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011-08-15 00:43陈亦男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校园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陈亦男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论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陈亦男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也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网络的利弊强化校园网的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将是新时期高校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信息系统;高校;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各地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网络这一新时代的交流工具便成为信息传递的必不可少的载体,所以电脑网络+信息便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在我国,网络化发展的步伐也十分迅猛,目前已建有四大骨干网,即中国公众多媒体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和中国金桥信息网。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并入了国际信息互联网,成为因特网的一部分。全国的大部分高校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校园周围的网吧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学生们都把上网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给大众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的巨大变革。它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环境和方式,并正在重塑新的网络传播环境和方式。

随着网络这一具有时代标志特性的事物日益渗透进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领域也体现出它与网络紧密联系的一面。因为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的高校学生则更易于接受和使用这一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所以校园网络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正是迎合了学生对于网络需求的这一心理。

一、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网络在对高校学生生活介入的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诸多特点,同时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网络对高校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为其注入了许多新的特点:

1.层次的多元化。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管理层次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只存在学校管理者和学生这两个层次。自从网络进入校园以来,校园的生活空间便由一元变为二元空间,增加了一层虚拟空间,而这一层空间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产生着只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的管理工作对此是绝对不能漠视的,这就带来了高校管理层次的多元化特点。一方面,高校不仅要管理学生的现实校园生活,而且要管理学生的网络生活,以保证学生在这两个空间中的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高校不仅要对学校物质文明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精神文明的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开拓一个健康向上的思想领域[1]。

2.过程的复杂性。自从校园网广泛建立以来,网络为高校的管理工作增添了诸多复杂的环节,高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调查情况-下达指示”这一简单过程。因为校园网络空间的存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也必定要深入到这一层面中来,而网络本身的复杂性和虚拟性又决定了这一空间的管理工作是尤为复杂的,高校管理者要从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中尽量过滤出那些对学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成分本来就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再者,学生的身份、思想等现实的因素在网络中都被虚化了,这就让高校管理者很难从网络中掌握到学生的确切情况,更不容易设置出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高校管理者还必须把网络管理和现实管理这两个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要做到相辅相成,也无疑增加了管理任务的艰巨性。

3.手段的交互式。以往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就管理方式和手段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方面的“闭塞”管理,学校只要觉得哪一种管理方式能收到好的效果就把这种管理模式加载到学生身上,这样的方法往往不能收到最优的管理效果,也不能为学生所接受。而通过校园网的建立,可以让学校的管理者从校园网上及时获取到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心理并及时发现问题,以利于“对症下药”;学校管理者发现问题以后,也可以利用校园网来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学生和网络的密切关系,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利的网络教育,从而也避免了传统校园管理的盲目性。这种利用网络的“交互式”管理手段正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网络时代呈现出的新特点,也为管理带来了高效性[2]。

二、高校网络的“双刃剑”

高校学生上网已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以它特有的“双刃剑”的特征,也为高校的学生学习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

一方面,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生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里老师指导下的正规学习,而新时代网络的出现则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学习空间,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突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一切空闲时间从网上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同时,网络以其知识的丰富性也为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课堂的正规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于电脑网络来获取更深层更广泛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来解答课堂学习的疑难。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为主,“学”为辅的被动状态。网络时代学生学习形式也不拘一格,打破了以往“黑板+笔记”的单一模式,网络为学生提供的音频、视频、flash动画制作等学习工具为传统的学习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另一方面,网络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在为学生学习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变革。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一向都是侧重于对学生学业行为和成绩的管理,再加上学生学校生活的纪律管理。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多是经过人工统计然后以文件档案的形式统一收归学校资料室存档;而校园网络体系建立以后,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工具。电脑档案可以提供无限大的使用空间,学校可以将历年来每一个学生的详细情况都归入电脑存档,这种方式既方便档案的查阅也不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校园网络在无形之中使整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园管理联系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实体。而且在对内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校园网也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以及学校之间的交流,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育系统的网络联网与兄弟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也可以通过广域网及时获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打破了学校传统的封闭管理和静态管理。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正是因为网络的全开放性,校园网络在提供给学生高速信息获取途径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种鱼龙混杂的局面。

第一,网络信息的无计量性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心理压力。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分布的广泛性和联系的紧密性,所以作为校园网的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广域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统计得出互联网上的信息总量和信息更新量。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又被称之为“信息爆炸的时代”,而正是因为这些无法统计的庞大信息量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他们无法从这些成千上万的信息中有效的提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办法对网络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学生自然就尽可能多的吸取信息,这样就可能造成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负荷过重或者信息“消化不良”,这也必然造成学生对信息的恐慌心理,从而加重学习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第二,网络垃圾的轰炸势必歪曲学生的道德素质。网络的全开放性也决定了它的无监管性,现今还没有一套有效的监控体制对网络实行正规的管理。因为网络的虚拟性,所以决定了网络的管理是必须要借助于人们的道德素质的。而现在黄色网站、黑色信息、网络犯罪的与日俱增不得不让人们日益堪忧,给正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他们势必接触到色情、暴力、犯罪等诸多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模糊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将他们引入到行为的歧途。

