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钧生平和家世考证研究

2011-08-15 00:52欧阳伟华
关键词:嘉庆

欧阳伟华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乐钧生平和家世考证研究

欧阳伟华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对乐钧的诗词和文言小说研究的较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其家世和生平进行专门的研究。文章试着从乐钧生平和家世两方面对其进行考证研究。乐钧,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享年四十九岁。乐钧出身于贫苦之家,其妻王氏则是当地声望很高、传奇式才子王痴山之女,乐钧和王氏共育有四儿一女。

乐钧;生平;家世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个比较全能的文学家。在诗歌方面,当时的诗坛的评论认为有清一代江西诗人自蒋士铨之后,要以临川乐钧和东乡吴嵩梁为最著;他的词则与蒋士铨、靳方錡、文廷式被称为江西四大家,并入选了《清名家词》;骈体文则与张惠言、李兆洛等齐名,被称为“后八大家”,其骈体文被选入《后八家四六文选》。在文学成就上足以与其诗文相媲美,可以代表乐钧的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其文言小说集《耳食录》。近二三十年来,学术界还没有学者对乐钧及其著作进行过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仅有的少数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文言小说集《耳食录》的研究,比如:邹自振的《耳食录论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石继昌的《继武〈聊斋〉有〈耳食〉——记足本〈耳食录〉》(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其家世和生平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试着从乐钧生平和家世两方面对其进行考证研究。

1 生平考

乐钧,原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楼主,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享年四十九岁,嘉庆六年(1801)举人,清代江西省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江西省金溪县陈坊积乡)人。

乐钧在《清史稿》中有传,但过于简略;《清史列传》记载稍详,但也不过二百个左右字符;《抚州府志》的记载也比较简略。据《抚州府志》记载:“乐生而警敏,甫成童,诗古文词已裒然成集。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北京国子监,为怡亲王馆西席。”[1]在北京,乐钧名气大振,据《王芑孙序》所载:“莲裳早入京师,称与京师也久。”[2]《彭兆荪序》:“举江西乡试,才名溢人口。”[2]怡亲王欲留之,乐以母老辞归。乐钧共参加了两次乡试,一生当中只回家五次,回家的目的主要为了参加乡试。乡试一般来说三年举行一次。乐钧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第一次回家打算参加乡试,结果由于生病而未参加,其诗集卷五《到家复病遂不赴举病愈书怀》记录此事:“底事金门五六年,到家倚醉问青天。惜时偶有幽燕气,今日重缔竹石缘。打叠骚心贫士裹,禁持病骨老亲前。月明风起休惆怅,往日黄昏更可怜。”[2]嘉庆三年(1798),乐钧从广东潮州回家又打算参加乡试,诗集卷八《白庵兰雪不与乡试闱中念之》记录此事:“郑虔官冷羞闻达,孟浩诗穷被摈遗。我辈科名何足道,此中况味本同知。日高笼启鸡争粒,夜静巢空鹊选枝。劳苦自怜成底事,桂花风里误归期。”[2]

