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1-08-15 00:51孙鹏飞纪玉娥张晓霞包华军任永秋王永章
海洋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海阳市滨海海洋

孙鹏飞,纪玉娥,张晓霞,包华军,任永秋,王永章

(海阳市海洋综合管理站,山东 海阳265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着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着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规划明确提出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计划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1]。

海阳市作为山东半岛重要节点城市和山东南部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资源优势明显,在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新一轮腾飞中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海阳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海阳市位于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东邻乳山,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相望。地处烟台、青岛、威海三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海阳市海岸线东起与乳山市交界的琵琶岛官厅咀,西止与莱阳市交界的丁字湾。海岸线总长度约229.4 km。泥沙质海岸与基岩海岸相间,其中淤泥滩29.7 km,沙泥滩长度30.3 km,沙滩长度30.4 km,基岩岸线长度39.6 km。在以凤城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中心,西起东村河入海口,东至留格河入海口,沙质海滩曲折绵延20多km,沙细、浪稳、坡缓、水清,是国内品质最好的海滩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坐北朝南的黄金岸线。

海阳市是山东省沿海大县,发展海洋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海洋开发历史十分悠久,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比较发达。海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 《海阳市海岸带总体规划》、 《海阳市一片两带经济发展规划》和 《海阳市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特别是2008年海阳市人民政府发布 《海阳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对海阳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等均作出了详细规划,规划到2020年,顺利实现海洋产业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型,实现滨海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海洋经济各项指标跻身全国前列,成为全市经济的龙头和主要增长动力,推动海阳市跨入全国海洋经济强县行列[2]。

“十一五”期间,海阳市海洋产业由一次产业为主向二、三次产业为主转换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渔业、盐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开始加速发展。海阳港已初步建成,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51万t。凤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于2002年启动,目前已初具规模,滨海旅游业发展不断加快。2010年三大支柱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为代表的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60多亿元,另外海洋交通运输业异军突起,港口吞吐量达到151万t,是2005年的11.4倍;中集来福士、立泰船舶重工、蓝岛海洋等海工企业的引进建设,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可以预见,随着核电站建设和海阳港扩建工程的顺利推进,海阳市海洋经济将步入一个更快发展的时期,以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业为主体的现代蓝色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必将带动海阳经济社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2 海阳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海阳市委、市政府根据烟台市的整体部署,提出了“凝心聚力和谐发展,奋战五年再创辉煌”的宏伟目标,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施“大项目带动、民营经济、旅游经济和海洋经济”四项重点经济工作。首次将经济工作重心从陆地转向了海洋,把发展蓝色经济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规划建设了一批海洋重点项目。目前,海阳核电一期工程、跨海大桥、君子连理岛、宝龙滨海休闲度假园、国际帆船俱乐部项目、海阳港二期扩建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海阳市的海洋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1)海洋资源条件与周边地区雷同,高品质资源相对不足

海阳市海洋资源丰度较高,但高品质资源相对不足,优势资源与周边县(市)近似,缺乏独具特色的资源种类。如海阳市缺少大型深水港址资源,建港条件与周边的即墨、胶南、荣成、龙口、蓬莱等市存在较大差距。沙滩岸线资源是海阳市最具优势的海洋资源,但部分区段因修筑虾池而受到破坏。近年来部分房地产开发距离海岸线过近,也对滨海沙丘造成了一定的侵蚀。核电站建设和海阳港扩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阳市滨海旅游资源的竞争优势。

(2)海洋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海洋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海洋渔业是海阳市海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海洋二、三产业的总体规模偏小。滨海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港口运输、海藻化工、海洋能源为代表的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已经起步,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科技水平、产业基础制约,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还不明显。

(3)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贡献率不高

科技的竞争归跟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海洋传统产业劳动力量多,但高新技术开发人才相对缺乏;从事传统专业的多,而从事核心技术、前沿学科和国家重大技术研发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群体建设滞后;海洋科技人才扎堆党政事业部门,从事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真正在第一线人才较少。目前海阳市发展海洋二、三产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不足,产业基础薄弱,这些都极大地影响海阳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4)产业发展矛盾突出,影响海洋经济发展

