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白三烯D4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1-08-15 00:51杨世炳王孙尧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杭州31000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白三烯毛细急性期

杨世炳 王孙尧 贺 悦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 杭州 310003

毛细支气管炎(borcnhiloits)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有1/3转变为儿童哮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白三烯(LTs)受体拮抗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白三烯D4(LTD4)水平,并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和门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年龄1~18个月,平均6.5 个月。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以起病3~8天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毛支炎急性期组经治疗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后1~2周来院复诊的患儿为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组。本院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18个月。既往无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且留标本前4周无感染及用药史。

1.2 方 法

1.2.1 标本采集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与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组患儿采静脉血2mL保存在-20℃冰箱,待测血白三烯D4。健康对照组体检同时采静脉血2mL,待测血白三烯D4。

1.2.2 血白三烯D4测定 采用竞争性ELISA方法;LTD4诊断试剂盒(ELISA法)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 数据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毛支患儿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LTD4比较 急性期组患儿血LTD4为(135.84±13.6)pg/mL,恢复期组为(58.75±8.7)pg/mL。健康对照组为(34.48±12.0)pg/mL。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毛支患儿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及对照组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EC)比较 急性期组患儿血EC为(0.30±0.067)×109/L,恢复期组为(0.32±0.07)×109/L,健康对照组为(0.31±0.075)×109/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组血LTD4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LTD4与EC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6,P>0.05)。

3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毛细支气管炎儿有1/3转变为儿童哮喘,提示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相似的发病机理[2]。临床研究亦证实白三烯(leukotrienes)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起作用,其受体拮抗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明确[3]。目前毛细支气管炎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对于其转变为哮喘没有有效的药物干预。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LTs可以促进炎性细胞向呼吸道聚集,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引起呼吸道平滑肌强有力收缩及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等。我们对急性期和恢复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血LTD4测定,并与正常组比较,发现急性期患儿血LTD4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组,而且在恢复期血LTD4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仍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LTD4产生增加,而且在其后一段时间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表明白三烯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疾病过程,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反复喘息的重要介质,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中起着效应物质的作用。

由于白三烯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气道炎症反应[5],而嗜酸性粒细胞是CysLTs的重要来源,而且在人类嗜酸性粒细胞上同时存在CysLT1-receptor/CysLT2-receptor两种受体的表达,因此,我们对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LTD4与外周血EC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我们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并不是所有外周血EC都被活化成ECP,外周血EC不一定能反映呼吸道EC的数量及活化,故认为检测外周血EC活化率或诱导痰液中的EC可能更反映气道炎症。本实验为LTs受体拮抗剂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观察。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等.实用儿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 Piippo - Savolainen E, Remes S, Korpp iM, et al. Does blood eosino philia in wheezing infants predict later asthma[J]. A llergy Asthm a Proc,2007,28(2): 163-169.

[3] Garc í a-Garc í a ML, Calvo C, Casas I,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bronchiolitis in infanc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sthma at age 5[J]. Pediatr Pulmonol, 2007, 42(5):458-64.

[4] Oymar K, Halvorsen T,Aksnes L. Mast cell activation and leukotriene secretion in wheezing infants. Relation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outcome[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6, 17(1): 37-42.

[5] da Dalt L, Callegaro S, Carrao S, et al. Nasal lavage leukotrienes in infants with bronchiolitis[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7, 18(2): 100-104.

猜你喜欢
白三烯毛细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