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干部的需求脉切实提高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县处级干部教育培训现状调查问卷的抽样分析

2011-08-15 00:48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党校干部培训

●姚 苹

把准干部的需求脉切实提高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县处级干部教育培训现状调查问卷的抽样分析

●姚 苹

党校、行政学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在日愈开放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培训市场格局中如何立足、定位、发展和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亟需要加强和改进对学员的需求调研,围绕学员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号准学员的思想脉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不断改进和创新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

培训需求 针对性 实效性 调研

2010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联合对区内近100家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下发了干部教育培训专题调研问卷,共收回320份有效问卷。在此,笔者拟对问卷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问卷填写者选择背后动机和原因的追溯,来思考党校、行政学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在日愈开放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培训市场格局中如何立足、定位、发展和创新的问题。

一、关于问卷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的说明

本次问卷基本涵盖了辖区内所有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并由每个单位随机抽出3名处级干部不记名填写,随后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问卷共涉及到320人,其性别结构:男性238人,占 74.4%,女性 82 人,占 25.6%,年龄结构:30 岁及以下占 0.3%,31—35 岁占 5.3%,36—40 岁占 13.4%,41—45 岁占 21.9%,46—50 岁占 31.3%,51 岁及以上占27.8%;学历结构:博士占3.1%,硕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占 20.6%,大学本科占 70.0%,大学专科及以下占 6.3%。其中,22.8%是来自党委部门,50.0%来自于政府部门,正处占25.6%,副处占74.4%。本次抽样调查较符合和接近普遍调查的数据,能够全面地反映了东城区处级干部对教育培训需求的基本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二、关于培训内容的分析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一部分处级干部的确存在“本领恐慌”,有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但处级领导干部在哪些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需要提高什么能力,怎么提高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计划与学员需求的匹配性,切实做到“因需设课”,是值得教育培训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当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调查最希望通过培训达到的预期效果时,选择“更新知识”占 43.8%,选择“提高工作能力”占 28.4%,选择“提高理论水平”占24.7%,这反映处级领导对于更新知识的迫切性要高于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心理,唯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变得日益平庸、无所作为。如何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统一结合起来?坚持按需培训,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党和国家的事业需求与岗位需求是客观上对学员的要求,是第一位的;个人需求是学员的主观愿望,也应当尊重和兼顾。这要求党校、行政学院同时平衡和兼顾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专题、设置课程。如何合理的设置课程呢?主体班是以课程“模块”或者“单元”设置为导向,尽可能把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题安排在一个“模块”、“单元”之中,如:根据“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设置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四个模块。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必修“模块”进行宏观调控,以减少在设置具体课程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对于组织需要,应当有系统地培训

在调查目前最需要进行的培训内容,选择“政策法规”24.1%,“政治理论”20.9%,“履职能力”18.8%,“业务知识”18.1%,其中,(1)在政治理论培训中,选择“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占47.8%,“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占”35.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10.3%,“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廉政教育”占5.3%。(2)在政策法规方面,选择“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占65.6%,“国家法律法规”占21.6%,“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占 10.6%。(3)在业务知识方面,选择“创新理论与知识”占54.4%,“领导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占50.9%,“心理调适知识与技能”占30.6%。

(三)对于岗位需求,应当有重点地培训

在调查履职能力方面,选择“科学决策能力”占52.2%,“开拓创新能力”占 45.6%,“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占 42.8%,“沟通协调能力”36.3%,“心理调适能力”24.4%,“政治鉴别能力”17.5%,“做群众工作能力”16.6%,“依法办事能力”10.9%,“学习能力”10.3%,“执行能力”9.1%。“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排名前三,说明这些能力是县处级干部普遍认为自身比较缺乏的,是当前迫切和需要提高的能力。在现实中,一些县处级干部眼界比较狭窄,对于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成了单纯的事务主义者,缺乏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的战略思维和科学谋划能力。由于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高发期,对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及时、有效控制突发事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处级干部对于处置突发事件信心不强,应对能力不足。因此要求党校、行政学院在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应当要及时调整和增设相关的课程,如开设“突发事件与政府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关系管理”等课,加大培训的力度和比重。

(四)对于个人需求,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培训

由于年龄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实践经验不同,学员的个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化素养方面,选择“政治学”占 45.6%,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占 37.5%,选择“经济学”占 31.9%,选择“哲学”占 28.8%,选择“管理学”占26.3%,“法学”25.0%,选择“心理学”占 20.3%,选择“艺术”18.1%,“历史”占 15.3%,选项比较分散,排在前列的是政治、科技、经济,这说明处级干部对于政治、科技、经济普遍比较关注和热衷。但要同时满足所有学员的个人需求,党校教育将无所适从,既不好办,也办不好。当然,从尊重学员个人需求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的方式来满足。