第三,网络的综合性将影响年轻一代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总所周知,网络是一个“大杂烩”的场所,国家不论发展程度,人们不论种族信仰都可以在网络上公开畅言。所以西方国家的很多价值观念都源源不断的流入到我国。我们的学生在接收西方博爱、平等、自由思想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们的一些无政府、拜金、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我国对学生进行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在这个网络开放的时代受到了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冲击,这也导致我们年轻一代人中间不少信仰基督教或其他教派的“宗教热”现象,从而为年轻人理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笼罩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

第四,网络的“第二空间”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网络作为“第二地球村”,它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个思维中的封闭世界的幻象,人们可以在这个幻象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可以交朋处友,可以谈天说地。因此,有很多学生热衷于网络交流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他们在网络上可以很活跃,很自信;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认为与人相处难而变得自闭。而且过多的求助于网络则导致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解体,他们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已不需要在求助于身边的朋友和老师,而只需要借助网络就可以了。这些学生走入社会,势必形成孤僻的个性,而缺少了与人相处的能力。而且,网络的“第二空间性”也很可能造成学生的人格分裂。很多学生出于负荷不了现实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在网络中寻求发泄,他们认为网络是一处他们真正自由的世外桃源,他们可以变换各种姿态以不同的身份在网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沉默寡言、忧郁善感;而在网络中他们可以变得活泼开朗、热情乐观。这就造成了两种个性在一个主体内的共存,从而也蕴藏了两种性格可能出现的冲突,对学生的精神面貌造成负面冲击[3]。

三、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对策

高校网络在为学生提供另一种全新的学习空间,突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更快的信息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

第一,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多了解当前的时事政治,了解中国的国情,才能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立足点,而不至于被当前纷繁芜杂的网络虚拟社会迷蒙了双眼。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适时开设一些网络素质教育课程或讲座。教育学生增强自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正确对待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同时提高学生辨认是非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在繁杂的网络社会中如何分辨好与坏,如何抵制住腐朽思想的侵蚀,认清网络的特有的阴暗面特性,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做到扬长避短、去粗取精。

第二,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主要是建立一种平和、稳定、乐观、进步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在应对网络信息的冲击时仍然要加强弘扬本国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明,教会学生热爱和固守民族文化,在这个东西方文化融会的时代也不忘继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懂得网络社会中国际文化的差异并求同存异。同时,校园精神文明还要营造一种融洽、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现实“第一生存空间”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公平、自尊等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多与老师沟通,多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虚拟网络盛行的社会里不至于自我封闭,让学生保持健康健全的人格。

第三,提高校园局域网的质量,加强网络监控与管理。高校的校园网应该聘请专业的网络护理人员,对电脑进行定期的病毒防护,安装病毒防火墙,保证学生在上网时不被一些黄色或黑色的垃圾信息所干扰。现在,全国各个高校都在建造自己学校的“红色网站”,在校园网上建立理论专区,收录马克思、邓小平理论著作,介绍国内外时事,通过建立“红色网站”来提高校园网的网络质量[4]。学校还要尽可能的扩大校园网的信息容量,加快信息更新,保证学生在利用校园网学习时能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同时,学校还要尽量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如建立校园网同学录、校园bbs、校园网影视点播、音乐欣赏等等,吸引学生尽可能在学校安全的网络环境中上网学习和娱乐,而减少他们去网吧等复杂场所的频率。

第四,学校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保证校园平和稳定的学习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搞好网络时代的校园管理,管理者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加强自己对网络的认识了解,懂得网络为学生提供的正面优势和负面影响。学校管理者还要注重并热心校园网的建设,努力对校园网进行扬长避短的改进;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操作能力,自动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及时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熟悉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网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5]。

总之,随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的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网络的“双刃剑”也挥向了校园网,学生在丰富的网络生活中也遭遇到不少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项新的任务,这就势必要求高校的管理者理清思路,在新时期展开新的管理模式,为学生们安全的网络学习生活提供一个最强有力的保障。

[1]刘家贵,周兴堂.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3,(4).

[2]郭天平.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1,(4).

[3]黄培怡.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1-07-12.

[4]冯大鸣,孙孝华.上海市高中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1).

[5]刘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网络时代[N].光明日报,2003-01-03.

2010-10-13

陈亦男(1963-),女,湖南常德人,讲师。

猜你喜欢
校园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