此次应举未成功。1801年从江苏扬州题襟馆回到家中准备再次赴举,诗集卷一二《闱中苦雨作》对此次考试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夕阳未下天已暝,满眼秋虫飞不定。孤月欲出云雺雺,诸生愁坐荆棘丛。打头矮屋大如掌,激剑飞来万瓦响。蠺僵蝟缩纸帘闭,屋漏暗滴蛛丝纲。云间仙人笑不休,星軿玉佩排风游。日午乖龙掉尾去,水深墙角行蜗牛。我生已历艰难惯,蟠首泥途岂足欢。多少癯儒霜满颠,泪落灯昏待天旦。可怜文战犹难堪,况复带甲当戎骖。草间狐兔尚偷活,官军十万屯西南。桂花未放秋容老,谁信姮娥颜色好。羡杀东湖烟鸟飞,苏公圃外多芳草。”[2]此诗描绘了科考考场的残酷景象。乐钧通过这次考试考中了举人。之后《听松庐文钞》:“既登贤书,屡试不第。”[3]数次考进士都未果,一生始终未入仕途。后“出游齐、鲁、吴、越,远之 楚、粤,称 与 齐、鲁、吴、越、楚、粤 也久。”[2](《王芑孙序》)在这期间,江南大吏争相延聘:“东南诸大府虚左争延致,所居大都浩穰赫弈,日周旋于绮襦纨绔之中。”[2](《彭兆荪序》)可见,乐钧在江淮一带作幕僚期间,他本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整天与文人墨客赏析艺文,暂时忘却了仕途上的失意。当时的两淮盐政曾燠(1760—1831),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同属抚州)人。曾燠风雅好士,以主持风会自居,曾招乐钧至幕中,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乐钧“才华渊懿,与诸名流聚集,执牛耳者几十年,大江南北知名之士罔不心折。”[1]据《重刻耳食录序》载,乐钧曾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发出豪言:“考信必本于六经,著书要归于有用。《上林》《子虚》之赋,导十而惩一,君子弗尚也,况其下焉者乎?”[4]但是,乐钧四十岁后仍为一幕宾,虽然当时已是赫赫有名的临川才子,但在仕途上却始终不得志,所以才有“世以才子目莲裳,而莲裳之心愈伤矣。”[4]乐钧跟大多数文人一样,考学的目的是做官,但仕途这条大道却始终对他禁闭着。

乐钧家中酷贫,靠典当和卖文来维持全家的生计。为了便于侍奉双亲和出于被迫无奈,乐钧举家迁移三次。第一次是嘉庆十二年(1807)从江西临川老家取道浙江迁往离他讲学地邗上(扬州东南)很近的苏州,寄寓于苏州扬仁山葑门别业(别业在封门内水仙庙旁),诗集卷一八《八月吴中得家信云以十月之末移居来吴》、《家属至钱塘同游西湖晚抵武林门登舟作》、《移家至吴门借居杨仁山观察封门别业得诗五首》等诗对此次移居作了记载。第二次移居是在嘉庆十五年(1810)。如果说第一次移居是为了更好地伺俸双亲和教育孩子,那么第二次移居则是被迫无奈甚至可以说是凄惨的。在这一年,乐家苏州杨仁山葑门别业被豪强势力霸占了,在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由盛入衰的晚清,强取豪夺的现象是时常发生的,这也折射出乐钧这种幕僚身份在当时社会的地位是何其低下。为了聊以自慰和安慰双亲妻儿,乐钧的诗集卷二零写有《得家书知吴门寓宅为有力者所夺移居庙堂巷矣作诗二百言以慰妻孥》:

“梦绕铺帘水,心怜照榻花。孙郎曾借住,杜老又移家。皆本鸠因鹊,今同鹤避鸦。重寻宫一亩,小立路三叉。近市应难成,迁桥也浪夸。两间皆逆旅,何处足浮楂。第宅吴儿侈,街衢茂苑斜。巷深迷落日,楼回纳朝霞。玉琢盃常破,金藏穴易窪。画檐闲门雀,珠栱壤盘虵。桑宿休生恋,蓬旋未有涯。且邻沽酒店,聊歇载书车。蜀舍名堪守,陶庐愿讵奢。有庭姑种竹,无地不宜瓜。比户多乔旧,营巢各欢嗟。居人犹泛梗,客子况抟沙。不滞师云将,相随感月华。隳羶惟蚁国,成蜜自蜂衙。盖屋茅为瓦,障窗纸代纱。虽无亭馆胜,渐可见楞伽。”[2]

不得已,乐家被迫在郊区一庙堂的小巷里暂时借住一段时间。同年六月二十六日,搬家至扬州,《六月廿六日乐家移家扬州题南柳巷新居二首》对这次搬家作了记载:

“连岁吴中米似珠,淮南米价贱于吴。全家又鼓浮江楫,每月平添赁屋租。暑雨过时剔苔藓,秋花缺处补萱苏。高斋不为移居换,仍挂青芝山馆图。

客舍回旋已十霜,今来不算是他乡。天文本自同牛斗,禹迹何曾画土疆。风俗应随人变易,湖山亦似我颓唐。章门归路无多远,西望江流一线长。”[2]

