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年前至15万年前青藏高原东缘曾是松弛边界

2011-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1年2期
关键词:岷山龙门山造山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对应一条复杂的构造-地貌边界带,西部侵蚀高原和东部四川盆地之间高程落差达4500¯5000m,因而是最典型的地貌陡变带。该边界带既是强震、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也是自然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带。2008年的汶川8级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均发生在这个地貌边界带上。青藏高原东部边界带的形成通常认为是高原岩石圈物质在向东挤出过程中遭遇四川盆地基底刚性地块的阻挡而产生的挤压逆冲造山带。这个造山带主体由岷山、龙门山、锦屏山等山体组成,总体上呈北北东向分布。2008年汶川地震使龙门山中北段产生约275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并有多条断裂参与地震破裂。

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地质论评》最近刊出了张岳桥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缘的挤压造山作用曾于早更新世晚期(约80万年前)停止。他们依据卫星遥感图像解读、野外调查、盆地沉积物光释光年代测试结果等,发现,自约80万年前至15万年前(即中更新世初期至中更新世晚期),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处于相对松弛状态,沿这个地貌边界带发生了弱伸展作用,在地表形成了一系列受南北走向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盆地中发育河谷地貌,最典型的包括安宁河谷地、大凉山构造带、若尔盖盆地、岷江断裂带等。这些狭窄的河谷地带充填了晚第四纪沉积物。

而约15万年前至今(晚更新世-全新世),青藏高原东缘再次进入挤压造山期,边界带又处于挤压逆冲-走滑变形状态,现今的地震活动正是这个最新构造变动的体现。

上述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个年轻的造山带,如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岷山等,其造山过程是阶段性的,可以表现为挤压-松弛-挤压的交替。

猜你喜欢
岷山龙门山造山
龙门山·卧云台
黑龙江省造山带研究:关于洋壳俯冲造山和陆壳碰撞造山磨拉石的认识*
龙门山居图
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省钱妙招
握不碎的鸡蛋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床的区别
非洲东南部造山型金矿成矿环境与资源潜力分析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九寨沟纪行(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