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EAP

2011-08-15 00:51陈汉白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用途英语专业词汇

陈汉白 杨 波

(昆明医学院外语部,云南昆明650502)

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EAP

陈汉白 杨 波

(昆明医学院外语部,云南昆明650502)

国外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专业用途英语研究,虽在改革开放后,也被我国的英语教育专家介绍引进中国,但是至今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学的重点还在大学英语教学上,二是老师学生均是谈到专业用途英语就色变。本文重点分析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重复性,从而指出今后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是专业用途英语。另外本文将论述专业用途英语的真正涵义,说明应该在各高校开展的其实是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比专业用途英语更容易、用途更广。各学校和出版社应该在这个领域开始大量研究和努力。

专业用途英语ESP;普通用途英语EGP;职业英语EOP;学术英语EAP

一、背景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们不停地对它提出希望,进行改革。郑树棠教授(2009)就在《外研之声》上发表了《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一文,对这整个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读完全文,不仅感慨教育家们的孜孜不倦与钻研精神。但是回到现实中看看学生们的学习成效,却又难免感叹大学英语教学的无效。

2010年7月23至25日,外研社在广西南宁组织全国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一个教学研讨会;会上各位名家和教学精英们各抒己见。其中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就针对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富有启示性的讲话。蔡教授用很多生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败:全国各地的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在进入大学后,英语没有提高,甚至反而下降;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没有获得新的知识。随后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行专业用途英语(ESP)教学的蔡教授再次提出大学英语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ESP。

二、现状

几乎在所有英语教学中,我们都可大概把教学分为一般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业用途英语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二战以后,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旅游、科技交流都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进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也日益得到加强。针对不同领域进行重点不同的英语教学成为必然,于是ESP与20世纪60年代正式成为国外教育家们的研究方向。

EGP很容易理解,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普通日常交流;我国的英语教育基本都遵循这个要求。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根据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由此可见,教育部对于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其实差不多,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日常英语交流能力;这是属于EGP的范畴。再从实际内容来看,中学阶段学生已将所有语法学完,大学英语任何一本课本中都没有关于语法的进一步学习。而就单词来看,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程度较好的高中毕业生单词量应该达到4500,即使是普通学生也应该有3300。而大学《课程要求》规定大学四级考试的单词要求量也是4500。这样看来我们应该赞同,在中学进行了六年学习之后,再到大学学习两年,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大浪费。所以学生们认为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没有提高是完全可能甚至是正常的。

正是这些原因不断促使大学英语教师们开始真正思考大学英语以后该走向何处。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该有所改变。既然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交流,那么大学英语的重点就应该转移到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学习上来。

在郑树棠教授的文章中,郑教授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英语教育学家中就有了一大争论,其焦点就是大学英语到底应该是EGP还是ESP。当然以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条件有限,学会日常英语就算是较高的要求了。但是进入21世纪10年后,当英语教育已经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今天,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向ESP的方向发展。

每当谈起ESP教学,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老师都会谈虎色变。“专业用途英语”,一听这个名称就让人失去自信。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更不要说用英语去教授另外一门学科了。

其实这样恐惧是源于大家对ESP没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

三、大学英语与专业用途英语的区别与关系

1.文献回顾

Hutchinson(1987)指出EGP和ESP教学在理论上没有丝毫区别,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不同。

根据英语教育家Ann M Johns(1988)的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一文,90年代以前ESP就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主要从句子层面进行研究。他们发现ESP文献中常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模式化的表达方式和有限的词汇与连词(Johns 1988)。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的重点变成了对整体文献论述的结构和作用分析。比如他们通过研究48篇科技文献,发现它们的结构都是首先告知研究课题的中心问题,或者该课题现有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然后总结之前的研究,接下来介绍自己当前的研究。接下来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的研究有很多内容上和研究成果上的重叠。但简单来说第三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在一个目标情形(target situation)中的口语交际语言系统。第四阶段语言学家正式开始对ESP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指出ESP其实应该是个课堂活动。Johns(1988)还对ESP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根据她的研究,ESP可以分为职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和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而EAP之下还可以分为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Technology)和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other than EST)。前者强调知识,后者强调能力(蔡基刚2010)。

这样看来ESP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研究某个专业词汇如何说。它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模式,一直在所有专业文献中都出现的时态、句式、语态、用词以及篇章结构上的共同点。

对于职业英语EOP来说,其典型代表就是商业英语EBE(English for Business&Economics)。EBE是ESP领域最成功且具有最长历史的一门学科(Yates 1977)。在我国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也具有多年历史。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学习课程,也会发现,其实就商务英语而言,专业商业词汇占的分量并没有多少。商务英语中使用的单词基本都是日常英语单词;商业英语的重点其实是教大家如何用日常英语表达商业活动中的正式说法。

2.EAP的重点是什么?

