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远离沉重

2011-08-15 00:45策划本刊编辑部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6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妈妈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林楠 万桂红 罗春燕

在男卫生间的洗手处,一个男孩子站在一旁,很不友好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每个小便的人刚刚离去,他就快步走到便池跟前,往里面投一个小纸条。看看纸条的颜色,然后失望地又回到洗手处,等着下一个人。

这个孩子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每天饭前的胰岛素注射让他痛苦不堪,进而产生了恨意。他认为这个世界不公道,他希望别人都与他一样,他才会平衡一些。他往小便池子里投验糖尿病的试纸,想看看有多少人与他一样。等了十几个人,他未能如愿——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一个糖尿病患者亲口给笔者讲述的他小时候的经历。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是1型的,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这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终生的磨难。作为家长,不但要有面对这个磨难的勇气,更要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智慧。

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针对糖尿病的血糖治疗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治疗。

>> 心理学家的实验

1.感动、乐观、积极正面的情绪,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心理学家找了50名大学生志愿者,观看一部有关印度修女慈善家德雷莎的纪录片。进放映厅之前,医生测了每个观众的口腔免疫蛋白水平。

德雷莎出身阿尔巴尼亚的富裕家庭,后到印度创立仁爱修女会致力于救助那些流落街头濒死的老人。德雷莎的善举感动了千万人,1979年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颁奖致词的时候,德雷莎建议取消晚上按惯例要举行的庆祝宴会,把省下的7100美元用来救助那些贫困的人。她的建议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看完德雷莎的纪录片,医生又给这50名大学生观众测试了口腔免疫蛋白指标。结果显示,平均提高了25%。

由此,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感动、乐观、通达、助人等正面的情绪或行为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

2.沮丧、抑郁等消极情绪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心理学家又做了另一个实验:让一组很愤怒的人,往一个放着冰块的容器里面呼气。纯净水结的冰块融化后,水是黑色的。小白鼠喝了这些水以后,出现种种不适症状。

这就又得出一个结论:愤怒、沮丧、悲观、压抑、焦虑、打骂他人等负面情绪或行为,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3.痛苦来自对自己的过分关注

一个单位的老板一着急就发火骂人。单位新来了5个员工,上班第一天,老板发火了,站着骂人不过瘾,又跳到桌子上骂,后来脱了西服穿着衬衣骂。骂完后,3名新员工当场拂袖而去,炒了老板的鱿鱼。另外两名新员工却没有走。

心理学家调查的时候,找到那三位离职的员工,了解辞职的理由。他们三人的回答是一样的:老板不讲理、老板骂我,老板侮辱我。另外两名没有辞职的员工是这样回答的:老板真不容易、老板真可怜、老板需要帮助。

心理学分析:痛苦来自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同样一件事情,当以我为中心考虑的时候,就会感到愤怒、沮丧、痛苦。若换一个角度,为对方考虑的时候,就会对对方产生同情,并且积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自己也没有受到负面情绪的伤害。

让孩子的心充满阳光,从父母做起

童年时光本该是许多人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因为那时人们无忧无虑,因为那时人们天真烂漫。可是正当有些孩子沉浸在童年的欢乐时,糖尿病悄无声息的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从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研究发现,儿童糖尿病患者存在违纪、攻击行为等心理行为问题倾向,并且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国外的研究也证实,不论儿童和成年糖尿病患者,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是较高的。部分病人由于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矫治甚至产生精神问题。因此,儿童糖尿病患者还应注重心理矫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乐观、通达、积极、宽容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为了孩子,父母要用心从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做起,让孩子从小远离抑郁、阴暗的消极的生活心态。

>> 让人感动的父母

当孩子发现糖尿病之后,父母的引导是最重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发现得病以后,父母最初都是难以接受的,他们觉得天塌下来的感觉。看到以前活泼、快乐的孩子躺在医院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常人不会了解。但是一想到病床上的孩子,他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坚强的站了起来,陪孩子一起走在抗糖的路上。

