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2011-08-15 00:43熊英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院校

熊英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熊英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所在,本文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的教学规模、硬件设施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校园文化往往没有鲜明特色、缺乏深刻内涵,不足以为高职院校的后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以高职院校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神成果及包含这种精神成果内涵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高职院校精神为灵魂;以高职院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为核心;以高职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为重要标志。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文化乃精神之产物,重在传承,需要积累,需要沉淀。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过十几年,相对普通高校而言,高职校园文化积淀远远不够,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

高职院校发展起步晚,校园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不少院校的校园文化或照搬普通高校文化建设模式,或模仿其他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模式,导致校园文化同质化问题突出。以校训为例,一项针对湖南省内3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随机采访的618名师生中,86%的高职师生认为校训的认同度低,感召力不够。同质化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匮乏和办学核心理念的缺失。

(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化

校园文化实质是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有: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各种文艺晚会、歌舞比赛、运动赛会、艺术节等文体活动充斥高职校园,而这些重在娱乐的文化项目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用十分有限;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设施建设”。好的校园文化设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归根结底,文化设施只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只有真正体现文化特色的设施才能承载这一文化职能。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硬件建设上,但由于前期对学校整体文化形象、文化气质的设计工作相对滞后,导致这些新建筑文化品位低,尤其是校园里堆砌的前卫建筑与雕塑,与校园文化格格不入,没有起到良好的承载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偏离化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的重要地位会进一步显现,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会更加突出。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并不准确,有的忙着“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的过分看重“专升本”率,而忽视了“职业性”技能型培养,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

(四)校园文化建设功利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校园文化自然应当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所应具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但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出发点,往往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技能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等功利化倾向,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化

就目前面言,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与高职院校的扩张性发展不相适应,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化这一强势文化入侵,也出现了难以适应的局面。一些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产生严重的心理异化现象。现实中 ,他们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导致孤独不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冷漠离群。这种状况与倡导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相背离的。

三、如何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找准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位

从高职院校的定位看,主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打造“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方面强调与市场接轨,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也必须贴近现实,围绕这一中心点展开,重在突出职业特色。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建设各专业实验室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校外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创办学校创业基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资格考试等,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职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再次,学校环境建设要强化职业与专业特色,可以在教学、实验、办公、文体场所、校徽校训中溶入一定的行业元素,彰显职教特色。

(二)培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

校园精神是高校的身份标志,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至少应该把大学精神中的共性的内容纳入进来。一是要培育科学精神,即大学的求知、求真精神,也就是探究学术、追求真理的精神。二是要培育人文精神,即大学的“求善”精神,它是人性即人类对于真善美永恒追求的体现。三是要培育自由与包容精神,应给师生们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激发他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能急功近利,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四是要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大学生们则是民族希望之所在,大学必须担负起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重任。

(三)加强高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形象地比喻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告诉我们要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文化载体的传播功能。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传播弘扬校园文化。其次,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锻炼、学习、发展的舞台。再次,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载体。发挥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络的文化传播功能,畅通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载体。通过深入社会、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对接,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各种规范、知识和技能。

(四)引导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

要加强高职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校内网络文化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师生正确利用网络,使网络真正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成为师生交流、参与管理、展示才干的舞台。同时,还要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坚持用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网络内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师生的网上精神家园,从而有力抵御网络低俗文化对学生的侵蚀。

[1]柴福洪.高职院校大学校园文化解析[J].2010,(12).

[2]陈群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任伟韬.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J].2009,(1).

[4]范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8).

[5]孙雷.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011-01-14

湖南省教育工委立项课题(10J37)

熊英(1983-),女,湖南湘阴人,助理政工师。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