嘉庆十九年(1814),乐钧的母亲去世。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在同一年乐钧抑郁而终。

2 家世考

乐钧有子名楠号苏生,诗笔有祖风,立志读书,常至达旦。据《彭兆荪序》:“元淑性不善治生,又耻以生事累朋旧,以是名益高、交益广,而境乃益困,困则一以诗酒自解,往往夜漏及四下则独饮,饮已复握管以写其高抗堙郁之气,如是者数年,而元淑疾矣。”[2]《听松庐文钞》:“橐笔江湖,为诸侯客,郁郁不得志,竟侘傺而终。”[3]从以上两则记载可以推测,乐钧由于科考屡试不第,再加上教育孩子不得当而又拉不下面子向邻居和朋友请教,导致其一生尤其是晚年过得很烦闷,常常是借酒和诗来发泄心中的郁闷。酒在古代文人的创作和生活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乐钧也是嗜酒如命,他的诗中有很多有关于酒的描写,作于嘉庆七年(1802)的诗歌《数日无酒十七夜泊英德县始沽得之饮罢作歌》:

“我生常服坡公言,我酒学佛有酒仙。今宵似到酒泉郡,痛饮那计囊中钱。对酒高歌欲起舞,昨不足今须补。兴兰忽复心自规,昨夕已过今何追。莫学宋子京,要将豪宴酬平生;莫学主父偃,倒行逆施畏途远。恣志穷欢计亦疏,酒星在天时有无。一年春雨复秋雨,花间几日鸣提壶。世上王宏亦稀有,五柳先生曾止酒。”[2]

《二更后温酒痛饮,汗发病愈,风亦遽止,复次前韵二首》:

“瘦骨当秋常畏怯,枯肠得酒又豪雄。山遥旧说回征雁,岸静初闻语候虫。隐与怒涛争起伏,狂吟奇句人高空。维摩示病真耶幻,自转风转顷刻中。

明河已挂星如豆,曲木初惊月又弦。半夜酒浮银杓满,一时身比铁城坚。穷途不堕参苓刦,病课惟参麴蘖禅。仍仗南风凌晓发,峭帆飞到领云边。”[2]

作于嘉庆十一年(1806)的《十一月二十日与钱献之(坫)彭甘亭(兆荪)沈狎沤(培)董晋乡(士锡)扬州郡斋小饮得句》:

“尚有冥濛色,淮东雪后天。鸿心寒更嫩,鹤骨瘦逾坚。败叶攒高行,孤花宿冷烟。平生牢落感,常在酒尊前。”[2]

《往金陵与诸公痛饮为别》:

“醉中无所适,夜出城南关。登舟万星暗,淮水鸣潺潺。适来正如梦,把酒酬双鬘。停杯独起立,四座欢笑颜。问我亦何为,往看金陵山。良朋有心约,千里行当还。此行当短行,记取新月弯。梦中倘欲见,相待梅花间。”[2]

作于嘉庆七年(1802)的《贵溪酒肆》:

“酒楼斜对藐姑山,三度来看鬓欲斑。记傍古墙骑竹马,知从何数觅金环。寒禁驿路霜侵骨,醉上征车泪满颜。回座芗溪横渡处,碧流西去绕乡关。”[2]

从以上关于酒的诗歌中可以看出,酒不仅是乐钧跟文友交流感情的一种道具,也是从中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更是其失意时用来麻醉自己的一种“良剂”。

