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蔬菜病虫害测报现状及思考

2011-08-15 00:51蔡良华卞觉时
长江蔬菜 2011年14期
关键词:植保站海门海门市

蔡良华,卞觉时

(江苏省海门市植保植检站,江苏海门,226100)

2010年春季“毒豇豆”和“毒韭菜”事件的相继发生,为蔬菜的质量检测和用药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牵动着植保部门的神经。如何做好蔬菜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成为植保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现根据海门市近几年来蔬菜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的实践,浅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1 海门市蔬菜病虫害测报发展概况

随着20世纪末“上海后菜园”定位的形成,海门农业产业结构迅速调整,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近14 667 hm2,其中设施蔬菜8 000 hm2,露地蔬菜6 667 hm2。海门市植保站积极应对种植布局的深刻变化,于1998年起开始开展蔬菜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并把测报的重点放在设施蔬菜上。经过多年的学习摸索,于2005年完成了“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课题的研究,并编写了《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涉及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早疫病、软腐病、枯萎病,小菜蛾、菜粉蝶、红蜘蛛、蚜虫等12种病虫害。目前茄果类蔬菜灰霉病、菌核病,瓜类霜霉病、白粉病,叶菜类腐烂病,跳甲等13种病虫害被列为日常测报工作内容,每年印发有关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病虫情报》9期左右,每年在海门电视台播出《每周病虫害预报》17期左右。

2 制约蔬菜病虫害测报的主要瓶颈

2.1 发生情况复杂,测报难度大

海门蔬菜种植种类丰富,茄果类、叶菜类、瓜类和草莓等一应俱全。与此对应的是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尤其是设施蔬菜发生情况复杂。设施蔬菜病虫害表现为以下3个特点,一是由于茬口布局不同,种植时间不一致,同一时间可见蔬菜的任何一个生育期。二是由于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连作程度不同,棚室内温、湿度不同,病虫发生程度差异大。三是病虫害种类多,就黄瓜病害而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病害65多种;看似1种灰霉病,但覆盖面较广,包含茄子灰霉病、甜(辣)椒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瓜类灰霉病、莴苣灰霉病等。这些特点导致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时间、发生程度普遍不太一致,规律难循,测报工作零碎,随机性较大,从而使得发布的病虫情报对大区域(全市)的指导性打了折扣。

2.2 外来人员多,用药难以控制

海门市近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行政手段推动大棚设施面积,导致了一个现象的形成:“海门人搭台,外地人唱戏”。据统计,62%的大棚蔬菜是由外来人员种植,如山东苍山人种植大棚蔬菜,浙江建德人种植大棚草莓。他们在蔬菜和草莓上的用药基本以老家自带农药为主。在我们日常测报工作中,有时会发现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农药。此外,部分外来种植人员对县级植保站的信任度不够,认为植保技术人员对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实践经验不足,并对植保站推荐农药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坚持自己的用药习惯。

2.3 专职测报人员少,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海门市植保站虽然开展蔬菜病虫害测报已有10多a时间,但由于测报人员少,工作重心仍以大宗作物为主,还没有配备专职蔬菜测报人员。站里3名测报员除负责大宗作物的测报外,还分别进行茄果类、叶菜类、瓜类蔬菜中一大类的病虫害测报。蔬菜测报工作一直没有形成类似大宗作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此外,从事蔬菜病虫测报的人员在学校学的主要是大宗作物的病虫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有关蔬菜病虫的内容学习较少;工作后,也主要以大宗作物测报为主,涉及蔬菜病虫测报和防治的较少,基本处于边学习边摸索,按图索骥的状态。

2.4 原始积累少,基础条件差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宗作物的病虫测报和防治才达到现有的较高水平。相对于大宗作物,蔬菜病虫的测报和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一是对本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还没完全掌握,因原始的资料数据较少,又无前辈传帮带,主要靠自身慢慢积累经验。二是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调查测报方法,调查数据的参考性、可比性较差,如叶菜类病虫害发生程度划分没有科学的等级标准,往往仅凭有限年份的调查资料作对照,主观性较强;如大棚茄果类蔬菜灰霉病的调查到底应该以病株率、病叶率还是病果率作依据,若以其中一个指标来衡量,那么又该以哪个数值区间来界定发生程度。这些均缺乏完善的标准。三是蔬菜病虫测报工具的匮乏,如测报灯、性诱器、温湿度计、显微镜、解剖镜、生化培养箱等监测和试验仪器,基层植保站还没有完全配备到位。其中生化培养、镜检观察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鉴定分析尤为重要,目前主要靠肉眼、凭经验来观察判断,导致测报结果准确度降低。

3 做好海门蔬菜病虫害测报的几点思考

3.1 明确海门市蔬菜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的重点对象

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凭县级植保站的人力物力,测报工作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首先要掌握本地蔬菜作物布局、茬口、病虫害发生种类,再明确几种主要蔬菜,将其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和监测对象,并以主要病虫为测报和防治对象。对常年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开展系统调查,对暴发性、偶发性病虫,开展普查。就海门来讲,以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西甜瓜、莴苣、豇豆、草莓等8种作物为主要调查对象,以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早疫病等6种病害和烟粉虱、潜叶蝇、小菜蛾、豆荚螟、斜纹夜蛾、蚜虫、茄二十八星瓢虫等7种虫害为测报和防治对象。

3.2 制定简单可行的调查测报方法

迄今为止,全国尚未出台一套类似大宗作物的“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为提高蔬菜病虫的测报和防治水平,有必要针对重点调查对象和监测对象制定一套简单可行的调查测报方法,使蔬菜病虫测报有章可循,从而解决测报标准不一的难题,使蔬菜病虫测报更加科学化,并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可以由省业务部门组织相关县市组团开展研究攻关,集聚集体的才智,解决重点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难题。

3.3 提高蔬菜病虫害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

蔬菜病虫测报人员要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应做到“多读多看多问”。“多读”即多向书本学习,吸收国内外在蔬菜病虫害测报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提高理论水平;“多看”即多到田间实地调查,了解病虫发生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多问”即多向种植大户请教,因为他们从事蔬菜生产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对病虫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也相对熟悉。此外,省、市业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基层测报人员的业务培训,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讲授蔬菜病虫测报防治技术,也可以请蔬菜病虫测报防治基础好、水平高的基层人员来讲授更具实际操作性的技术和经验。

3.4 利用蔬菜合作社平台开展测报工作

海门市现有市级、镇级和村级各类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70多家,涵盖了我市所有33 hm2以上高效蔬菜园区。我们可以利用蔬菜合作社这个服务平台,确定对应的几个蔬菜品种的测报点,例如在西甜瓜专业合作社设立西甜瓜病虫害测报点,在合作社成员的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测报工作,使发布的病虫情报更具指导性,并以此推进蔬菜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示范推广科学用药技术,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猜你喜欢
植保站海门海门市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吃火锅的发现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平顺植保站:开展粟灰螟防治
闻喜植保站:查治山楂叶螨
海门赞
海门打开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江苏省海门市如何实现连续4年秸秆焚烧“零火点”?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