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
——以酒店英语为例

2011-08-15 00:51钟宝霞赵庆红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宾用途英语课程

钟宝霞 杨 纾 彭 杰 赵庆红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特殊用途英语课程设置
——以酒店英语为例

钟宝霞 杨 纾 彭 杰 赵庆红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红河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各行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各行业对于以英语为媒介的言语交流能力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大学ESP课程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支持,ESP课程的开始必能满足于地方社会的需求及学习者自身及其相关的专业英语学习,从而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ESP教学;通用英语;专业英语;社会需求;学习需求

1.地方经济发展与特殊用途英语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深入,社会对于能协助国际交流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英语作为国际间的交流语言也越来越重要。从通用英语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已满足不了实际交际的需要。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也称专门用途英语)是以某一职业或者专业相关的、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迎合学生专业学习、研究和以后工作的需要,而ESP的特定性就迎合了这种需要,因而目前在大学的各类带有ESP性质的选修课大受欢迎(章文君,庞继贤2006)。ESP的学习者大部分来自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专业工作人员,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他们必须强化本专业领域的特殊用途英语(陈莉萍2001)。大学开设的特殊用途英语课程必能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对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供充分的语言保障。

1.1 特殊用途英语的含义

ESP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手段建立在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与原因的深入了解上,它以学生学习的特定性和明确的原因为指导。ESP课程使学习者能够在目标环境下正确,充分地使用他们所学的英语。因此,ESP课程的设计一个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首先要了解目标环境及环境下的语言特征的需求分析(Hutchinson&Waters 1987)。

由此可以看出,特殊用途英语课程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是以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和依据从而制定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

1.2 红河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特殊用途英语的需求

红河州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以哈尼族和彝族为主。它自然资源丰富,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绚丽多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云南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红河州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目前,红河州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加快,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初见成效,对外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与周边国家在社会领域、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开发、进出口加工及贸易、国际物流业、旅游文化产业等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红河州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战略思想加强了对国际交流通用语——英语的需求。在各个行业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考察、对外的接待等对英语人才也有更高和更大的需求。特殊用途英语(ESP)是以学习者需求为课程设置出发点和准则。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与特殊用途英语有着强烈的需求关系。红河州各行业英语的需求使大学英语课程必定要做出一些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2.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是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特殊用途英语(ESP)课程设置的相关要素:即学习者的需求、语言使用环境的需求(即服务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了解目标环境及环境下的语言特征的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关键。Evans和St John(1998)也强调当代的语言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英语用于交流的商业背景。由于红河州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作为对外接待的窗口——酒店具有较好的案例调查代表性。本研究项目主要是以红河州旅游地区涉外宾馆酒店英语的使用和培训情况调查为例,使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语言需求,从而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步骤等方面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依据。

2.1 研究的对象

本项目主要是以调查蒙自、建水、河口、元阳的涉外宾馆的员工酒店英语的使用及培训情况,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据数据,研究在当前地方经济发展下,红河州涉外宾馆员工的英语水平,实际的交际能力,受过的英语培训情况,探讨如何使特殊用途英语教学(ESP)能够真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反映目标环境下的真正英语需求,从而以此为依据建立和完善特殊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

2.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研究,在蒙自红河官房大酒店、建水临安酒店、元阳云梯顺捷酒店、河口国际公寓发放调查问卷共计80份,每酒店20份,全部回收。问卷主要面对酒店一线员工,包括大堂,餐饮及客房;并对各酒店的大堂值班经理进行采访,以获得较为完整和全面的数据。

2.3 数据分析方法

ESP课程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需求分析(Hutchinson&Waters 1987)。束定芳教授(2004)把需求分析定义为“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这与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观点大致一样,虽然在论述上各有不同。本次问卷设计是以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ESP课程设计的构建框架为依据。他们认为,这种需求分析主要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在进行目标分析时,主要涉及到的有:1)需要语言的原因;2)使用语言的目的;3)教学内容;4)使用语言的场景;5)使用语言的时间。在进行学习需求时,主要涉及到的有:1)学习者学习语言课程的原因;2)学习者的学习方法;3)教学资源;4)学习者的特点;5)学习的场景;6)学习的时间。本问卷的设计就是以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为设计的指导,问卷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即学习者的特点)、语言使用的目标需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三个部分。问题1-3是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即学习者)特点,4-9是目标需求分析,10-22是学习需求分析。问卷数据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阐述说明。