据乐钧的诗文集可知,乐钧由于常年漂泊在外,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主要落在他母亲和妻子的身上。他的妻子是一个贤惠、知书达理的知识女性,这要得益于她是出身于富甲一方、讲究仁义孝道的名望之家:“王氏昔盛时,富厚甲乡里。四世同一堂,孝慈亦鲜比。”[2]他的岳父王痴山是一个在当地声望很高、传奇式的才子:“外舅奇杰人,文章励志节。弱冠青一衿,著书忘岁月。”[2]他的岳母则是一个通情达理的知性女人:“令女未归我,闻姑明且贤。”[2]而乐钧出身于贫苦之家,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王痴山把女儿嫁给乐钧是承受了很大的社会压力:“忆昔初论婚,我时实童騃。舅独夸我才,旁人颇疑骇。姑心曾不然,即许无留待。亲邻今笑之,前误嗟难解。”[2]在等级森严、封建思想盛行的当时,有这等思想开明的家庭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儿一般来说也是通情达理、知书达性的。写于嘉庆十七年(1812)的《送四儿少英入学》则对乐妻及其儿女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汝以兄为率,汝以母为师。汝兄劝可效,汝母通文辞。忆我入学始,亦当七岁时。因循至老大,欲学嗟已迟。汝虽幼且鲁,蒙养今其基。铢寸且积累,秀玩宁欲知。百鸟异毛羽,飞翔皆可期。长林秀万木,各自成柯枝。我严汝或畏,汝母导以慈。祖母怜汝极,慎无倚娇痴。”[2]

乐钧共有儿女五个,生卒年月不详。除了四儿少英之外,还有女儿棠妮,一岁时夭折;长儿少华,即以上所提乐楠;二儿少林;三儿少壮。四个儿子当中,长子才华最高,他在教育弟妹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二儿少林四岁就夭折了。三儿少壮孩童时期就表露出过人的天赋,四五岁时就能诵读四书五经唐诗,因此长辈对他格外疼爱,而乐钧也对他寄于厚望,把乐家繁荣昌盛的重任寄托在他的身上。遗憾的是少壮七岁时也夭折了,三儿的去世对乐钧打击相当大,于嘉庆九年(1804)写有《哭三儿少壮五首》。孙辈当中,只有孙女礼贞,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两岁即夭折,骈体文集卷下《孙女礼贞哀辞》有记载:

“余孙女礼贞,生于故里,提携来吴,遘疾殇折,买地瘞之,在葑门内南园杨王朝之侧。其殇也,当嘉庆之戊辰七月廿二日,瘞以次日。计其生,凡二十有四月。呜呼!齿埒泽兰,惠同金瓠,感吴市舞鹤之痛,无河阳归骨之期,深可哀也!乃为辞曰:‘呜呼哀哉!身播稚龄,骨销客土,故鬼无亲,茕魂曷主,珠辉未扬,兰秀乍吐,慧眹萦肠,灵倪切腑,阖闾旧城,钱王废圃,烟白草深,松稀月苦,辞两亲怀,往宅兹所,何有之乡,无念两祖,呜呼哀哉!”[2]

[1]乐钧.耳食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4:3.

[2]乐钧.青芝山馆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14-686.

[3]许应荣,谢煜.地方志·抚州府志[O].清光绪二年刊本影印本:127.

[4]张仁清.骈文观止[M].台北:台北文史出版社,1986:37.

[5]张应昌.清诗铎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521-522.

[6]丁绍仪.清词综补[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6:453.

[7]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8:13054.

[8]王钟翰.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5941.

Textual Research of Yue Jun’s Life and Family

OUYANG Wei-hua
(Humanities College of Kaili University,Kaili556000,China)

Yue Jun was a writer in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Scholars study mainly Yue Jun’s Poetry,lyrics and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and sofar,no speci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f his life and extraction.This paper tries to do textual research of Yue Jun’s life and extraction.He was born in the 31st year of Qianlong Period(1766)and died in the 19th year of Jiaqing period(1814),Yue Jun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and his wife was a daughter of Wang Chishan who was a legendary wit and enjoyed great prestige.They had four sons and a daughter.

Yue Jun;life;extraction

I206.2

A

1674-3512(2011)01-0014-04

2010-12-11

欧阳伟华(1978—),男,江西安福人,讲师,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古代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嘉庆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嘉庆的日子为何很郁闷
追踪“时间之剑”——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