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党的建设与当代中国发展

2011-08-15 00:45曹艳华
党史文苑 2011年9期
关键词:执政党先进性中国共产党

曹艳华

(中共承德市委党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一、党的建设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内在需求

1.党的建设的功能。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做两件事,一是领导,二是执政。领导的作用更为根本,领导统领、监督执政。领导更加强调引导、带领,侧重思想、政策、路线和行为层面,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提出正确的政策,并使它获得有效执行;“执政”则更加强调遵守、执行,侧重体制与制度层面,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依法通过国家机构,以法律和政策的手段,统治和管理国家生活。党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针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具体说,党的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全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首要目标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终极目标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也就是,要以党的成熟,促进国家的进步。

2.根本需求来源于党的历史使命。

政党是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同样也肩负这样的历史使命。这也决定了它对中国特色的党建的根本需求。

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负有一份特殊的责任。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命运的缔造者。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的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党的理想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尊严。这是党的先进性体现。先进性是党执政的法理基础,是人民选择党,拥护党的根本原因。党的执政使命决定了,党要以自己的先进性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执政党,党通过体制内、外两种方式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也就是对政府的领导。体制内领导就是通过党员直接掌控权力,并在政府机构内建立党组织的实现领导。体制外领导就是行使对政府主要干部的组织人事权,采取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集体决策体制来实现。通过这两种方式,党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决策权,在宪法的规定下,对国家各项事业进行全面领导。党的执政使命,决定了党必须要以自身的党性,来确保国家机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根本要求就是,执政党的建设和其所领导的事业的有机统一,这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客观事实。在根本上,我们党只能依靠党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党规党法,等等,才能赋予我们党特有的先进性。这个根本需求不解决,党的事业就永远不会成功。

3.直接需求来源于党的执政任务。

党的执政任务就是发展: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发展进程不会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党要克服两道难关,守住两道底线。

第一道难关是发展的不确定性。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抛弃并举的过程,不可控因素很多。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人口多,资源匮乏,起点很低,既不能墨守成规,报残守缺,又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第二道难关是人的有限理性。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入,人不可能知晓一切,掌控一切。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要提升自己的先进性,首先要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学好本领。在发展难关面前,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能赋予我们党以适宜的治国智慧和方法。

第一道底线是职责底线。国家建设的根本就是制度体系的成长与成熟,要求党要为现代国家制度体系成长的创造空间,使国家机器与党和社会的发展相平衡。第二道底线是利益底线。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就要求党要为人民服务,党要坚守这一根本宗旨,首先要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学好本领。在众多诱惑面前,只有切实把握社会主义 “人民大于天”,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

两道难关,两道底线,联防联守,中国共产党没有一身好的本领,完不成任务。这个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培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与发展要求相适应。这个直接需求不解决,党的事业就永远不会前进。总之,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在人的有限理性遭遇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党只能适应发展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在研究了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经验后指出:“凡达到目前和预料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 ”[2]

二、党的建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党的自身建设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赋予国家发展一个有全新的起点,把中国共产党打造成日益成熟的执政党。这是两笔巨大的资产,对国家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指导作用。

1.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焦灼状态,一些国家和政府往往束手无策,国家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中国共产党不同,我们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用加强党的建设来盘活发展全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关注国家的发展问题,相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执政党,怎么建设执政党”、“什么是发展,怎么发展”等历史课题,并针对各个时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总能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关头,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工作。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3]。没有党的建设的开展,党的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没有党建体系的创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难以展开,党的事业就难以前进。

比如,“文化大革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党中央恢复党建的特色,并不断推进党建科学化:在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式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党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吸取教训,提早布局,及时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全党力量,带领全国人民,用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出社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以此为基调的党建,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也为国家发展打好了战略基础。

2.党的建设塑造了一个日益成熟的执政党。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因为我们有成熟的党建体系和模式。纵观党执政的历史,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党建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党的基本经验上升为党的政治路线,转化成党的基本理论,发展为党的政治纲领,去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经过自身建设,戒除革命思维,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戒除投机思维、短视思维,从不太成熟转变为日渐成熟的执政党。

随着自身建设的加强,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比如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邓小平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体制的两种优势,促进中国发展。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大包干”模式,中央先把关,总结经验,然后全党普及,强化了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开拓了全党的发展思维,经济改革才形成一个大的局面,才得以铺开。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建设,党才有了这样的优势,才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进程中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国家才有了这样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稳步高速发展;党的领导才起到根本的作用,才能统领、监督执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否则,就像黑格尔所言,“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4]

总之,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大法宝。“十二五”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改革的很多任务,都要在这一时期破题。破好了,锻造一个阶梯;破不好,制造一个陷阱。党必须要抓住改革的主动权,带领人民开好这一局。目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仍有少数干部不适应、不符合发展的要求。党要大有作为,还要依靠党建,以党建促发展,保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570.

[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396.

[3]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

[4]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N].人民日报,2009-09-27.

猜你喜欢
执政党先进性中国共产党
篆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