(五)培训内容应当突出时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调查认为当前干部培训的内容在哪方面比较欠缺,选择“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占29.4%;“形式单一”占20.9%;“针对性不强”占 19.1%;“课程时效性不强”18.1%;而选择“教师水平差”,有 7 人,占 2.2%,这 7 名干部均是博士学历,对于教师水平的期待值最高,同时对教师授课水平的满意度是最差的。值得注意的是,选项中的“时效性”有别于“实效性”,紧跟时代形势的时效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是一字之差,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这反映处级干部对于培训内容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是在于理论和实践要紧密结合,既需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时效性,其中,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是培训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这要求在处级班教学专题要紧跟时代形势和主题,及时淘汰一批学员反映不佳的旧课,每年课程更新率要保证达到30%以上,不断开发和挖掘一批有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因此,教学计划要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既需要开设共同的必修课,又需要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既要完成统一的教学任务,也要采取小班教学、个性化定制培训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

三、关于培训方式方法的分析

(一)脱产培训仍然是干部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调查根据你的工作状况,您认为培训以何种方式更合适:选择“脱产培训”,占 75.0%,选择“在职学习”占16.6%,选择“在线学习”5.0%,处级领导普遍愿意参加脱产培训,这说明脱产学习仍然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在职学习和在线学习是脱产学习的有益补充。脱产培训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处级干部从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暂时抽身出来,脱岗集中学习仍然是积累知识、思考研究问题和沉淀理论的一个良好途径。党校的处级班次应坚持以三周到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小班教学、专题研究为主,还可以探索开设一年制的免职脱岗培训,包括异地培训、挂职培训、分段式培训,培训方式会不断创新。

(二)处级干部更青睐于去高层次的培训机构受训

在调查最希望到哪种培训机构参加培训,选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浦东、井冈山、延安等国家级干部学院”,占48.4%,选择“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占10.6%,选择“高等院校”占 15.0%,选择“行业、部门培训机”占 13.4%,选择“区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占 8.8%,这个选项是建立在“自主选学”完全实现的前提基础上,如果培训经费划拨使用改为“经费跟着项目走”、“经费跟着干部走”方式,培训完全市场化和开放,那对于区级党校来说,会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如何提高区级党校的“内功”,办出区域特色,发挥基层党校的“小而精”优势,变依靠“行政垄断”为依靠“技术垄断”,是关系到基层党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此,可以探索和尝试跨地区、跨部门、跨学校的合作培训模式,尝试直接和浦东、井冈山、延安等国家级干部学院、境内外高校联合办学,通过“走出去”和零距离的体验和学习兄弟党校的先进培训经验,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使得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在调查说明理由上,选择“理论水平高、政策解读把握能力强”占43.8%,选择“知识面宽,授课质量高”占25.9%,选择“专业化水平高”占 10.9%,选择“熟悉东城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占10.9%,即使作为中央党校和北京市委党校,主体班外请的师资也是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区级党校处级班的课堂上外请师资占了90%,在部分班次甚至是100%的比例,选择“熟悉本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区级领导来上课,是凸显基层党校优势和特色。在个别访谈中,学员们普遍认为区级领导的课使人很振奋激动、在讲解区情方面是最权威具有感染力的。将领导干部上讲台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到党校、行政学院授课、参加学员论坛与研讨。

(三)相对“讲授式”教学,处级干部更倾向于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

在调查目前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有,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性”51.6%,课程开发实用性 45.0%,培训方式、方法 40.6%,这说明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变单一的培训方式方法为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迫切需要改进的关键点。对于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多选),案例式教学占75.0%,体验式教学占45.3%,研究式教学占35.9%,现场教学占30.6%,讲授式教学 占 28.8%,模拟式教学占 16.9%。这与《改革纲要》中“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的要求是吻合的,反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太适应处级班学员的需求,由于很多干部过去都曾多次参加过各类培训,对理论知识已经有所了解掌握,即使有些理论知识是新理论,相对于有一定工作阅历、社会经验丰富和现实判断力的处级干部,纯理论讲授有时候确实显得苍白无力、会给人一种空洞的说教感,现实的案例和活生生的现实往往会带来比较大的反差,更具有冲击力,会给人一种全新的启发和感悟。因此,在主体班次讲授式最好压缩到三分之一的比重,以精品课为主,同时增加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参与式教学的比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团队研讨的分量,以增强教学互动性。

四、关于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分析

处级领导来区级党校学习既是基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也是组织给予的关心和培养,但是在实践中仍难免存在“有的干部重复培训,有的干部多年不训,重要岗位干部调训难,培训和使用相脱节”等现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调控。

在调查最希望组织上用哪种方式选调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选择“实行上级主管部门计划调训与点名调训相结合”占39.7%,选择“干部自主选择参加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机构”占30.6%,选择“干部所在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做好干部选调计划”占28.1%。《改革纲要》明确要建立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部参训机制。把组织要求和干部个人需求结合起来,推行干部自主选学,鼓励干部自愿参训,逐步扩大干部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的自主权。如何扩大干部选择的自主权、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适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办好“实体党校”的同时,办好“网络党校”,抓好“供、选、教、管”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制度建设,使干部“自主选学”真正成为可能。

(二)需要切实改进学风和教风,以培养“学习型”干部为导向

在调查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择“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占33.4%,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23.4%,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21.6%,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 7.8%,摆样子,做表面文章 11.3%,这说明党校培训亟需要在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使来受训的学员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员体会到求知求学的快乐,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