对酒店值班经理的采访问题见3.4。

3.数据讨论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问卷问题:

(1)我的学历是

A.初中 B.高中 C.专科 D.大学E.其他________

(2)在我接受过的教育中,我曾学过英语。

A.是 B.不是

(3)我可以用英语和外宾进行简单的交流。

A.是 B.有一点 C.不行

在80份问卷中,受调查者的学历普遍为高中和初中(86%),89%的人都曾学过英语,64%的人认为自己只能与外宾交流一点点,而肯定和否定自己不能够和外宾交流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18%与19%,其中一份未作答)。由此可见,大部分的酒店员工都曾或多或少地学习过英语,无论他们学历如何,但是对于和外宾用英语交流就显得信心不足,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英语交流不够顺畅自如。

3.2 目标环境需求分析(社会需求分析)

问卷问题:

(4)员工能够使用英语和外宾进行基本交流是我们酒店员工应聘的要求之一。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5)对酒店而言,和外宾能用英语交流并提供服务是酒店高服务品质的一种体现。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6)员工能够使用英语和外宾进行基本交流的酒店在同类酒店里会更具竞争力。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7)虽然红河州地处偏远,但是它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日益前进的经济发展及对外合作交流,可以预见在将来会带来更多的外宾,因此,在酒店工作懂一点英语还是很有必要的。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8)在酒店里上班,一些关于酒店用语的特殊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还是有必要学习的。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9)酒店英语和一般的通用英语是有所不同的。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超过一半的人(54%)认为能用英语交流是酒店的应聘要求之一,对于问题5、6、7、8、9的回答超过9成的人都选择了A,也就是说,90%以上的员工认为使用英语的原因和目的是因为英语是社会竞争的需求,是酒店高竞争素质高的一种体现,也都能预见到在将来英语在他们职业中使用的前景,并且,他们对于酒店英语与普通英语的不同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看出,对于酒店英语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

3.3 受调查者学习需求分析

问卷问题

(10)如果酒店能集体培训一下酒店英语,我会对此很感兴趣并积极参加的。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1)我认为我目前的岗位还是应该懂点英语的。

A.是的 B.有点C.不是

(12)学了英语,如果能够有一个相关的证书,对我找工作而言也比较有优势。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3)在酒店里如果碰到外宾,能够用英语和他/她交流让我感觉很自信,也很愉快。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4)懂英语能够让我在酒店领域找工作时更具有竞争力和优势。

A.是的 B.有一点 C.不是

(15)如果能得到酒店英语的培训,我希望所用的教材是比较真实的,和我实际工作的场景(酒店)结合比较好一点的。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6)如果能得到酒店英语的培训,我希望所用的教材是具有一般语言交流普通意义的教材。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7)如果能够有机会学习一下酒店英语,我希望老师能够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大纲和编选实用的教材。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8)在英语上,我听和说比较困难,读和写相对而言要好一点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19)学习英语,我比较注重实用性和交流性。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20)学习英语,我比较注重语法和词汇。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21)如果能够有机会学习一下酒店英语,我希望能够多一些实际的操练和交流,而不是一味学习课本。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22)我希望得到的培训是周期性的,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由组合间断学习。

A.是的 B.有点 C.不是

问题10-22是关于受调查者作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的。问题10-14是学习课程的原因;15-21是关于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及学习特点的;22是关于学习的场景及学习时间的。超过80%以上的人对于问题10-14的选择都是A,也就是说,他们对于酒店英语的学习持积极的态度,认为能够掌握一定的酒店英语在工作中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能够让自己更具有工作的自信。在对于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及学习特点的调查上,除了问题18与问题20,其余的有80%以上的人选择了A,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人希望酒店英语的教学注重实践性和交流性,所用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和学习者的实际相结合,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问题18与20主要关注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问题18有45%的人选择了B,意味着将近一半的人对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还不是太了解和确定,23%的人能肯定自己的读写能力要强一些,31%的人肯定认为自己的听说能力要好于读写能力。问题20有51%的人比较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问题22有78%的人选择了A,表明大部分人希望酒店英语的培训具有连续性,时间上具有灵活性,能够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3.4 酒店大堂经理采访数据

对于酒店大堂经理的采访由5个问题构成:

(1)请简要介绍一下酒店的情况。

(2)酒店员工能用简单英语和入住外宾进行交流,你认为这是一种酒店高品质服务的体现吗?

