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工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四要素

2011-08-15 00:48庄永成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芬兰设计师创新能力

谭 宁,庄永成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杭州310023)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工业设计逐渐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设计创新能力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设计创新是通过设计研究,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明确的定位,使产品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而非简单的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的创新性设计。经过设计创新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体现企业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制约设计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及激励制度、设计研究层次、设计价值观、企业的设计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把握提升设计创新能力的关键。

1 保障和鼓励设计创新

激励创新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约中国工业设计创新能力的重要外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缺乏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和团体的注册登记制度、资格鉴定和级别评审,造成设计队伍鱼龙混杂;

2)缺乏设计价格指导方案和产品专利保护,行业内通过价格恶性竞争来笼络客户;

3)缺乏科学的设计效果评估体系,无法形成品牌特色,表现为产品价格低、利润少,最终失去市场发展的良机,在出口外销中往往因为设计的问题引发许多纠纷[1]。

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完善相关的社会体制以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发展。其中英国的工业设计师注册制度,日本早期的企业聘用工业设计师政府补贴政策,使工业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创造了高附加价值,并形成这些国家创新文化的一支活跃的力量。

因此,结合中国国情建立必要的规范和行业政策,形成配套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成为提升设计创新能力的保障。

1)要建立中国工业设计师资格认证制度;

2)出台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设计创新,并为设计师和企业搭建创新的平台;

3)建立价格指导机制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使设计的不同流程对应不同的指导价格,也可以根据设计创新部分的实际增值或产品销量来计算一部分设计报酬,从而肯定设计创新的价值和能力;

4)通过经济手段量化设计成果,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吸引企业依靠工业设计创新。

2.审立意,即根据设问提供的学科任务对命题意图进行初步界定。“审信息”与“审立意”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指向学生政治学科观点“悟得透”层面的要求。搞清试题的立意指向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解读相关信息。一般情况下,试题的设问集中体现其立意精神,所以经常被称为“审设问”。当前的命题正处于从能力范式向素养范式转换的过程中,教学中带领学生全面理解“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大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科素养养成的自觉性而且对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也有重要意义。

可喜的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逐步制定工业设计行业政策和规范,广东省最近试行的工业设计师认证制度,将来可能会在全国推广;在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方面,国家发改委研究员王晓红也从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2]。这表明工业设计的设计创新正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设计创新的环境建设正沿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 增强设计研究能力,提升设计创新水平

香港理工大学教师梁町2005年曾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企业设计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对中小企业的设计能力、企业和设计公司负责人对设计的理解和长远规划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普遍低下,企业缺乏除了价格优势之外的竞争力。时至今日,尽管政府和企业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在设计创新方面,中国仍然处于迟滞的状态。与中国不同的是,欧洲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通过制造和生产小批量独具特色的产品形成自己品牌个性与大企业抗衡,因此依靠产品的设计和服务创造了巨大的利润。近年来,国内制造业人力成本上涨无法避免,势单力薄的企业要维持原有的利润十分困难,因此,依靠设计创新形成品牌特色成为增加利润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增强设计研究能力、提升设计创新水平,来改变中国工业设计层次低下的现状。

设计层次和设计创新能力低下的内因主要是设计研究能力不足[3]。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来看,大多缺乏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能力,无法对消费者、社会等因素进行深入挖掘,设计缺乏前瞻性。而产品涉及的人文因素恰恰是提升设计层次和设计创新的重点。比如OXO削皮器经设计师和企业的研究后发现市场上的产品雷同,没有专门针对有手疾的人士设计的削皮器,通过对把手材料和形式、把手上的防护设计及把手上的鱼鳍形状的设计准确定位,使得有手疾的人士能握持舒适、安全快速地削皮,而且削皮器不滑手,即使普通消费者也乐于使用。OXO品牌基于通用设计的削皮器,用户界面友好,尽管售价是其他削皮器的好几倍,仍然风靡美国,而该企业也由OXO削皮器的设计特色形成企业其他产品的设计符号[4]。用户友好的细节设计,成功实现了设计创新价值。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对产品进行精确的设计定位,形成企业独特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并有效延续产品的生命。如苹果公司用几年时间潜心设计研究,用透明彩壳的G3电脑挽救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而如今,风靡全球的iphone和ipad也正是苹果公司设计创新魅力的典范。

由此,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主导,企业自身也积极引进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度的设计前期研究,把产品的特色及用户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主导条件,才能把握设计创新,创造经济效益。

