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

2011-08-15 00:51吴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3期
关键词:文档分层基础

吴新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

吴新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分层教学;计算机;因材施教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由于学生入学前所在学校及家庭条件不同,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家里有计算机或来自市区及县城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操作较熟练;家里没有计算机或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生则对计算机相对陌生;部分学生只会上网聊天、玩游戏,却不会建立文件夹,更不知如何进行文档排版等。当要求同一班级完成同一任务时,一些学生可能很快完成,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仍无法完成。这就迫使我们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施行分层教学,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分层的目的是实施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笔者在近3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尝试了分层教学,现总结如下。

1 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1.1 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初步了解学生原有计算机水平。为此,笔者于第一堂课进行了摸底测试,内容是要求学生建立一个“word文档”,然后输入下列文字:我是桂林市卫校的学生,我的班主任是张老师。这学期我们要学习《解剖学》、《计算机基础》及《英语》等课程。我正在上计算机课,我知道“Windows和IP地址”,还会在文档中插入@、β、π、Ⅲ、≠等符号,我喜欢计算机。要求学生将这段话分成两栏后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笔者电子邮箱,1学时内完成。这段文字输入不仅包含中英文打字,还有标点符号、特殊符号、上档键的使用及字体倾斜和下划线的设置。根据测试情况,笔者将学生分成A、B、C3个层次:完成并把文档发到邮箱的学生为A层;没完全写好,写完但不完全正确,写完但不会发邮件的学生为B层;只会中英文打字,甚至连文档都不会建的学生为C层。向学生公开分层情况,并告诉他们这种分层是动态的,以后还会根据学习进步情况随时调整;同时,将A、B、C层学生混合成组排座位,每组内A层学生1人,B层学生1~2人,C层学生1人,A层和B层学生排在两边,C层学生排在中间,以形成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互动、激励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1.2 确定教学目标

分层目标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分层教学的首要条件[1]。所以,要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学中,笔者每堂课都为各层次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如讲授“图文混排”内容时,各层次学生学习目标为:C层:文档中插入“剪贴画”;B层:在达到C层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插入一些计算机中的其他图片;A层:在达到B层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能够到网上搜索其他图片插入文档。即C层学生是打好基础,B层学生是在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兴趣,A层学生则是在基本知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挖掘潜力。

1.3 分层施教

1.3.1 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不同教学活动,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采取了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不同要求。要求A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引导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完成具有较强创造性、综合性的习题;要求C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内容。具体做法是:按B层学生学习能力进行集体讲解后安排A、B层学生上机操作,完成各自任务;鼓励A层学生完成当堂课任务后学习网页制作或Photoshop图片处理,并建议他们参加学校第二课堂开设的计算机提高班;对C层学生进行更加详细地讲解和指导,相应降低难度和要求,之后安排其上机操作。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教授文件夹创建、移动或复制、删除内容时,要求C层学生必须掌握其中一种方法;要求B层学生掌握课本上列出的方法;要求A层学生除要掌握课本上列出的方法外,还要求其利用快捷菜单、工具栏上的按钮及键盘等多种方法进行操作。

1.3.2 上机操作练习的分层 每次上机操作练习时,笔者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讲授字体、字号、颜色等常规设置时,要求C层学生在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的基础上,把文字设成“阴影”样式、“空心”样式、“阳文”样式,添加“着重号”、“下画线”,调整“字符间距”;要求A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充分发挥自身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又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发展,还能激发学生上进心和求知欲。

1.4 分层评价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进而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应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此,每章内容结束后,笔者都要进行阶段考核,采取上机考试方式,时间为20~30分钟;期末进行笔试及机试,时间各为1学时。试题设计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为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试题要求较高,设为选做加分题。3年来,笔者共教过941名学生,其中A层263人,B层455人,C层223人。各层次学生考核情况:C层学生笔试及格率为94.6%,机试及格率为95.1%;A、B层学生笔试、机试及格率都达100.0%。此外,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单元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这种分层评价方法既让C层学生有更多获取成功的机会,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促使A、B层学生不断进取。

2 分层教学体会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以学定教”,即以学为本,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谐地发展[3]为指导思想。如果教师单纯选用同样教学内容,对学生作同等要求,以一张试卷作定论,显然无法满足学生能力发展多层次需要。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创设多平台学习环境[2]。

(2)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把目标放在学生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内在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3)分层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它能给予基础薄弱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基础好的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更加发奋学习。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

(4)分层教学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重塑自我的机会。分层教学让这些学生备受鼓舞,进而重塑自我、超越自我。

分层教学有其自身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无法完全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指导C层学生所需时间过多而教师不足,以致经常不能按时下课。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的宗旨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一种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体需要的最优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让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让每位学生都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经过3年实践,笔者认为该教学法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发展,有效解决了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间的矛盾。

[1]杜鹃,刘春霞.高职计算机分层教学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2):50~51.

[2]张映光.试论立体化教材建设——谈CAI课件及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6(3):60~62.

G424.1

B

1671-1246(2011)13-0047-02

猜你喜欢
文档分层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整式”基础巩固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有趣的分层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