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1-08-15 00:45赵晶唐典
党史文苑 2011年9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团支部学生党员

赵晶唐典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势、任务和矛盾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做的一些调查研究,认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党建工作重数量发展轻思想引导。

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提出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具体要求,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党员发展力度,扩大了党员发展规模,规范了党员发展程序。但是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以完成党建指标,扩大党员队伍为主要目的的思想,为提高学生党员人数比例而弱化考察培养党员的力度,完成党建任务积极主动,开展党员教育却懈怠被动,甚至出现了为求数量和速度而使党性教育能省则省,党员考察得过且过,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目前,我们有一部分高校,将发展党员数量看成硬性指标,教育引导成效看成是软目标,致使党建工作出现“前紧后松”现象,存在“重发展、轻引导”的问题,培养教育工作更呈现放任状态①;没有真正把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前提下成为党员;未能贴合高校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个性突出的90后独生子女,他们心理年龄普遍偏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理想信念还不坚定,更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如果缺乏有效的思想引导,容易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不珍惜党员称号,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淡漠,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争创先进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2.入党动机“主流”与“支流”并存。

据调查,目前高校学生入党积极性很高,极大多数学生在一入学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主流。

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革,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生存压力极速膨胀,网络文化深入影响,多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多元化、功利性价值观念和浮躁、虚荣的心态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在入党问题上则表现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和入党动机的不纯;同时,面对就业压力的加剧,考公务员热度的攀升等现状,有的学生受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影响,将入党视为获得公务员、村官等热门职位的必要手段和捷径;利用当下党员美誉度高的社会形象增加自身砝码,成为顺利就业的敲门砖。还有部分学生对党的认识不深入,入党动机不明确,入党信念不坚定,只是一味从众,随大流,根本谈不上任何入党动机;有的学生把入党当作一种荣誉,作为攀比炫耀的资本,导致了学生入党前后表现差异较大的现象。这些都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3.党员培养缺乏长效机制。

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和党务工作者数量有限的矛盾不断加大,有效持续的培养管理机制对做好学生党建工作越发显得重要。

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量化考核标准吸收先进人员入党既是对发展对象进行一次有效的党性教育,也是从组织上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必要措施。但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只注重程序上的严格而缺失对教育实效的把握,具体表现为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能与社会问题、时事形势、党员自身发展相结合,加上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过于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党员的需求。其次,教育引导工作主要依靠入党前的党课培训班,缺乏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形式上不新,内容上不实,入党前狠抓,入党后放任,从而使得部分的学生党员入党前积极、先进,入党后消极、随性。对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学生入党联系人普遍由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担任,在大四学生党员联系人毕业后出现联系人“档期”。联络不畅导致大三年级以上学生党员断档引导和教育空白。

4.推优工作党团互动不密切。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其被赋予的光荣使命,更是党团联系的重要纽带,相当多的学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但目前仍存在着发展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在推优工作中党团组织沟通不畅,入党联系人工作与班级团支部工作两张皮等个别现象。

推优工作更多的是从程序上的要求,而非实质上的培养推荐,对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团支部和党支部的沟通联络互动还比较少,尤其是推优工作还缺乏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体现推优是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这一工作本质,工作过程中还会有“走走后门,找找关系”这样的灰色因素存在,有时会降低推优效果,挫伤一些同学的入党热情。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指导思想上,密切党团关系,切实将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在,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密切党团沟通,合力引导青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影响每一位青年,使其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以典型引路、渐进教育的方式增强党的凝聚力与吸引力,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挖掘人才,通过“创先争优”、“我身边的好青年”、“三星”评选等系列活动加强党团之间关于学生党员发展的互动沟通。团组织应按照党建带团建要求,主动与上级党组织加强联系,汇报青年发展情况,统一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分类指导,调整活动开展的时间与形式,加强内涵,创新形式,避免重复,实现科学有效的覆盖,加强对青年的引导教育。此外,要关注大学生党员教育,入党联系人和班级团支书要密切联系,加强对暂时未能入党青年的鼓励和疏导。

同时,要实现思想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无缝对接,以党建工作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扎实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实行渐进性、感染性教育,采用多条渠道、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才能真正利用好大学生党建这个平台和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③。

