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环保模范城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2011-08-15 00:53李建华
重庆行政 2011年4期
关键词:重钢大渡口区环境质量

□ 李建华

创建环保模范城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 李建华

重庆市大渡口区因重钢而生,因重钢而立,其经济结构、城市形态和社会结构与重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重钢的环保搬迁,意味着大渡口重钢时代、重化工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大渡口的城市功能、产业形态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而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园林绿化等诸多方面内容,给我区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和载体。因此,大渡口区委、区政府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思考,认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不仅是国内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大渡口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历史的责任。

启动创模以来,大渡口区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重点,下决心淘汰落后污染企业,出重拳整治次级河流,尽全力改善空气质量,大规模营造绿色屏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创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初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此,大渡口区以重钢搬迁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无污染可循环的低碳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休闲等,打造生态型产业集群。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建设理念,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工业园区,建桥工业园区被国家绿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成为全市首个“园林式工业园区”和“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之一,真正实现“产业保护环境、环境促进产业”良性循环。201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70亿元的同时,大渡口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存量分别较2005年下降23.8%和17.4%。

——空气环境质量再创佳绩。强力推进“蓝天行动”。加强月度目标控制,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控制。加强控制污染预警,一旦出现连续环境空气质量有可能不达标的情况,立即发布全区空气污染预警。积极开展尘源督查工作,每周对我区境内建筑、道路、拆迁工地以及道路扬尘、车辆带泥上路等尘污染源开展巡查,并形成工作周报,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密监控空气质量波动情况,根据采样点前24小时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不达标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加大道路扬尘的防治,制定月道路扬尘防治计划,确保洒水的作业面和频次;继续加大整治城区煤烟污染工作力度,强化车辆密闭运输管理,严肃查处带泥车辆和冒装沙漏车辆。通过全区上下不断努力,2010年,空气环境质量Ⅱ级以上天数创纪录地达到300天,今年截止8月12日,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到208天,同比增加12天,主城排名跃升至第四,空气质量达到全区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次级河流整治成效显著。全力推进次级河流整治,强化了次级河流指挥部班子,落实2名区委常委、2名分管副区长组成次级河流指挥部领导班子,每周定时召开指挥部办公室会议,每半月定期召开指挥部会议,实行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双目标”考核。截止7月31日,伏牛溪河沿岸20座垃圾收集站已全部建成;红领巾水库、口袋沟水库清淤完毕,河道清淤5500米;3号垃圾场生活垃圾清运完毕;生态补水管道累计安装4.45公里,完成全长4.6公里的97%;跳磴镇污水管网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9%,全长5.7公里的三级管网完成总工程量的89%。工业整治方面,完成次级河流工业污染源整治目标357家中的317家,完成率为88.8%。通过整治,2011年6月,伏牛溪河、跳磴河出境口断面COD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38.04%和26.8%,氨氮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8.0%和13.3%,大渡口区两条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大渡口区按照“一寸宅地一寸绿、半城山水半城园”的理念,编制完成了全市首个绿色空间规划,提出“公园大渡口”建设目标,并将其作为创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实施。坚持“种大树、种好树”,加快“两带七廊四十二园”建设,努力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和“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月月赏花、四季闻香”的城市风貌,大渡口城市形象焕然一新,提高了品质,提升了形象,打造了品牌,做出了亮点,城市更加生态宜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6.89平方米增加到17.29平方米,区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46%,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2010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重庆市林业局颁发的“重庆市级森林城市”称号。

——城市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面开展“宁静行动”,从控制噪声源头入手,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结合创模工作要求,明确了宁静行动工作方案、整治项目、资金投入和监测规范等内容,重点对建筑、交通和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实施整治,确保了大渡口区近三年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加大了建筑工地噪声管理,建立了24小时投诉接待制度,安排专人处理夜间环境噪声投诉。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对新、改、扩建的项目,严格将防治噪声污染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和 “三同时”内容,对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新建项目,必须经环评审查同意选址建设,工商部门方可办理营业执照。通过努力,我区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达到52.9dB,与“十五”期末的54.6dB相比下降1.7分贝。城市声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环境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大渡口区成立区创模宣教工作组,组建“创模义务监督员队”和“创模义务宣传队”,出台创模宣教工作方案,在市、区有关媒体开辟环保专栏,宣传环保先进典型,设立环保曝光台;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节日,组织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大型图片展、发放环保购物袋等宣传活动;全方位开展创模宣教“十进”活动,提高宣教工作覆盖面;设置创模宣传牌3000余个,户外创模公益广告8000余平方米,发放宣传画1万余张,宣传画框1千个,宣传资料6万余份;在辖区各类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黑板报等开展创模知识宣传并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确保每学年环境教育至少12课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创模进行专项视察调研,组织居民、学生和投诉者参观创模环保重大工程,参与污染调查和执法,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认知环保、理解环保、参与环保和支持环保,在全区形成了“人人重视生态,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环境保护是大渡口区推进经济、社会、城市转型,建设“生活品质之城、新兴产业之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此,大渡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模工作纳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特别是创模工作开展以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定》、《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区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建立了创模工作例会机制、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创模督查督办机制,细化了各部门分工,完善了创模工作问责和奖惩办法。同时将创模工作纳入全区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完成创模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通过种种环保举措,大渡口环境管理的统筹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创模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事关发展大局,任重而道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逆水行舟的顽强,愚公移山的恒心”,举全区之力,全力以赴,全面完成创模各项任务,为将大渡口区建设成为“生活品质之城、新兴产业之区”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作者:重庆市大渡口区环保局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重钢大渡口区环境质量
雪公主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渡口区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这里保存着重庆的钢铁记忆
大渡口区科协开展科普联合行动
大渡口区科协开展历史文化科普讲座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搭个舞台与历史对话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重钢3号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