不同海洋产业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不同,对海洋环境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在有限的海域空间、资源条件下,各海洋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矛盾。如海阳港扩建工程与航道疏浚直接影响凤城旅游度假区沙滩的稳定性,船舶航行、货物装卸以及临港工业的发展可能造成海水水质、空气质量和旅游景观价值下降,这都对滨海旅游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传统的海水养殖占用海域滩涂面积较大,对海域资源利用集约化程度较低,与临海工业、滨海旅游业发展在海域使用上构成竞争关系。核电产业发展则直接限制了其他产业对周边海陆区域的利用,进一步减少了可供使用的海域、岸线资源。

3 海阳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增强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保障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

(1)加强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开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海洋经济纳入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成立海阳市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和组织工作,综合协调发改、海洋与渔业、港口、旅游、环保以及沿海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部门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海洋经济发展保障体制,推动海阳市的海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多方位促进成果应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步伐。认真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对海洋科技园区、示范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海洋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工作,定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努力开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完善海洋科技支撑平台,构建海洋经济发展平台

利用临近海洋科学城——青岛市的有利条件,主动接轨青岛科技,充分利用青岛市海洋科学研究优势,依托市内大型海洋企业,积极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完善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和新兴海洋产业的科技创新机制。结合海洋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核电等涉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通过项目带动和市场引导,引导和激励各级科技人员向海洋生物技术、港口建设、核电等产业转移,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加快对本地海洋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技培训与海洋科普教育,提高涉海劳动者素质[4,5]。

(3)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海洋开发的投入

坚持海洋开发投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改革优化投融资体制,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类投资者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确立企业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科技开发风险机制,鼓励和倡导企业和社会对海洋经济的投入,强化风险投资资金的介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海洋开发投资体系。引入市场机制,设立海洋发展基金,实施海域有偿使用,滚动发展。逐步提高财政投入用于海洋发展的比重,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用于扶持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公益性事业和海洋主导产业发展。

(4)调整海洋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

积极调整海洋经济结构,顺利实现海洋产业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型,实现滨海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依托港口物流、船舶制造等海洋工程发展,积极推动核电产业园、临港产业园发展。滨海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部滨海地区形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城市型旅游度假区,并实现城市行政、商务功能的梯次南移,打造滨海新城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在西部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生态湿地保育区、大型海洋主题公园、游艇码头、高档度假酒店、海上休闲运动中心等高端产业项目,将丁字湾打造成为生态友好、绿色、环保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突破发展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电力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6]。

(5)深化海洋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

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海洋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使海洋经济走上一条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的道路,是海洋科技事业面临的首要任务。目前亟需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整合海洋科技力量,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形成科研、开发、服务相配套的科研创新研发体系。集成学科优势,加强联合攻关,在某些关键领域(如海洋能利用)实现突破,抢占海洋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加快海洋高科技的产业化。建设科学研究院所及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科研中试示范基地—科技市场协调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7,8]。

在新一轮发展中,海阳市应面对当前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海阳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海陆联动、组团发展,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产业布局,膨胀海洋经济规模,提升海洋科技实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阳市滨海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发展,努力把海阳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海洋经济强市。

[1]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组.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陈宝树,张秀梅.实施科技兴海 发展天津海洋经济[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3):71-73.

[3]王诗成.龙,将从海上腾飞——21世纪海洋战略构想[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

[4]石莉.美国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9-11.

[5]王丽娜,杨山,王伟利.江苏省海洋科技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3):111-112.

[6]王加林.简述挪威海洋科技发展战略与海洋产业的发展[J].海洋技术,2003,22(3):98-101.

[7]俞树彪,应海盛,阳立军.舟山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6(5):141-144.

[8]王宏.我国海洋经济及其管理的发展特征分析[J].海洋经济,2011,1(1):1-6.

猜你喜欢
海阳市滨海海洋
“晒”责任,“亮”承诺——海阳市推行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海阳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海阳白黄瓜种植技术研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浅谈加快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