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非常爸妈,他们的坚强,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认真学习,他们总结的经验,他们的乐观心态,感动着记者。

张妈妈:让孩子远离阴影,树立信心

张妈妈是个人民教师,儿子已经上初中了。正当一家三口过着温馨的日子的时候,孩子的病改变了整个家庭。十几岁的孩子被确诊为了糖尿病,张妈妈一开始接受不了,在孩子面前强忍着泪水,见到别的人一说话,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下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何不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过人生呢?这种乐观的心态使她接受了事实,决心协助儿子控制好血糖。并且一定要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抗糖道路,做到不放任、不纵容。

首先,让孩子远离疾病的阴影。孩子得病以后,生活规律改变了,很多东西不能放任的吃了,学校的课程落下了。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糖尿病造成的,变得少言寡语。张妈妈就开导孩子,很多人身体残疾,但是还能走出精彩的人生。和那些人相比,我们的生活中多的就是每天打针。渐渐的孩子走出了自己得病的阴影。

接着,让孩子树立信心。张妈妈说又一次全家人出去玩,在车上听广播中提到有个著名人士死于糖尿病,这件事影响了孩子对生活的信心。张妈妈的儿子,得病前学习成绩很棒,全班前十名。刚发现病的时候耽误了20天的课程,回到学校后的一次月考,考的成绩不理想,就和张妈妈提出了休学。她没有同意儿子休学,并鼓励孩子,说:“我们落了20天的课程,考到50分就很好了,你考了70多分,值得表扬。”这样孩子重拾了信心,并在期末考试中回到了班级的前几名。张妈妈说,等到孩子树立了信心以后,他做什么事都会主动的去做,比如测血糖,运动,饮食等等,而且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很快乐。

梦妈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梦妈妈的孩子在5年前发现了糖尿病,她当时没有那种发现女儿患了糖尿病就接受不了的心态。她的想法是: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问题。

勤测血糖,规律饮食,坚持运动,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梦妈妈的孩子每天要测7次血糖,起初夜里是由她给孩子测,后来渐渐的孩子自己可以测夜间血糖了。饮食方面一定要规律,并且坚持运动。

让孩子的心态乐观起来。梦妈妈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抱怨什么。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心态非常乐观。发现糖尿病以后,孩子还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加规律,更加健康,自己跟别人没什么两样。

变担心为信心。让很多父母担心的问题是孩子长大后,事业、爱情的问题。梦妈妈曾经问过自己的孩子:“女儿,如果以后上了大学,你交了个男朋友,但是他觉得你是糖尿病患者,和你分手怎么办?”女儿笑着回答:“妈妈,他要是因为糖尿病离开我的话,就是不喜欢我,用糖尿病来验证他是不是真心对我的,我觉得很值啊!”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梦妈妈的心很安慰。孩子的成熟让她觉得自己根本不必担心什么,而是充满信心的去面对生活。

田爸爸:为孩子树立乐观积极的好榜样

田爸爸的女儿四年前得了糖尿病。刚发现的时候,他和妻子都接受不了,心情特别的不好,觉得活着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们的情绪带动了孩子的心态也非常不好。几个月下去,孩子的血糖也控制得很不理想。后来田爸爸去看了心理医生,终于从误区中走了出来。他说:“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是学着父母,父母的想法、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要孩子的血糖保持的稳定,父母一定要先学习。”

去控制而不是根治。很多父母在孩子发现糖尿病以后,就想着怎么样能根治孩子的病。我们都知道,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但是只要控制的好,和常人没什么两样。只要有了这样的心态,对孩子的病情很有帮助。

