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广校教育培训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2011-08-15 00:44张立岐
天津农林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津南区农广校城乡

张立岐

(津南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 津南 300350)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可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利补充,与其它教育体系共同构成全面、综合的教育网络,使农民置身于其中,不自觉地获得熏陶,从而得到观念上的改变。农广校教育的关键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农民群众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1 农广校教育的新内涵

农广校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必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发展。农广校教育“以农为本(农:农村、农业、农民)、以教为根(教: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学历教育)”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表明,农广校已由原来单一种养业学历教育向多学科培训学历并举、技能与学历双轨、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2 农广校教育培训的作用

农广校教育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育人效能不容低估。农广校是培养现代型农民的沃土和阵地,开发农广校教育的实用内涵,不能只停留在单一功能上,必须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程度入手,营造积极进取的农广教育氛围。

天津市津南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津南区农广校)2001年加挂津南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增加培训功能,拓宽办学渠道。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有大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实用人才,农广校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津南区农广校作为全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围绕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完善体系、重心下沉,镇设教学点、村开教学班,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三十年来先后为津南区基层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3 800余人;年均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3 00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年均500人,85%以上实现转岗就业。

目前,津南区农广校教育培训体系日益完善,形成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教学条件不断加强,建成设备先进的卫星接收教室、微机教室、音像资料室、会议室和声像编辑室,在各镇有各类培训基地25个,其中有两个市级实践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和办学规模在全市各分校中名列前茅。津南区农广校在全区8个镇设有学历教育教学点,中专学历班在校生585人、高自考助学班121人、村干部大专班269人,达到津南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学历教育办学最大规模。

3 搞好农广校教育培训的途径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农广校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市场经济尚未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由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弊端困扰着农民,这也正是当前农广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1 结合区情 制定规划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近几年,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大道横跨津南、国家级大学城海河教育园进驻区内,小城镇建设在全区全面铺开,土地整理工作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津南区已构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农广校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围绕区情,科学制定农广校教育培训规划,提供人才保障,促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农民居住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为着力点,根据需求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

农民居住区:以整体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通过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转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培训重点为家居、家政服务及技能。

工业园区: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职工各种专业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水准培训为重点。

农业产业园区:以现代农业理念、现代农业种养和管理技术及各种涉农职业技能工种培训为重点。

通过综合角度、科学规划和高质量的培训,为“三区”环保生态建设提供各类不同的人才,带动各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2 夯实基础 完善体系

农民教育培训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主阵地,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教学点,各村(居)民学校设教学班的方式,建立网络培训体系,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实践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本地已有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系统终端、教育网站、农民书屋、农业园区、实习基地等设施资源,形成上下连通、横向衔接的培训布局。

3.3 联合办学 增强实力

农广校教育培训师资、设施等自有教育资源有限。这就要充分利用本地其它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采取与高校联合、与主管部门联合、与用人单位联合、与工农业产业园区联合等形式,达到教育培训效果的最优化。实践表明,农广校教育已逐步形成多部门联合办学、远程教育、贴近农村、方便农民等独具特色的办学机制。

3.4 拓展内容 创新形式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进步的加速器,农广校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面向城镇化建设的各类人员,实行素质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学历培训等等,方式方法也要创新。

在培训内容上——择其要为四大类:

一是劳动力转移类,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下,从一产向二三产转移劳动力急剧增多,也是农民培训的重点。侧重于职业技能、执业技能、服务技能、经营理念的培训。二是基层管理类,包括农村基层干部、青年人才管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等等。侧重管理理论与实践、任职资格、信息管理等方面培训。三是涉农产业类,走“精品农业”的路子,对涉农人员培训除了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外,还要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四是学历教育类,整体提高农村农民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达到中专、大专水平,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形式上,一是可采取培训与考察实践相结合、培训与本地主导产业相结合、培训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培训与培养任用科技带头人和基层村干部相结合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二是树典型,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具有朴实、正直、诚实等特点,在农广教育中只要对他们有意识地施加各种有益的影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就业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市化和小康社会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5 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农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不容忽视,即创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更利于施教,学员对农广校才会亲、才会信,才会依。农广校培训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才能发挥出更大地作用。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农广教育的灵魂。

农广校教育显而易见的功能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在农村农广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着眼长处,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在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前提下,抓好务实目标的逐个落实,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津南区农广校城乡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海河天津津南段水质、污染情况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