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2011-08-15 00:50阙晓立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民生新疆

阙晓立 林 莉

(中共伊宁市委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民生问题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我国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这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温家宝总理2011年年初在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并就政府工作听取意见。他在仔细倾听几位来访人员反映的情况后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负责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他要求各类行政程序都要向社会公开,所有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一切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推动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的政策、制度和工作问题。实行领导干部接访、基层负责,目的就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依法行政、落实政策、加强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职责、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政府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

2.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经济水平在“十一五”增长很快,全国人民创造的经济财富,怎样让人民共享?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举行的“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记者会明确指出,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今年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从全国来说,特别是基层财政,一般用于民生的开支要达到70%至75%。今年政府要集中力量做一些保障和民生的大事,主要是教育、医改、安居、社保四大块。

3.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收入差距较大、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温总理2011年2月27日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到个税问题:“实现收入公平,是政府努力的目标。”“我们将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这是我们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

4.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存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是低水平小康的具体体现。党和政府着力保障民生,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要促进民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5.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民生的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从“十五”开始,农民工问题就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民盟界别的联组讨论会上,人社部明确指出:未来农民工进入县城中心城镇的一律放开就地落户。农民工进城务工落户问题的有关政策已经制定完成,未来农民工进入到地级市,有三年的稳定职业,也就是有三年的劳动合同,能够缴纳社会保险的可以落户;进入到省会城市,包括副省级城市、大城市的,要合理控制、创造条件、逐步落户。在社保缴费方面,农民工进到城市企业的,按照城镇职工缴费;从事家庭副业的按个体缴费。宅基地与进城落户脱钩,经济承包地。宅基地是否流转,农民自愿决定。同时,严格禁止城市居民借此到农村买地。劳动力转移基本上就是农民工进城务工和进城落户的问题。人社部等六部委还将联合进行农民工培训工作,投入60亿元开展“168计划”。对于有劳动力需求的农民工,每年培训600万人,每人每年补助800元。

三、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边疆地区民生的具体措施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推动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的位置,这个涉及到七个要点,一是关于住房建设,整合已有的抗震安居、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争取在2015年完成新疆困难地区农村安居工怍,改善新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和适当提高新疆困难地区廉租房补助的标准,用五年时间完成城市和国有空旷区的连片的棚户改造,2020年实现游牧民的定居。二是在教育事业方面继续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寄宿制学生补贴生活费政策,对困难地区的中职学生免收学杂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助学金的补助标准,扩大内地高中班和内地中职班的招收规模,提高高中阶段的入学率,扩大内地高等院校在新疆的招生规模,也扩大新疆高等院校在内地的招生规模。此外就是大力发展双语教育,到2012年,在新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在2015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到2020年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它主要涉及到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健全县乡级别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同时要不断完善少生快富的人口政策。四是积极就业政策。对在新疆的企业,吸纳当地就业和困难家庭人口就业的,政府给予补贴。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要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鼓励在内地学习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就业,支持新疆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录取少数民族。五是完善社会保障。在新疆实行新农保制度,到2012年覆盖全疆,同时对于承担守边任务的边民给予补助,完善这个制度。六是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逐渐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译制能力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事业,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七是加大扶贫力度。中央支持新疆的所有政策措施,财政投入安排,都向经济困难地区倾斜,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1.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民以食为天,国家规定的“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要求每个省的省长负责“米袋子”,每个市的市长负责“菜篮子”,保障老百姓的日常所需。新疆是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地区很多,冬季长达6个月之久。以前,只要到了冬季,就没有新鲜蔬菜吃,老百姓只有吃窖藏的“老三样”,萝卜、白菜、洋芋。有的人家只吃腌制的咸菜和夏天晒制的干菜,很单调也没有什么营养。现在,全疆实行种植大棚蔬菜,从北边的阿勒泰到南边的喀什、甚至渺无人烟的高海拔边防哨所,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品种繁多的新鲜蔬菜。

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比如,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将新农合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标准从去年每人补助120元增加到今年的200元;将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标准由去年每人15元提高到今年的25元;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的力度。卫生部谈到医改进展,“基本药物制度在近60%的基层的推进,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是得到实惠的”。2011年的大病治疗,“重点是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尿毒症的救助治疗”。

3.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采取很多积极措施,稳定控制物价,保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应对通货膨胀,调高人民币储蓄汇率;促进就业,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统筹做好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增加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新疆今年为“民生建设年”,列出22项重点民生工程,救助保护新疆流浪未成年人为其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此专门安排部署,并提出:本着对孩子们负责、对新疆各族人民负责、对全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做好新疆籍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积极与内地省市沟通对接,采取相应措施,接回在内地流浪的新疆籍儿童。以后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新疆籍流浪儿童,都将全部接回,让他们回到家乡,得到良好教育,健康成长,这也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十二五”提到的一个新目标,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人的幸福,离不开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支持。从每个人内心的幸福而言问题就更多,涉及更深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方面的建设。“十二五”的实施,将解决更多的民生问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0年10月18日 新华网时政频道

[2]《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宣传教育提纲》.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7月

猜你喜欢
民生新疆
走进新疆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