3 形成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设计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的设计师在国际设计界绽露头角,很多院校的师生获得不少国际设计大赛的奖项,如2010年德国的IF设计奖。但20多年来中国鲜有设计大师出现,企业的设计往往缺乏延续性,难以形成企业的产品形象,这与设计文化缺乏民族文化根源、脱离日常生活,以及传统手工艺行业与现代设计结合日渐衰微有关。相比,芬兰的企业和整个社会为设计价值观的传承及设计创新采取的一些措施,很值得中国工业设计师借鉴。

芬兰设计有典型的北欧有机现代主义特征,又处处显露芬兰独特的设计价值观——设计源于生活,关注生活的细节,从芬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中寻找设计的创意源泉。正是根植于芬兰人日常生活的设计价值观,使得芬兰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如芬兰的国粹“芬兰浴”,经由芬兰设计师对芬兰浴的工具进行重新设计,更有芬兰院校的师生把芬兰浴文化浓缩成一辆车和车内的产品在不同的展会展出,推动了芬兰的文化走向国际[5]158-161。还有饰品品牌Aarikka与全国80多个手工作坊合作,以芬兰人所喜爱的自然为主题设计各种木制手工艺饰品,其木制的小公羊由一个个手工打磨的小圆球组装而成(设计师由卷曲的刨花堆积在一起而迸发的设计创意),代表着芬兰男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受到芬兰人的喜爱,复兴了芬兰的木工手工艺[6]。芬兰企业普遍重视企业自身的设计文化传承,除了设计人人能用得起的产品外,还通过慎重选择能够领悟和传递经典产品内涵的新设计师重新设计经典产品,使新产品承前继后。正是这样的方式使得芬兰的设计价值观深入普通国民,也给芬兰产品刻上了芬兰印记。

当然,中国也不乏很多正研究中国文化精粹的专业人士,如对明式家具深入研究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但这样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设计源于生活,根植于日常生活和本土文化的设计价值观和设计创新教育,仍需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由芬兰的设计教育[5]44-49而及中国,需要从娃娃抓起,在开发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同时,使民族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也需要企业能够像芬兰的企业那样开发一些吸引儿童的产品,如Marimekko就开发了以其产品的经典图案作为花色的记忆游戏卡片[5]45;组织一些少年儿童的设计创新比赛,让儿童从小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当然,还可以根据中国不同城市的产业特色和传统手工艺,建立一些设计博物馆,以供大众学习,让不同的企业和手工艺的设计文化深入民心,由此继承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在获得产品功能的同时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4 建立绩效评估系统,确保设计创新的效益

国外很多企业和设计公司根据企业文化形成不同的设计评估工具,对设计的过程进行量化评估和理性控制。比如荷兰的飞利浦设计公司,在设计之初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通过用户和社会文化趋势研究确定产品未来发展空间,用量表法形成各项设计要素的客观指标,通过成本核算和企业优势分析,实现客观设计绩效评估,由此设计推出的产品都能够收获高额的利润。

中国的企业对于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设计创新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估,设计方案往往经受不起市场的考验,设计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因此,严格管理和科学设计流程,增强设计成本核算的能力,提高设计效果评估的客观性,才可以实现设计的预期盈利。

5 结 语

工业设计创新是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推动设计创新,一要建立激励创新制度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及科学的行业价格指导,保障设计创新能力发展;二要鼓励不同学科的人员参与设计研究,促进知识多元化设计团队的形成,进行深度的设计研究和形成有力的设计依据,提升设计创新能力;三要形成企业工业设计绩效评估机制,客观衡量设计的价值,保证和提高设计创新获利的能力;四要通过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努力,建立博物馆,继承和发展企业的经典产品,对少年儿童进行设计教育,形成中国的设计价值观,延续企业产品生命和振兴传统手工艺行业,并以独特的设计价值观使得中国的产品顺利进入国际社会。因此,既要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也要关注设计人员的利益,提升企业利益,更要考虑国家利益,使各个方面的相互利益做到最大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业设计的价值。

[1]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声像中心,2007:524-526.

[2] 王晓红.制约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因素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2010(11):76-79.

[3] 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1-72.

[4] CAGAN J,VOGEL C.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M].辛向阳,潘龙,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7-210.

[5] 涂翠珊.设计芬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于清华,张春彬.品味芬兰设计物语[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17.

猜你喜欢
芬兰设计师创新能力
小小设计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设计师访谈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设计师的存在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