[5]周铮.农技推广应借重3G信息技术.农民日报.2010.8.4.

[6]蔡康,李洪.3G网络建设与运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