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土地整治十二年成效显著

2011-08-15 00:51张永强
资源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项目区农村土地河南

□本刊记者 张永强

编者按:

5月15日,“全国土地整治万里行河南站”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本刊记者同中央媒体、河南省内媒体的同行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社会各界关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见证各地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经验。本刊特开设《土地整治》专栏,陆续刊登各地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推动我省的土地整治工作。

河南农村土地整治十二年成效显著

□本刊记者 张永强

多年来,按照“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思路,河南省坚持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稳定耕地面积、提高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坚守耕地“红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管理,狠抓落实。1999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185亿元,整治土地近1400万亩,新增耕地330多万亩。其中,投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85亿元,安排土地整治项目797个,建设规模784万亩,新增耕地72万亩;投入耕地开垦费近100亿元,用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开发整理土地600多万亩,补充耕地265万亩。

通过开展土地整治,我省不仅有效落实了耕地保护目标,还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12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我省增加的耕地多于同期建设占用、灾毁等原因减少的耕地面积。在此期间,虽然全省建设用地规模持续增长,但耕地面积一直保持稳定,质量也不断提高。河南很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在国家每年开展的耕保责任目标检查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12年来,通过开展土地整治,我省累计新建和改建田间道路2万多公里,新建灌溉渠和管道3万多公里、新打机井6万多眼,项目区灌排、农机具通行等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的生产能力一般都提高10%~20%。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水利设施在河南2008年、2010年发生的罕见旱灾中,发挥了抗旱主力军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5年总产量累计达到5309.8亿斤,年生产能力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2年来,通过对农用地、旧村庄和工矿废弃地进行整治,不仅使原有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而且使农村废弃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边角地都得到重新利用,田块规模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项目区内各业用地结构更趋合理,为实现机械化耕作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12年来,河南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的林木覆盖率普遍比整治前提高5个百分点。开封、新乡、安阳等风沙较大的地方通过建设田间林网,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洛阳、南阳等地通过开展缓坡地综合治理,增加了田间蓄水量;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小流域治理,种植了大量的护坡植被。这些工程措施减少了项目区风沙、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12年来,土地整治项目施工促进了当地建材、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工就业机会。在河南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中,使用当地农民工的比例占85%以上。据测算,全省农民工从土地整治项目中获得的工资收入约达18亿元。这些年,全省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惠及1000多万农民,新增耕地可满足近300万农民耕种。一些项目通过归并零星散乱村庄的做法,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整体改善。

——12年来,我省坚持将补充耕地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建设用地报批的必要条件,通过开展土地整治补充了大量耕地,为建设用地及时报批提供了有力支撑。仅2010年,全省就补充耕地39.48万亩,在补充建设占用29.68万亩后,结余近10万亩。2009年3月,河南被列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份以后,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积极结合增减挂钩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在保护耕地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缓解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地压力。

猜你喜欢
项目区农村土地河南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出彩河南
牤牛河人工湖工程项目区水资源论证分析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