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报道策略

2011-08-15 00:43□闫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江城吉林新闻报道

□闫 镝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11)

浅谈新闻报道策略

□闫 镝

(江城晚报,吉林 吉林 132011)

在现阶段新闻竞争近乎白热化的状况下,报道独家新闻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立体化。我们不仅要和同城平面媒体竞争,同时还要接受广播、电视以及日益壮大的网络媒体的挑战。这意味着,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必须将同源新闻做新、做足、做透的局面。

而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大原则之下,在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仍有些细节需要我们注意。现试将新闻采访的心得总结如下,与大家探讨。

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报道时切勿带有感情色彩

记者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是采写报道。记者既是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读者与报道对象之间的桥梁,记者可以描述,但不是评论。记者在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客观、理智、公正,将评判是非曲直的权利交给读者。而评论,可以作为另外一种体裁单独成文,附在文后。事实上,如此处理,不仅能提升文章的内在气质,也因客观而更具说服力。

深入现场是采访的前提

做好一篇报道,深入与细致是记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深入能使报道有厚度,而细节赋予报道以生命力。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要有职业的敏锐与观察力,记忆并还原发生的故事以及现场细节。

而在那些故事背后,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新闻价值和新闻卖点,还要看到那些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或坎坷或顺达,或悲凉或喜悦的人生,因为生动而获得读者的共鸣。这样,有人情味的报道不至于曲高而和寡,因为报道,最终是要走入读者的内心,才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

用细节说话 让小人物说话

记者在采访进行中,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采访中,往往主动或者被动地居于高人一等的位置,这个时候就要注意端正态度,调整心态,避免居高临下的采访。在采访时,记者从装束到神态,从言语到肢体动作,不妨进行一次化装,尽量以贴近被采访对象、甚至融入被采访对象所处环境的姿态出现,才能够获得第一手素材,也更加贴近事实。而无限贴近事实,正是记者的职责所在。

细节反映的,往往是最隐秘的真实。小人物是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被忽略的人群,让他们说话,观察和复制他们所表现出的种种细节,对客观再现新闻事实有着重要意义。

巧妙地使用引语

在采访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记者将与采访者产生大量对话。这些谈话内容,不仅包含着被采访者所介绍的新闻事实,也有大量对方生活生存环境和成长历程的印记,而这些,都是读者所需要了解的信息,也是对新闻事实的佐证,所以使用引语是必要的。但要使用得巧妙,则需要一点技巧。

首先,使用引语时,不要使用长句子从而使读者产生阅读障碍,进一步妨碍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过量使用引语也会导致读者对新闻事实的公正性、客观性产生质疑。

此外,引用引语时可尽量将其缩短,揉入叙事当中。这样的叙述方式更容易令读者接受,也会令报道更加饱满、生动。

巧妙隐藏记者的位置

在新闻事件中,记者所能充当的角色,只能是记录者,而非评论者或者参与者。一旦将这些身份混淆,新闻报道将丧失客观公允的立场,甚至沦为公众舆论狂欢的武器。故此,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应该尽量隐藏自己的位置,避免在文中随处可见“我”、“记者”、“笔者”之类的字眼。一篇好看、合理、有效、有力的报道,应该是这样的:它只冷静客观地还原事实真相,是非曲直,自在其中。

猜你喜欢
江城吉林新闻报道
施江城 黔阳古城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江城
吉林卷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吉林卷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