(三)需要进一步优化干部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调查参加培训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选择“工作忙,工学矛盾突出”占64.4%,选择“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占41.6%,选择“参加培训没有激励机制,缺乏学习动力”占16.6%,选择“本人没有兴趣、领导不支持、经费有困难”,比例比较低。这反映工学矛盾是客观上不能来培训的外在原因,而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是其主观上不愿来培训的内在原因,培训没有激励机制,缺乏学习动力是机制上的原因。

在调查以下哪些培训激励约束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选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培训效果后续跟踪机制”42.8%,在考核选拔干部时全面了解其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33.4%,严格干部参训纪律,加强培训组织管理31.9%,将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记入培训档案信息库,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26.3%,这说明在干部培训中建立健全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做到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与考核选拔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跟踪培养相结合,使学习由外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

(四)相对于考试,处级干部更能接受侧重“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的考核方式

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学生端和教师端两个模块,学生端包括活动报名、活动预约查看、活动签到签退、学分申请查看、学分明细查看等功能。学生端功能图如图1所示。

在调查以下哪些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选择“研讨交流”50.9%,“学员论坛”25.6%,“综合素质考核”23.8%,“小组撰写研修报告”22.2%,“考勤情况反馈单位”20.6%,“个人撰写学习体会”19.1%,选择“闭卷考试”只有3%,显然在非学历成人教育培训,考试是效果最差的,在个别访谈中,曾有学员对于“主体班”采用过的“考试”形式持明确反对态度。相比较而言,演讲和综合素质面试侧重单向交流,在团队学习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干部普遍推崇的“研讨交流”和“学员论坛”侧重问题式、开放式、自由式的双向交流,能够通过平等讨论和交叉辩论辩证地研究具体问题,引起思想交锋、观点碰撞,达到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效果。

(五)在培训成果转化和利用环节上比较薄弱

在调查学员培训成果转化和利用比较好的方式是,选择“举办学员论坛时,邀请选题涉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旁听”占35.9%,“向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优秀的研修报告”26.3%,“将学员研修报告发送学员所在单位和选题涉及部门”15.3%,这说明培训成果转化和利用比较好的方式是能够引起相关部门负责领导的关注,为选题所涉及的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只是在邀请相关领导参加学员论坛时,干部的发言有较多顾忌,不够畅所欲言。“说真话”与“课堂有纪律”是并行不悖的,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倡导和弘扬“研究无禁区”的风气,鼓励干部敢言、直言、真言。

五、关于对师资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分析

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思想困惑日益增多,他们到党校来学习,都是带着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来,希望通过党校学习找到合理的答案。授课教师只有从理论的高度,对这些问题及时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才能真正满足他们所需。

(一)处级干部对于师资要求较高,渴望听“名家”、“专家”的课

在调查比较喜欢哪类教师授课,选择“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占73%,选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占 50.9%,,选择“党政领导干部”占 14.7%,其中,原因主要是,选择“知识比较渊博,视野比较开阔”占45.0%,选择“理论素养深厚,治学比较严谨”占31.9%,选择“实践经验丰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占13.1%。虽然很多学员更愿意选择去高校参加培训,但是从数据上分析,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等校专职教师授课比高校教师更受欢迎。

(二)通过丰富教师阅历的方式,培养专家型的专职教师

在调查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应重点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选择“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占44.1%,选择“针对学员需求开展教学培训”占 25.6%,选择“运用多样化培训方式开展教学的能力”占14.7%,选择“理论水平”占 10.0%,选择“研究能力”2.8%,反而是最少的。目前,在党校有“三大怪”现象:看文件机会不多的人给整天有机会看文件的人讲文件精神;没到过国外的人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情况;没有当过领导的人给当领导的人讲领导艺术。因为对区情了解不够,视野不够开阔,社会实践与个人经历不够丰富,部分专职教师在讲课时容易出现空对空,就事论事,人云亦云的肤浅苍白情况。所以,针对“三大怪”现象,为解决封闭的教师与开放的学员之间矛盾,所有的骨干教师每5年都需要到区里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半年,以保证讲课在结合实际方面能基本到位;每年选送20%专职教师出国跟班进修,以保证开拓和创新思维,用世界眼光研究和分析问题;在学习和贯彻上级文件方面,可以和政府研究室等相关部门协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党校一些教师能够经常参与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以保证教学紧密结合本地区新的文件精神,党校如何培养一批既懂党情、世情、国情、市情、区情,又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水平的“专家型”教师,提高授课的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是非常迫切的课题。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和改进学员需求调研,号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围绕学员需要掌握的中央精神、想学到的理论知识、希望提高的素质和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和创新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学员充足电、充满电。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好这一原则,基层党校教学方能不负使命,永葆生机和活力。

(邵芸在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方面为本文做出了很大贡献,特此鸣谢)

[1]安平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大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5).

[2]杨翰美.增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之我见[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1).

D261.4

A

1009-4245(2011)05-0053-05

作者:姚苹,北京东城区委党校讲师、法律硕士,邮编:100010

责任编辑:谭本基

责任校对:范成山

猜你喜欢
党校干部培训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