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大学理念 创新开放教育
——浅论开放大学的定位、建设与发展

2011-08-15 00:45侯建军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普适性应用型学术

□ 侯建军

根植大学理念 创新开放教育
——浅论开放大学的定位、建设与发展

□ 侯建军

在多元化社会中,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学术型教育,也包括惠及大众的大众化教育,以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开放大学应当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是以提供扩展知识、提升素质为目标的大众化教育的普适性大学。对于开放大学来说,应用性和普适性是重点,学术性是根。开放大学要有学术性,要进行学科建设,这是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开放大学应该是一个系统,适应其教与学的无边界属性。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应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开放大学体系,各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设有特色的学科,在整个体系中实现共享。

开放大学;大学理念;系统;学术性

一、大学的理念

人类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二是政治活动,三是文化活动。其中,文化活动又包括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对于大学来说,承担着文化的传承、研究和融合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的体现。

1.大学教育的类型。大学提供的教育,可概略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普适型教育,即通常说的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要求知识面广,博雅教育不但要求知识面广,还要求气质高雅。二是学术型教育,即通常说的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常,研究型大学提供的是学术型教育。三是应用型教育,比如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应用型教育。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普适型教育、学术型教育和应用型教育不可能并举,应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发展方向。研究型大学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开放大学则要实现量大面广、惠及大众的教育目标。开放大学可能需要提供普适型教育、应用型教育,或两者的结合。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高等教育体系也应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

2.大学的使命。大学要肩负起两个使命,一是崇尚学术,这是“大学的根”,也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如果失去了学术,大学就失去了根。没有了根,大学也就不可能生长和发展。二是适应社会,这是“大学的茎”。大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引领社会的发展,这就是知识的应用价值。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引领力。

3.大学的精神。大学一定要有大学精神,大学的精神来自于它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实践。例如北京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其中,勤奋、严谨、求实是指为人处世的态度,学习和工作的作风,创新是它的目标、精神和灵魂。开放大学也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精神和思想。

4.大学的基础。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没有教师,大学肯定不成其为大学,而有教师就一定要有学科建设,因为教师是围绕学科聚集在一起的。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大学发展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不存在,只靠聘请教师开展教学,教师教完课就离开,而没有相应的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创新,这也不能称之为大学,当然也不是开放大学。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训练,要有进行研究与创新的精神,要有服务社会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有崇高的志向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一个人要同时达到这几个方面不容易,开放大学要在某一个方面有所突破。

二、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

开放大学的核心价值是大学,要具有大学的本质属性,它的特色或关键是开放,包括理念开放、对象开放、时间开放、地点开放、学制开放、教学方式开放,等等。同时,开放大学的开放不是盲目的、无标准的,要根据办学的定位和目标,科学地制定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开放大学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是以提供扩展知识、提升素质为目标的大众化教育的普适性大学,是以崇尚学术为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大学。

开放大学要有学术性,要进行学科建设,这是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那些有自身特色的学科领域,要具有领先地位。如果一所开放大学有一两个学科领先,那么,所有开放大学的领先学科聚集起来,就会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体系,开放大学的整体质量就会达到一流。当然,对于开放大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应用性和普适性,应用性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普适性是要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提升社会成员的文化和素质。对于开放大学来说,应用性和普适性是重点,学术性是根。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不是开放大学,而是大学开放的窗口,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一个通道,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促进大学学科发展的渠道。

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方便、快捷、灵活、多样,包括函授、面授、网络教育、混合模式等多种形式,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的、可选择的多种学习路径。

开放大学的管理模式应有开放性、系统性和共享性。开放大学一定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统一性。如果承认开放大学是一个系统,那么对整体就要有一个一体化设计,就要有它的统一性和顶层设计。如果开放大学不能成为一个系统,而是各自独立发展,相互合作与竞争,那就是另一种发展模式,或者说是传统大学的发展模式。如果地方开放大学都是独立的开放大学,那么开放大学就有了刚性边界,刚性边界很难突破。由于刚性边界的约束,这个系统就不能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就会失去开放系统所具有的可渗透性、可交互性、充分共享的特征。如果失去了开放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就很难实现高效益、跨越式、有质量的发展。

三、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要明确开放大学的定位。开放大学最基本的定位应该是一所大学。作为一所大学,开放大学一定要以学术为基础来建设学科。如前所述,如果每所开放大学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科,那么整个开放大学系统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同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大学,还一定要有自己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自己的师资力量,就不可能把学科建设好。当然,在拥有自己师资力量的同时,开放大学要整合普通高校的师资,创新发展学科的特色。如果简单地把开放大学定位于教学资源的集散中心、支持服务的基地、技术支撑的平台,那这肯定不是大学的定位,也不是开放大学的定位。是大学就必须要有办学自主权和学位授予权,要有上述大学的基本功能。

其次,要有顶层设计,要有全局性、系统性和共享性。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要强调开放性,要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体现覆盖面广、量大的办学特点。另一方面要用开放的理念管理开放大学,实现教学传输的无边界限制。开放大学是无边界限制的,如果用有边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就会产生矛盾,从而限制开放大学的发展,使之无法充分发挥在系统性和共享性方面的优势。

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应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开放大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设特色学科,整个体系是一个完全共享的系统,能够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个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要有整体、有关联、分层次。有关联和分层次强调的是这个体系中的子系统,强调节点和特性。整体和统一强调的是这个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共性。

最后,开放大学的建设要分步实施。有条件的先行试点,形成体系,然后不断扩大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开放大学建设的内涵,逐步将学科建设、质量标准、考试环节等纳入一体化设计。在试点过程中,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支持服务模式的多样化,正确处理一体化、多样化、共享的关系,推进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走向成功。

(本文系作者在“学者视角中的开放大学”专家论坛上的学术演讲整理稿)

侯建军,教授,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网络教育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石 子

G420

A

1009—458x(2011)05—0025—02

猜你喜欢
普适性应用型学术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