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West在1953年列出了普通应用英语单词(Gena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该列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为全世界语言教育权威认可。Michael West(1953)在研究了各个方面英语阅读材料,认真分析了多达五百万单词后,认为在GSL中列出的2000多个单词是英语学习者首先应该掌握的高频词汇。Nation and Newton(1997)认为这两千多个单词占据了任何领域任何书籍中任何一页内容的85%。在GSL后,1990年语言学家们又整理出了一份学术单词表(Academic Words List)。该表中有约570个单词。语言学家认为它们占据了一般学术性材料中的另外8%。也就是说掌握了GSL和AWL,人们就掌握了几乎所有阅读材料中的93%;剩下的7%是各个领域的专业词汇。相信大家都会赞同没有人能够把电子行业、医学领域、法律方面等等各个行业的专业词汇学会,而且也没有必要。真正的专业词汇可以由学生学会自己专业后,在能够很好理解中文的基础上再去自己努力。

但是对于所有领域都存在、可用的8%的学术英语词汇和学术文献表达方式和文献结构,是可以在大学进行普及教育的。所以EAP才应该是大学英语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正是由于大家没有搞清楚ESP中什么是可以教授的,什么是有一定难度的,才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畏惧心理。

语言学家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指出商务英语又可分为普通用途商务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用途商务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一观点用于很多学科中。比如医学英语也可分为普通用途医学英语——任何科室、任何病症描述都可以用的医学英语,和专业用途医学英语——各科室特殊术语。我们的研究教学完全可以进行几步走,首先迈出EAP的一步,让学生利用中学EGP英语的基础,开始接触文献,学习专业表达方式。

四、教学实践

笔者大学阶段专业为医学英语专业,现在医学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育,并有过两年的参加援非医疗队翻译工作经验,从教过程也参与过对医院医生的医学英语培训工作。因此笔者将重点以医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说明。

回顾大学阶段在原华西医科大学进行的医学英语专业学习,学生进校基础英语的学习与其他外语学校一样,精读、泛读、听力、文学、翻译、口译、文化和新闻写作都是必修科目;最后同样要进行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但与其它英语专业不同的在于学生在大一大二必须接受专科医学课程的学习,学习的主要科目包括解剖、病理、生理、微生物、药学、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具体分科后的妇科、儿科或者骨科知识是不学习的。大三正式开始医学英语课程学习,一言以蔽之,其实相当于用英语把基本的生理学、解剖学之类重新学习一遍。大四开始设有医学文献翻译课程,对学生进行医学文献常用词汇、表达方式和句式的教学。如果用ESP来进行归类,这样的课程应该算是介于EST和EAP之间。

于是笔者在援非医疗队的翻译工作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进行查房、会诊或者手术时,问诊、描述病情等一般情况的阐述是由翻译完成;医生们觉得不知怎么开口,如何组织句子。而一旦遇到专业术语,比如骨科中各种钳子的名称,皮肤科里各种中文都难于理解的病名时,医生们就信手拈来了。同时各个科室之间的医生并不知道其它科室的英语专业词汇;比如皮肤科的医生就不知道泌尿外科病症的英语术语如何说。

这样看来医学英语专业学生就比其它人多学了8%的医学学术英语,也就是普通用途医学英语。各专业科室的医生分别只知道自己的那7%专业词汇,也就是专业用途医学英语。医生们说在他们常年的工作和医学文献学习过程中,专业词汇是他们最敏感、最容易学的内容;甚至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所有科室通用的英语结构和句型,则是他们平时没有学到,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

同样在对医院职工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医生们最常用的问诊用语,比如“你小便如何?”、“你需要住院治疗”、“请使用XXX药膏”这些语句,不经过学习,医生是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而一旦经过学习,他们都感慨其实都是日常用词。如“你需要住院治疗”一句,正式英语表达应该是“You should be admitted into the hospital/hospitalized.”,不学习是不知道要用be admitted into/hospitalized这样的词的。而这样的词句其实就是EAP的范畴。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我们条件不太成熟的时期,先开展EAP普通用途专业英语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蔡基刚教授(2002)指出应该对属于EGP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压缩,适当加入专业英语学习内容。现在各出版社也在重点研究专业英语教材。在2010年7月南宁外研社的研讨会上,出版社就向大家展示了刚编好的专业英语教材系列丛书,有电脑英语、饭店英语、旅游英语等等。但是这些教材如果独立作为普通大学英语教材,学生可能会有枯燥之感。如果能够在现有的使用反响很好的大学英语教材基础上,每个单元加入一点EAP内容,不仅局限于某一个专业领域,重点在“学习技能的教学,如听课记笔记、准备长篇发言、从网上搜索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等,能够用正确的语体撰写学术论文等”(杨慧中2010),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把英语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五、结论

避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复是老师学生及教育部共同的期望。能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杨慧中2010),是现代大学生的心声;同时是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在认真对英语教学分类进行了解后,以能力为重,对专业知识要求不多的EAP是符合当前的一种教学模式。新的大学英语方向应该是让学生利用中学EGP英语为基础,不断学习学术英语。

Academic Words List.1990.

Johns.A.M.(1988).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A].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Second Edition[C].Heinle&Heinle Publishers.

West.M.(1953).Gena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教育部高教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郑树棠(2009).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外研之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10-06

猜你喜欢
用途英语专业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DNA的奇妙用途
用途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