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拉哈遗址述略

2011-08-15 00:46张新颖
黑龙江史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拉哈白金遗存

张新颖

(肇源博物馆 黑龙江 大庆 166516)

小拉哈遗址述略

张新颖

(肇源博物馆 黑龙江 大庆 166516)

1978年春,肇源县引嫩工程在兴修水渠时发现了小拉哈遗址。1979年7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绥化地区文物管理站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调查和钻探。1989年因洪源湖水的冲涮,遗址严重遭到破坏,肇源县文管所先后两次申请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据此,1991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派人进行了复查。从调查和复查的情况看,该遗址北侧破坏严重,而且大量文物倾泻到洪源湖中,从采集的标本来看,小拉哈遗址不仅有新时器时代的遗物,而且尚有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遗物。

一、地理环境

小拉哈屯位于义顺乡所在地东北8.5公里处。隶属义顺蒙古族自治乡东义顺村,遗址位于小拉哈屯北0.5公里的东西走向的沙土岗的北端。此岗西高东低,北靠水势浩淼的洪源湖(原为拉哈泡),遗址北偏西是南引的栏水大坝由南向北延伸,遗址西为开阔的平原和散布其间的泡沼,遗址南与平坦的草原隔屯相望,东与三道岗子毗邻。这是一处水草肥美,便于农耕,捕捞放牧,适于人类生息的好地方。

二、遗址发掘及出土文物

为了抢救濒临冲毁的遗址,和进一步认识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各类遗物的文化面貌,1992年7月至9月,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布5米×5米探方38个,加之扩方和清理断崖遗迹在内,总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4座、墓葬7座、灰坑146个,灰沟6条、蚌壳遗迹2个。出土石器61件、玉器4件、骨角器150件、蚌器21件、青铜器3件、铁器1件、完整及可复原陶器213件,合计共出土遗物453件(1)。出土文物及可辨的器形有鬲、罐、壶、钵、杯、舟形器、碗、单耳杯、镞、尖状器、刮削器、石叶、镖、笄刀、铲、砺石、凿、锥、支座等。陶质主要分泥质和夹砂两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泥质陶,约占95%以上,陶色主要是灰褐色,亦有一定数量的红褐和黄褐陶。纹饰多为细绳纹和戳印纹,尚有素面陶,所见器物均为手制,大型陶器多采用泥圈套接法制成。

三、文化特征及历史价值

小拉哈遗址的发掘是九十年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地区开展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考古工作。这一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进一步认识本地区已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早期铁器时代遗存的文化面貌补充了新的资料。另一方面是从材料上填补了嫩江流域长期以来在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和早期青铜时代考古研究方面的两项空白(2)。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拉哈第一期甲组遗物是目前在嫩江流域发现的年代较早的新时代遗存。从弦纹和席纹的特点来看,分别与下辽河流域新乐下层文化(3)和第二松花江流域左家山一期遗存(4)的同类纹饰相近。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左家山一期遗存的早段和新乐下层文化的年代均处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由于小拉哈一期甲组筒形罐口沿较薄唇没做加厚处理,因此年代可能略晚,即处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的遗存。

(二)第一期乙组遗存从附加堆纹的特点和骨枪头的造型风格来看,应为本地区已知的昂昂溪文化范畴(5)经热释光检测陶器,年代距今4000±360年,动物骨骼经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3688±104年(树轮校正值为BC1777年)。该文化属本地区年代最晚的新石器遗存。

(三)第二期遗存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与已知的白金宝文化相比(6),文化面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纹饰来看,小拉哈二期遗存普遍为素面器,施纹者极少,而白金宝文化的陶器施纹者占绝大多数;从器形上看,小拉哈二期遗存主要以直口台底器为主,不见三足器。而白金宝文化遗存的陶器是以三足器为最,而不见台底器;从器类上来看,小拉哈二期遗存的陶器比较单一,而白金宝文化的器类复杂多样,器物组合明显有别于小拉哈二期遗存。陶器经热释光检测年代距今3830±340,该遗存应处在青铜时代的早期阶段,早于白金宝文化,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这种文化的发现和确认、填补了本地区早期青铜时代考古研究的空白,专家学者已建议将这种遗存定名为“小拉哈文化”。

(四)第三期遗存数量较少,但种类齐全。器表施绳纹、指甲纹并流行花边口沿和少量红衣陶,以及形制明显具有汉书二期文化的特征,应为本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汉书二期文化范畴(7)。但由于素面筒腹鬲的形制明显具有白金宝文化和汉书二期文化的双重特征,以及纹饰的作风与白金宝文化相近,其年代可能在白金宝文化和汉书二期文化之间代表了两种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若日后材料得以丰富,则可重新将其单独命名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8)。

小拉哈遗址的首次发掘不单填补了嫩江流域考古研究的两项空白,而且将这一地区的人类文明上推到4500年,期待着再次发掘将有更重大的发现。

注释:

(1)(2)(8)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第1期。

(3)沈阳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4)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2期。

(5)梁思永:《昂昂溪史前遗址》、《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9年。

(6)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黑龙江省肇源县白金宝遗址第一次发掘》、《考古》1980年第4期。

(7)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大安汉书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

注:小拉哈遗址被省政府2005年1月31日公布为黑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文发[2005]33号。

张新颖(1970-),女,研究方向:黑龙江史。

猜你喜欢
拉哈白金遗存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抓(“欻chuǎ”)嘎拉哈
阅文集团发布2020年 “白金大神”作家榜
"神州一歘"
我的挚友白金申中国篮球先驱者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