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犊牛弓形虫病的诊治

2011-08-15 00:47潘金金邹晓艳陈素娟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卵囊弓形虫磺胺

潘金金,赵 国,邹晓艳,陈素娟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扬州 225009)

2010年9月,江苏省徐州市某奶牛场犊牛发病,送诊犊牛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热、头颈震颤、腹式呼吸并极度困难。经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弓形虫病,现将诊断情况及防制对策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奶牛场共有51头成年奶牛,25头犊牛,其中12头犊牛发病,死亡 4头。2头送诊犊牛已发病15 d,用过强力霉素治疗,但效果不佳。

2 临床症状

病牛高热稽留达41℃;气喘、流涎、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食欲废绝,粪便干硬、发黑;头颈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倒地后四肢划动。

3 剖检病变

颈部皮下水肿,血液稀薄、凝固不良;鼻腔、气管黏膜点状出血,肺脏部分淤血坏死、间质增宽,呈绛紫色,切面流出大量含泡沫的液体,肺脏表面和切面可见小结节和坏死灶;心脏可见心肌炎病变;腹腔积液,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和切面可见淡黄色的脂肪变性坏死结节,呈同心圆型;真胃黏膜出血坏死,易剥落,呈灰黑色;小肠黏膜出血;肾脏表面淤血坏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出血点。

4 诊断

根据该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的分析,可初步诊断为弓形虫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进行了实验室诊断,方法如下:①触片镜检:无菌采集新鲜的病牛肺门淋巴结做触片,自然干燥,甲醛固定,以姬姆萨法染色,油镜下观察,可发现典型的月牙形,一头偏尖,另一头偏钝圆,胞浆呈有颗粒的淡蓝色,胞核呈深蓝色的弓形虫滋养体;②细菌学检查:无菌取新鲜的病牛淋巴结、肝脏、及血液,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 h,观察,无细菌生长;③动物实验:无菌取新鲜的病牛淋巴结、肺、肝,研碎后加入10倍生理盐水,室温放置1 h后取上清液1 mL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以后每天观察,第4 d开始陆续发病,10 d后采集小鼠腹腔液镜检,发现典型弓形虫存在。最后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弓形虫感染。

5 防治

全场立即进行血清学检测,及时检出隐性感染奶牛,隔离饲养。由于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病,首先要加强场内饲养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将感染奶牛所产牛奶无害化销毁,病死牛与流产的胎儿消毒后深埋;同时对环境、粪便、牛活动场地特别是流产场地用5%热烧碱水进行消毒,每天2次,连续1个月。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杀灭弓形虫病原体;增强体质,调节机体抗病机能。磺胺制剂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口服磺胺药会对瘤胃微生态造成影响,故对已发病的牛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治疗,每公斤体重20 mg肌注,首次用药加倍,每天1~2次,连续使用2周;高烧不退的牛加用氨基比林注射液;体质较差的牛配合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生血素(右旋糖酐铁、钴、硒)注射液等抗贫血药肌肉注射;有严重呼吸困难症状的牛使用3%过氧化氢200 mL及25%葡萄糖2 000 mL静脉注射缓解症状。假定健康牛群按每公斤15 mg,每天一次肌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预防。因磺胺药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故对已经怀孕并感染弓形虫的母牛隔群单独饲养,待怀孕后期或产犊后再予治疗。经过1周的治疗后回访,该场的疫情已经有所控制。

6 讨论

弓形虫在我国各地的畜禽及人群中普遍存在,据各地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其阳性率在2%~70%不等[1]。由于弓形虫传染来源广,粪便中的卵囊,隐性感染者体内的包囊以及乳汁、唾液、精液中含有的滋养体都是互相传播的重要来源;生活史复杂,包括滋养体、包囊、卵囊、裂殖体、配子体五种形态;宿主广泛,中间宿主有猪、牛、羊、人、鼠、禽类等,终末宿主为猫(猫科动物)[2];传播途径较多,既可以垂直传播(通过胎盘、子宫、产道等感染)又可以水平传播(主要吞食了能耐酸的卵囊或包囊经消化道感染)[3],所以弓形虫病的疫情较难控制,对我国畜牧业危害颇大。但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弓形虫病可控可治。首先在消灭传染源方面,弓形虫的卵囊虽然对酸、碱、普通消毒剂、胰酶及胃酶等都有相当强的抵抗力[4],但对干燥及热抵抗力较弱,50℃30 min、55~60 ℃15 min、70 ℃2 min、80℃1 min、90℃0.5 min可使卵囊感染力丧失[5],28%氨水、5%热烧碱对卵囊也有极强的杀伤力,故已发病的畜牧场一定要长期坚持环境消毒,同时要严禁猫进入,做好防鼠和灭鼠工作。此外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饮水,严防料水污染,及时隔离、淘汰隐性感染者,尤其是种用畜禽,这样方可有效防止弓形虫的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最后就是保护易感动物,加强畜禽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防疫,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与扩散。从本场的疫情看,由于近期江苏省天气多变、时冷时热、阴雨连绵,犊牛很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犊牛比成年牛敏感或是先天的感染造成,因此犊牛病情较重。由于弓形虫传染来源广、生命力强、感染途径多,所以对该病的治疗应先进行全群血清学检测,以判定牛群状况,再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加之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病情反复、牛群隐性感染排毒现象,从而从本质上治疗弓形虫病。

[1] 韩晓辉.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4,3(1):23.

[2] 王海燕.河南省部分地区猪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株基因型鉴定[D].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5.

[3] 杨光友.动物寄生虫病学[M].第二版

[4] 张东林.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方法及弓形虫分离株耐药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0

[5] 江涛.猪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基因免疫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5-16

猜你喜欢
卵囊弓形虫磺胺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球虫免疫成功要点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仔猪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