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 母爱

2011-08-15 00:51郝拴元
资源导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兄妹母爱母亲

□ 郝拴元

大哉, 母爱

□ 郝拴元

母亲虽然头发刚刚泛白,今年却已是81岁高龄了。从我记事起,母亲坚强、执著、朴实、勤劳的形象就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母亲是山西一个小县城的人,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姥姥带着母亲翻山越岭躲进了山沟里。在度日如年的躲避中,为了生存,姥姥将未满14岁的母亲嫁给了时任村民兵队长的父亲。在父亲的熏陶下,母亲不但积极支持父亲的抗日活动,而且还亲自送胸戴大红花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这在战争年代可是生死离别的义举。在八年抗战中,父亲在前方浴血杀敌,母亲在后方筹军粮、做军鞋、护理伤员,成为当时鲜有的一对“抗战夫妻”。

1954年,母亲从家乡到达云南楚雄军分区,成为一名随军家属。在部队,母亲主动为战士们洗衣洗被、打扫卫生,深受战士们的爱戴和尊敬。1957年,父亲放弃优越的安置政策,毅然由部队转业到边疆屯垦戍边。当时的滇西边疆是多个少数民族生活之地,语言、交通、生活都有许多困难,又处于瘴气笼罩(极易引发疟疾)、疾病多发地带,而且时常有逃到缅甸的国民党残匪越境过来骚扰。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母亲跟着父亲从未喊过苦。在边疆农场,母亲没有依赖父亲的工资生活,而是主动参加劳动,在农场靠双手辛勤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每月18元的工资,让许多同是随军家属的阿姨们望而却步或中途退却,勤劳坚强的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并屡获“农场先进生产者”的荣誉。

1963年初,母亲又随工作调动到公安系统的父亲到了内地保山地区。两年后,因工作需要,父亲又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决定多次调动工作。为了不影响我们兄妹的学习,母亲与父亲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两地生活。母亲一人挑起了照顾我们兄妹六人的家庭重担。母亲既要上班工作,又要料理家中的一日三餐和缝补洗刷,其辛苦可想而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周六吃过晚饭后,母亲就用大锅烧上一锅又一锅的热水,轮流为兄妹们洗澡,往往等最后一人洗完已是深夜十二点多。疲惫的母亲还要将家里收拾条理后才能上床休息。周日,母亲除买菜做饭外,就是洗昨晚兄妹六人替换下来的脏衣服。这样繁忙的家务劳作其劳累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对当今年经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的,而母亲却心甘情愿一日又一日、一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一切。伟大的母爱就溶化在这日常和平凡的点滴生活中,让我铭记心中,终生难忘。

母亲所在的工厂,当时主要是生产农用柴油机的。“文革”中,许多人只抓“革命”,而不顾生产,朴实的母亲却天天坚持在车间生产,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母亲都是下班回家草草做好饭,匆忙吃几口,就赶回车间无偿地加班加点继续工作,以满足农村对柴油机的需求。我们兄妹对母亲这种忘我的工作非常不理解,微词颇多。母亲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说“完不成任务,满足不了农村的需要,我心里不安”。潮湿的车间,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严重损害了母亲的健康。在一次赴边疆支农修理柴油机活动中,母亲因类风湿病而病倒,不得不住院治疗。其后至今,该病长期与母亲相伴。母亲的优秀的人品和出色的工作,在那个特殊年代,也获得了全厂职工的广泛认同和赞扬,凡厂里评比或向上级推荐先进生产者,都有母亲的名字。在70年代,母亲也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文革”中,母亲承受的最大压力,莫过于父亲被打成所在单位的“走资派”。朴实善良的母亲想不明白,1939年就参加革命、曾十四次荣立战功的军级战斗英雄、和平时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父亲,怎么一夜间就成为“走资派”而失去自由。父亲被挂牌批斗、跪瓦砾,受尽非人折磨,母亲因此十分担心父亲走上绝路。于是,她让子女写信、前往探望,或托熟人捎话等多种方法,一再苦口婆心地鼓励父亲一定要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自己的清白,正确对待组织的审查,要心中有家庭有孩子,绝对不能走上绝路。在那最困难的时候,正是母亲给了父亲最大的安慰,也撑起了整个家,从而让我们走过那艰难的岁月。

如今,我们兄妹早已成家立业,而母亲却渐渐老去,但在我的心中,我永远无法忘记母亲那勤劳、坚强的形象,永远无法忘记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

猜你喜欢
兄妹母爱母亲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给母亲的信
特殊的母爱
悲惨世界
兄妹卖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