(3)对员工进行一定的酒店英语的培训,你认为是有必要的吗?为什么?

(4)在员工对英语的使用上,你更看重什么,口语交流还是笔头记录?

(5)若员工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在录用时是否在同等条件下更具有优势?

通过采访反应出酒店全部都是3星以上的涉外酒店,都有外宾接待,特别是到旅游的旺季,外宾接待特别多。他们都认为酒店员工能够用规范的酒店英语和外宾交流是酒店高服务品质的体现,4个酒店都在对员工进行过英语培训,但是在教师的选择,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上不太了解,以至于效果不是很好。4个酒店都比较看重员工的口语交流,并且对于前台服务员的英语要求比较高,希望能有一个公共英语等级(2级)考试的证书,这样在录用时就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4.调查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

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强调的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大学英语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而ESP课程在大学英语中的引入,无疑为实现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创了道路。学生在基本掌握通用英语的语法、词汇及句式后,就会对英语与专业学习的结合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以后英语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中的作用也更为看重。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设ESP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第一步就是要作需求分析。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

4.1 ESP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问卷及访谈数据表明酒店及酒店员工都有使用酒店英语的需要。酒店的员工一般都学过英语,具有一定的通用英语的基本知识,若当地大学能适时提供一些酒店英语的培训课程,在时间与周期上考虑学习者实际,一定能促进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一直以来的通用英语的授课模式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信息交流对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英语交流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闫素萍2006)。因此,适时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是对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的有益改革和补充,它依托课程教学内容来实施语言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有效地衔接了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

4.2 ESP的课程设置

ESP课程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有益补充。学校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一,可以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次教育。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在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后直接选修ESP课程,满足他们较高的语言要求。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在修传统的通用英语的课程时或者课程后,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修ESP课程。ESP课程与通用英语都应纳入大学英语学分计算。

4.3 ESP的教材及教学方法

调查数据也反应出学习者对于ESP课程要求教材要接近于工作的场景,要注重口语的交流。由于ESP课程是直接以专业为教学内容实现语言教学,因此它的教材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在进行比较后,选用已经出版的ESP教材,或者可以自己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后自编,或者从网络下载汇编一些教材,也可以深入该专业相关行业了解具体情况后自编教材。在授课中一定要突出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创设情景实施语言教学,有条件时也可以带学生进入相关行业进行语言实习。课堂上要体现语言的交流性,要注重该门ESP的语体特征,强调互动,加大语言输入,看重语言输出,使音、像、字、景及活动有机地结合。

4.4 ESP的师资

调查数据显示酒店在组织英语培训的教师资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ESP课程不同于双语教学。它的目的是实现语言输入,专业知识不是授课的重点。因此,教学内容的专业化不会太强,但要求教学的专业语言要具代表性。这就要求教授ESP课程的教师要对该门课程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熟悉该专业的语体特征。国外对于ESP的课程目前大多数还是采用合作教学形式。在我国,由于ESP的发展实践还尚处于初期,在师资、培训形式及设备等各方面都还有欠缺的情况下,合作教学应该是首选。合作的教学形式指的是专业人员或者专业课的专家与语言教师共同担任ESP的教学。这种合作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关系,它的有效性更取决于双方对于这种合作关系的处理程度。合作教学的关键在于ESP教师对于他们各自在课程中担任的角色和责任要建立清楚的指导原则(Hutching&Waters 1987)。在合作教学中,语言教师一般都是担任课程的讲授教师,而专业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专业知识提供咨询和实践案例。同时,Hutching和Waters(1987)也认为ESP的教师并不需要专门学习特定的专业知识,而是只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即对相应的ESP的课程内容较感兴趣、对于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清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ESP课程的教师素质是ESP教学质量的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于ESP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在的专业能力,能够到国内或者国外有资历的学校进行访学和进修,从而可以实现语言教师可以单独进行ESP的教学。

Dudley-Evans,T&M.J.St John(1998).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UP.

Hutchinson,T.&A.Waters(198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UP.

陈莉萍(1987).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根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12)。

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闫素萍(2006).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大学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的有效接口[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3)。

章文君,庞继贤(2006).ESP的特定性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11)。

2010-12-08

猜你喜欢
外宾用途英语课程
首迎外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DNA的奇妙用途
雪天,我送外宾下井冈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用途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书的新用途
经理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