努力学习糖尿病知识。我们周围的糖尿病的教育宣传还不是很普遍。田爸爸每天开始学习糖尿病知识,高血糖、低血糖、基础量、大计量、扩展、糖化、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低血糖反弹、碳水化合物、肾闸门……好多的新名词一拥而上。只有学习好了糖尿病知识,才能将孩子的血糖控制的比较稳定。几个月后,孩子面色红润,身高和体重都有所增加,心态变得乐观了,蹦蹦跳跳的和以前一样了。

宋妈妈:引导孩子用正常心态,面对现实

宋妈妈自己是个心理咨询师,觉得孩子发现糖尿病后,最重要的心理关爱,多给孩子一些心理援助。

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们的情绪中,最多的是恐惧,他们未必知道这是重大疾病,但他们能从父母的情绪中解读出这个病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重要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时并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这个情绪,或者他们会迎合父母的期望,假装这种情绪不存在,而这种不能表达情绪,恰是将来给他们造成心理影响的隐患。

接受现实,不要逃避。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坦然的接受事实,并且能开放的与孩子讨论他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有勇气和能力说出他对疾病的感受,当孩子能谈出这些感受时,他的压力就会得到舒解,这就不至于造成他用躯体疾病的方式表达或是其他更让他受伤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些父母怕孩子受伤害,不敢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病,却不知道这恰恰会让孩子感觉生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当自己的孩子发现了糖尿病之后,他们更是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孩子。虽然这些孩子会为了每天打针而发脾气,虽然这些孩子会因为不能吃喜欢的零食而苦恼,虽然他们觉得父母管的过于苛刻。但,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理解和体会父母的爱。

>> 让人感动的孩子

记者采访了几个小糖友,他们的年龄在8岁到13岁之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感觉到了他们年龄虽小,可是却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和懂事,有着相当强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也了解了一部分的生活和医学知识……也许他们的心理上承受了超乎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但也是这些压力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镜头1:一个妈妈在为自己的孩子注射胰岛素。不一样的是,听不到一丁点的哭声和吵闹声,看到的却是孩子那张平静的面孔……

这个小糖友叫豆豆,今年只有8岁,1岁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从此便和胰岛素成为了“朋友”。一般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大声的痛哭。豆豆小的时候打针也会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和大孩子一样,打针从来不哭,也不害怕胰岛素了。镜头2:某学校外面,孩子们兴高采烈的从校园里走出来,奔向了校门口的小吃部。他们有的买冰淇淋,有的买奶油蛋糕,有的买巧克力。有一个小朋友路过小卖部的时候,什么吃的都不买,他的同学让他一起买个好吃的,他摇摇头,走向回家的路……

这个小朋友叫新新,自从得了糖尿病之后,父母和大夫教了他关于糖尿病的很多知识,年幼的他也懂得了很多糖尿病知识,并且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吃那些高热量的东西。

镜头3:一个小朋友在家里面自己测血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胰岛素注射换部位,这些问题他都能对付的游刃有余……

这个小糖友今年13岁,三年前查出了糖尿病。一开始得糖尿病的时候,他根本接受不了,不适应那种生活,渐渐的时间一长,他就接受了自己是糖友的事实,成长成为了乐观、开朗的阳光男孩。

镜头4:某城市广场,一家三口在广场上跑步,孩子跑在前面,父母在后面跟着。孩子在前面喊着:“爸妈,你们快点啊,落后了啊。”

这个小糖友叫小明,本来就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他知道这个病要坚持运动,于是很听父母的话,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和爸妈一块来

广场运动。长期坚持着。小明说:“虽然我得了糖尿病,控制的好,我和别的孩子一样。”镜头5:某山庄里,有一群小朋友。他们有的在为自己的午餐配菜,有的认真的听医院叔叔的讲解,有的在自己测血糖,有的在学着自己注射胰岛素……

原来这是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这种活动,让孩子的视野更加的宽阔,让他们和专业的医师、教授面对面交流和学习;让他们学会离开父母的日子如何照顾自己。糖友小小就参加过这种夏令营活动,她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发现低血糖时,如何配餐;运动后,如何调整饮食……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妈妈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