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探究

2011-08-15 00:52李宝航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诚信大学

郑 直,李宝航

(长春师范学院学生处,吉林长春 130032)

2001年9月,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第四条“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1]具体明确了对于学校以及学生的道德与诚信的要求,使诚信脱离道德范畴。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与人的交流与交往日益增多,在利益的相互作用下,许多原本局限在某一领域的问题被无限放大,诚信问题就列于其中。隐瞒欺诈、伪劣假冒、弄虚作假……这一系列极端现象的出现不仅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灰色帷帐。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诚信问题的侵扰。而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表现更是具有自发性、隐蔽性、潜在性特点,致使问题近于在无管理状态下肆意生长。

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诚信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师范类院校是为祖国建设输送基础教育的重要机构。“教师所肩负的使命的责任与使命要求教师群体成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先导和表率”[2],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尤其是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类大学生,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大学生的诚信衡量标准千差万别,对于诚信的认可程度与有明显差异。对于大学常见的诸如考试作弊、求职履历添加虚假成分、就业签约不理智和盲目签约毁约、论文剽窃问题以及日常行为中的不诚信等问题,学生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其中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体制问题和学校教育的弊端,具体原因如下。

1 大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1 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不协调,应试教育影响深远

教育方针的制定应符合整个教育的开展与社会的需求。这里的教育方针特指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对于教育政策的基本概括。教育方针也是影响教育体制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育体制为“公办民主”,即以国家办学为主,吸收个人资助,从而完善教育发展。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形式也日趋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后,教育的开展更是在先进思想指导下进行的。[4]

虽然素质教育开展了近30年,但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其影响依然深远。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甚至是“高分无能”的现象。

近年来,大学连续扩招。大学生的层次出现了多元化,其中不乏高分低能之人。由于大学的教育与模式与中小学有明显差异,因而,许多学生为求高分,为了所谓的“不挂科”就开始了作弊的行为,学生的诚信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2 教育体制的模式化不能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当下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集中表现在“书本化、模式化”。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学校给予学生的实践机会极少,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低。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又日益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许多企业要求应届大学生拥有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这就在无形中使学生诚信缺失扩大,集中表现在虚假简历和虚假证书上。许多学生为使自己在就业招聘中有亮点,不惜制造大量的虚假信息,希望在虚假信息和虚假证书的包裹下获得工作。资料表明:80%的应届毕业生在简历中注明自己在大学中担任学生干部,35%的英语未过级的学生考虑购买虚假证书。这些所谓的诚信问题,无不反映出当下严重的教育体制问题。

1.3 学校教育中的就业指导不到位,违约现象屡见不鲜

迫于当下形势,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或继续深造。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又害怕考研失误继而错过就业时机,就选择了一面考研一面签约。当顺利读研后,这部分学生多数选择了毁约。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似乎明智合理,但事实上却存在如下隐患:

(1)学生在选择抓两点时势必不能重点集中,对于专心学习极为不利。

(2)抓两点的学生不会在乎就业层次的高与低,这造成学生就业层次偏低,不利于学生与学校的发展。

(3)毁约会造成就业单位对于学生诚信的怀疑,为以后学生就业埋下隐患。

此种诚信缺失出现的原因很多,就业指导的不及时、不适用是一大重要因素。就业指导部门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高层次就业,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诚信缺失的发生。

1.4 思想教育单一化,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而在当今大学教育中,思想教育的真正意义没有真正地落实,只存于表面。思想教育的内容陈旧,结构单一,形式枯燥,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比重较轻,致使学生不能真正地加以重视,也造成了大学中的诚信教育未能真正地得以推广。

1.5 家庭及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市场经济奠定了强国之路的同时也催生了诸多不良风气。而大学又是开放的,许多不良风气也逐渐进入到校园之中。论文剽窃、信息虚假之类的问题愈演愈烈,而大学生对于此种现象大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致使问题不断加深。

2 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途径

诚信问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必须将教育改革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

2.1 立足教育现状,坚持以人为本

在学校教育的开展中,应整体把握教育现状,分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如:改革大学的教学制度,将学校的考试简化,淡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避免学生为分数而放弃诚信;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加大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更适应社会需要,做到有实力、有能力,避免伪造虚假信息。[5]

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制,敦促学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摆脱“靠简历,表实力”的陈旧观念。

2.2 完善就业指导,明确奋斗目标

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尤其是对大二大三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就业思维和就业观念,明确就业目标,不盲目、不偏激。对于学生签约情况严格把关,减少不理性、不合理的签约情况的出现。

2.3 培养诚信氛围,加大思想教育中诚信培养的力度

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大学教育极为重要,也是大学诚信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抓住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完善思想教育中的诚信板块,使学生了解诚信的真正意义;

(2)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3)加大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宣传,建立健全诚信奖惩制度,使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意义。

3 结语

我们应看到,诚信问题是在时代发展中伴随而生的,因而必然会在发展中得到消化和解决。大学生的诚信尽管出现一些问题,但大学的整体氛围是好的。因而,高校教育应站在相应的高度上全面地统筹规划,实现高校的实用化、社会化。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北京:人民日报,2001-10-25.

[2]刘芳.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44-46.

[3]杨敏.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15.

[4]洪跃雄.诚信辨析[J].江汉论坛,2006(2):4-6.

[5]苟朝莉.关于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的思考[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05:22-23.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诚信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