高校要按照育人的总体工作要求,主动强化 “立德育人”的根本职责,不断丰富与拓展大学生党员党史党情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坚持大学期间教育的连续性,强化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断开拓新的理论和实践空间,形成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积极分子和党员的素质和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把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任务同步下达,措施同步落实,成果同步验收,奖惩同步兑现,实现党建和思想教育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2.在推优机制上,优化“推优”组织网络,量化“推优”标准,提升推优工作效能。

要通过完善团组织的网络覆盖来进一步推进推优工作。如在原有的“学院团委—年级(或专业)团总支—班级团支部”这种纵向三级覆盖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公寓(楼栋)团支部”、“社团团支部”等横向组织的覆盖,通过纵横相错,互为补充,达到“一种身份,多个舞台,多重覆盖”的目标,既加强了团组织的分类指导,同时也使得我们考察的范围能够更宽、更广、更全面,既实现了党团工作在推优节点上的良性互动,同时也能够以好的机制,全面的考核促进学生党建工作良性发展。

同时,根据目前团员“推优”工作存在的问题,细化“推优”环节,明确“推优”标准,完善以往由班级团支部评议表决、学院团委审核的推优程序:

成立“推优”小组,由年级(专业)团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支部指定的教师党员、本系学生党员、班级团支部委员会成员、班长共同参与,负责“推优”工作。其次,创新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量化“推优”的评价标准,保证结果与过程并重,被确定为积极分子的团员在“推优”以前应进行量化培养,如:进行一次专题谈话、参加一次民主生活会、征求一条合理化建议、交流一次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心得体会、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做一份长远规划等。只有活动任务全部考核合格,班级团支部才能对“推优”候选人进行表决。再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表决环境,引入答辩机制,严格执行公示、审核环节,防止在团支部大会中产生班干部作假,班级同学舞弊的现象。

通过在“推优”组织建设方面的创新,使过去工作不深入,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容易流于形式等不足得到改善,使党员发展内容与形式兼重,发展程序灵活而严密。

3.在程序掌握上,紧抓党员发展几个关键节点,宽、严相济,进、出有序。

党员定积极分子阶段,要做到“宽进严出”,宽严相济,协调发展,严格坚持团组织的“推优”制度、坚持联系人培养制度、坚持考察纪实制度,坚持材料归档制度,同时实施动态管理制度:党支部要定期听取培养联系人的情况汇报,每季度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听取思想汇报,并根据考察情况,及时调整入党积极分子人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优秀一个”,严把政治关和学习关,确保大学生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党前学习班、党前任务考核,开展鲜活生动的教学实践,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预备党员考察阶段,可大胆突破传统形式化“走过场”的考察模式,做到“能进能出”,明确党员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力与义务,并通过测评活动对其进行约束监督。对先进党员选树典型进行表彰;对于入党前后表现反差较大的学生,要及时交流激励,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对表现差的党员可作出批评引导,屡教不改者可延缓转正期,甚至重新考虑是否发展,把好党员建设的 “入口”、“口内”、“出口”三个环节,使学生党员珍视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我,保持思想先进,确保作风扎实,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发生,以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在培养模式上,从“新”入手,推动党性教育进心入行。

在发展党员的教育方式上,应把位置前移,重心下移,由党支部主动工作,不等不靠,不等普通学生找上门来,不靠普通学生有了成绩再去培养,坚持“抓启蒙、抓培养、抓提高”④。坚持面向全体党员,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开门搞教育,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坚持制度化管理,用制度保证工作效率,用制度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同时,建立公共监督机制,加强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推动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如:贯彻落实党员学习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党员学习制度。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为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严格组织生活,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通过长效监督机制还要使党员能够对自身过去的学习、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支部也可以将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有关情况,从而提高党员的整体水平。

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逐步由单一型、被动型向多元性和自主型转变的学生党建活动来说,创新活动形式、更新组织观念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党建活动应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创新要紧紧抓住“三个结合”,即学生党建活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创新素质培养相结合,与网络文化引导相结合。如:在活动形式方面,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进行网上民主评议;开设红色主题网站,请高校名师、党内专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解答当前热点、难点的讲稿和思考题挂上网。同时,可尝试将党的纪律、文化带进学生日常生活,对拟发展对象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更为贴切的教育、培养与引导,这也便于党组织考察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学习状态、工作能力及个人习惯作风,更密切了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使党员真正从思想上爱党,在行为上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1)陈少珍.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79-180.

(2)谢君君.陈用成.关于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0(2).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团支部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标准及其衡量方法探析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