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1-08-15 00:43王继红牟双艳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社员养猪生猪

王继红,牟双艳

(1.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女子学院公共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28)

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王继红1,牟双艳2

(1.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女子学院公共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28)

一、生猪专业合作社的类型

生猪专业合作社是以经营生猪养殖的农民为主体,对内不以赢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组织,按照运营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运销型养猪合作社:运销是生猪饲养与加工,饲养与市场之间的重要环节,也是制约生猪业快速发展的薄弱环节。随着生猪业的发展,为了搞活生猪产品的流通,围绕肥猪的销售而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2.供应型猪业合作社:针对农民养猪所需要的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建立的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联购分销,减少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供销和生产指导服务型猪业合作社:该类型合作社是养猪合作社的主流,部分养猪协会也逐渐借鉴了该模式的做法。合作社主要围绕社员养猪户在生资及良种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4.供加销一体化型合作社:针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的需要,由屠宰加工企业牵头,组建养猪合作社,切实控制好物资供应、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和统一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到产品安全、放心。

二、生猪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做好饲料、兽药供给

合作社可以直接向生产厂家统一采购饲料、兽药,获得较低的价格,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配比对生猪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统一的饲料供应也可以实现养殖户饲料供应的质量统一,有利于推行标准化养殖,保证生猪出栏的品质,进而推动生猪养殖的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水平

畜牧业是传统产业,一家一户散养方式的小规模生猪养殖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商品化的生猪养殖使养殖户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猪疫病的防治、饲料投喂的科学管理、棚舍的建设与管理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小规模的养殖户很难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在较短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生猪专业合作社可以利用规模优势聘请疫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生猪养殖保驾护航,也有利于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进行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推广,以及实现进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推广养殖-沼气模式。

(三)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连接产、供、销的纽带桥梁,承担服务功能的载体。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将千家万户的农民连成一片,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另一方面又将农民与龙头企业连成一体,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延伸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三、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增值能力弱

在生猪产业利益链中,养殖者得益最少。根据统计,猪肉和活猪价格之间的价差维持在4~1.6元/kg,也就是说1头出栏体重100kg、屠宰率75%左右的活猪,从出栏、收购、运输、屠宰到带骨猪肉上市,除去内脏等下脚料部分不计,便增值150~250元/头,若计内脏等其他销售收入,则增值近300元/头左右,而养殖户养1头猪的盈利仅在30元/头左右[1]。要实现生猪养殖户的利益增长就必须延长产业链,发展生猪深加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原料附加值。而实际情况是,养猪专业合作社往往缺乏市场销售的经验,合作社成立后并不能帮助社员销售生猪,销售生猪的业务主要让利给猪贩去经营,随行就市。由于缺乏猪肉深加工龙头企业,导致合作社社员的生猪销售成本较高,生猪产业增值能力相对较弱。

(二)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合作效果不明显,缺少互惠的内驱力

合作社是以为社员的经济利益服务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初始阶段,由于合作社的成员多是来自社会的弱势群体,存在着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许多好的计划无法顺利开展、缺乏足够的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能更好地开展系列化服务等问题,合作社往往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同时成员之间因为没有多少利益上的冲突,比较容易形成较好的信任感。

当合作社有大型公司介入以后,合作社的控制权、管理权及经营决策权越来越多地由“核心领导层”组成的一个控股阶层所掌控,普通成员不能真正行使管理决策权利,在发展过程中,重经济利益轻服务功能的倾向明显[2]。在实践中,大型公司主营业务与农户经营业务是一种产品上下游关系,并且当公司实力强大、与农户力量对比悬殊,农户与公司的关系不是相互依存、而是农户依附于公司的情况下,在这些所谓的合作社中,公司法人社员操控了合作社,而农户弱势群体社员的经济利益无从保护[3]。农户不能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中,这样他们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相关程度较低且不稳定,没有形成组织归属感。

(三)合作社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成熟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显著,数量已超过31万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但距离到“十二五”末合作社农户成员覆盖面达到超过45%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而在法国截止到2006年,90%以上的民加入了农村合作社,其经营规模也远比我国的专业合作组织大。

由于规模偏小,我国许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规范章程.宗旨和职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民主氛围不够,这些都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合作社内通常会以一种基于“信任”的治理方式,当然,在合作社规模较小时.合作社内管理控制等问题也都不突出。然而,当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这种建立在契约不充分基础上的“信任”,其程度将随着社员的增多与关系的复杂而大大降低。一旦遇到市场不景气、利益冲突超过利益一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将减弱,这时,合作社就可能名存实亡。而且传统合作社经营项目少,业务单一,以业务横向联合获得规模优势为主,纵向延伸经营较少,因而对专业管理能力要求不高,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从社员中选举产生,他们不计报酬,追求荣誉和讲究奉献精神。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和经营业务的复杂化,对管理人员专业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传统的以内部社员为主的管理模式出现弊端,内部社员在对市场信息把握和分析能力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四、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一)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

完善治理机制有助于养猪专业合作社运营效率的提高。首先应该注重吸纳有一定资源和能力的核心成员和外部成员,提高理事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吸纳普通农民社员,增加理事会的代表性。其次,应该通过组织结构调整,逐步降低合作社的资本集中度,增加普通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关联度。第三,应明确合作社重大决策的决策程序:对合作社的财务公开,要在财务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明确。在合作社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管理人员报酬的工资,实现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4]。

(二)引入现代产业链管理理念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市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产业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运用。对于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来说,产业链管理模式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随着农业产业化一体化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倾向参与农业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丹麦就是很好的例证,养猪业是丹麦农业的主导产业,合作社将专业饲养生猪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生猪专业合作社,他们拥有加工设备,产品检测手段,以及高效的运输和销售管理体系,经营从良种繁育、饲料加工到饲养、屠宰、检验检疫及科研所等系列化运作服务,参与猪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品直接销售到终端市场,其中75%的产品直接销往国外,丹麦生猪合作社的成功发展使丹麦成为世界猪肉生产大国[5]。而随着中国生猪养猪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整个生猪产业链的变革,形成具有可追溯性的紧密合作的生猪产业链,进一步加快纵向和横向整合的速度和力度是生猪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

(三)推行职业化管理

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生产,更加注重关注市场的需求,并根据科学的决策实施经营管理,从而获得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合作社都开始注重外聘有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专职经理,进入理事会和管理层。如日本农协就从社会上聘任企业家担任常务理事,具体负责农协的日常业务经营;丹麦屠宰合作社,其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外聘38名雇员代表,在理事会的19名理事中有5名外聘雇员,这些雇员进入权力机构,可以充分发挥雇员的经营管理专长[6]。我国的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也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行职业化管理,以提高合作组织的经营能力。

(四)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

目前我国养猪标准化整体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产业相关产品的竞争力。随着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健全,安全意识的觉醒,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外技术越来越严苛,养猪业面临严峻挑战,养猪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是要通过严格章程,加强管理,实现成员养殖行为自律,搞好生猪饲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打造有影响力的生猪品牌。

[1]胡新旭.生猪养殖产业链相关行业利润分配分析[J].饲料广角,2007,(7):25 -26.

[2]高雪莲.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模式探讨——以河北省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9):152 -153.

[3]张晓山.农村的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J].理论视野,2008,(5):16-19.

[4]崔玉梅,祝宏辉.新疆生猪产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以泉水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10,(8):44-45.

[5]王风林.国外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新趋势[M].the contemporary world.2003.

[6]王爱芝.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0,(1):99 -101.

2010-12-11

王继红(1976-),男,湖南双峰人,讲师。

猜你喜欢
社员养猪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养猪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