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实践、进修与教师成长
——《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评介

2011-08-15 00:51赖丽华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培训语言

赖丽华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经历、实践、进修与教师成长
——《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评介

赖丽华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在本文是对Donald Freeman和Jack C.Richards编著的《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的评介。该书的15篇论文分别由欧洲、北美、亚洲和澳洲教学经验丰富的二语教师撰写。选取的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言教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认知探索过程以及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专业培训在上述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进修;个人经历;教学实践;语言教师教育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语教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外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这在客观上要求培养更多、素质更高的外语教师,而当前在职外语教师也需要继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系统介绍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专著极为匮乏,笔者在此拟向大家推荐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该书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教师进修和成长问题,对于我国广大外语师范生和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的面世为研究语言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和教育培训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众多的研究实例和有力的现实依据。正如两位编者在前言中所写的那样:“它是第一部正式的关于语言教学中教师进修问题的论文集”(Freeman&Richards 2002:ix)。接下来本文拟对其内容作简单介绍并进行述评。

2.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分析了个人经历对刚入门的外语教师成长的影响;第二部分着重探讨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的认知探索过程;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语言专业培训对于提高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第四部分是跋文,概述语言教学中教师进修领域研究的现状。编著者在序文中指出,“要更好地理解语言教学,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语言教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如何思考,他们如何提高”(Freeman&Richards 2002:1)。我们通过对书中各部分内容的阅读思考,就能从这些研究实例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2.1 入门:在学习经历中思索成长

第一部分有五篇文章,重点研究刚入门的新教师如何学会教学。教师个人语言学习经历、学校社会环境、同事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因素都会影响新教师的成长。这部分的研究实例从新教师或学员教师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在初次教学经历中的成长,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如何从学员教师学习的需要入手来促进他们的进修大有裨益。

在《语言学习者的自传:“观察期学徒”》一文中作者与其同事描述了运用语言学习自传来检验学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情况的研究。她们认为描写过去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经历对于揭示新教师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和他们坚持的教学理念具有很大意义。而论文《想象与现实:TESOL实习的紧张感受》主要关注了一位师范生的教学实习经历,剖析了她在实习过程中的成长。同样,《学员外语教师的知识增长》一文也是从学员教师的角度研究了他们已有的知识和在教师教育课程中所获得的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两位新教师则在《学会合作教学:在教学中共同学习》一文中描述了她们合作教一个毕业班西班牙语的经历,论述了合作和反思有助于增进她们对自身和教学的理解,揭示了在合作教学这样一个群体社会关系中,教师的知识体系在交流和实践中如何形成并发挥作用。最后一篇论文《学习如何教英语写作》开展的是个案研究,描述了一位新老师在引进新教学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她解决问题的对策。

2.2 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认知成熟

这部分包括四篇文章,它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探讨了语言教学实践,主要是关于专业知识的习得、教授不同层次学生的经历、教学方法和教学决策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发展教学技能的认知过程,从而使我们形成了对语言教学因素的全新理解。

论文《我不是典型的教师:成为一名西班牙语教师的故事》描述了一位具有教学经验的外语教师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摸索学会教授一门新外语的经历,研究了在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她个人的学科知识习得。《全新开始:从教成年人到教初学者》一文主要研究了六位经验丰富的外语教师如何面对一个全新的教学情况:教授成年新学员。她描述了这些教师已有的教学理念如何影响她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验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并带来观念变化。在《方法里包含了什么?》一文中通过描述英语高级阅读课的一个片断,分析了在教师解决课堂事件时教学情境和教师解析所起的作用。在本部分最后一篇文章《成人英语二语课堂教学决策》中,作者研究了影响英语二语教师课堂指令的因素。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是一个受信念、知觉、经历和环境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这项研究使我们对于语言课堂决策中隐含的教师观念和思想的理解更趋全面、具体。

2.3 提高:在教育培训中反思修正

这部分主要探讨教师学习的一个中心问题:即正规教育对于教师知识和教师课堂实践的影响。本部分的研究实例涉及教师教育与教师学习关系的方方面面:如关于观念模式和培训项目的研究;关于教师教育培训中某些特定教学实践的研究;关于教育培训对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不同影响的研究等等。

在《对经历重新命名/重新构建教学实践:发展对教学的新理解》一文中作者描述了一群学员教师如何把在职硕士学位课程班上学到的新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论文《在RSA认证培训项目中学习教学》则关注了一群教师在初期培训课上的经历及其对教师的影响。这项研究表明受训学员在教师职前培训中不仅仅只是对培训内容留下了印象,他们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影响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发生变化。《教师教育中合作对话的作用》一文说明在教师教育培训中,教师教育者可采用分组的办法促使学员们领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论文《培训中的反思:教学研究项目在培训英语二语教师中的作用》中作者探讨了在教师教育领域教学研究项目的地位。通过在教育学士课程中采用教学研究项目的实例研究,提出了在特定教师教育项目中采用行动研究的可行性等相关问题。《在香港课堂中学习英语教学:反思的模式》描绘了学员教师如何对他们的教学方法课进行反思以及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对所学方法的应用。而《当输入变为吸收:探究教师态度变化的根源》一文则进行了关于通过教师教育者介入、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课教学革新的研究,探讨了教师教育者与学员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对于学员教师自身发展及其未来教学所带来的影响。

2.4 跋文: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研究

Donald Freeman在文中首先回顾了语言教师学习领域的研究概况。他指出,长期以来人们虽然一直在学习如何教授语言,但是在这一领域中,极少有研究者关注教师学习发生的实际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隐含的知识和经验(Freeman 2002:351)。他在这篇跋文中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普通教育研究中与语言教师进修相关的有哪些研究先例?

(2)在语言教学教师进修领域建立一个研究框架需要明确哪些观念问题?

(3)在教师如何学会教授语言的研究中哪些是最有用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在这篇跋文中Freeman同时还讨论了教师进修研究的效度和进行这个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3.述评

尽管《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是一本论文集,但它在结构和选材方面都有周密的考虑。首先从结构上来讲,虽然15篇论文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但整本书的内容框架并不显凌乱。它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别从教学经历、教学实践和教育培训三个方面研究教师学习情况。而这三部分的编排同时遵从了教师实际成长过程的时间先后顺序,具有系统性,使读者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全书内容。第四部分是对语言教学中的教育进修研究领域总体概况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其次从选材方面来讲,编著者选择的论文从外语教师的多重视角来探讨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学习和发展,文章内容各不相同。这些论文特别强调教师个人的经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对于教师自我学习和发展作了细致入微的阐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于我国广大外语教师来说,可以参考本书的各种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找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进修》不仅编排合理,内容翔实,它对学员教师经历、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师教育培训的研究也给我们以启迪。该书的各篇论文通过对语言教学中教师学习过程进行多角度研究,阐明了教学经历、教学实践和教育培训对于形成和发展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深远影响。从国内学者在师资教育这一领域的研究来看,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剖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介绍,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内容(参见顾明远2003),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参见陈勇明,李其龙2003)等方面。

近年来,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已成为新兴的学术方向,已有部分学者开始探讨采用行动研究作为师资教育的新途径(参见吴宗杰1995;王蔷2001),还有部分国内学者开始着手于建构基于反思教学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参见郭英,谢名春2003),并且“已有少数师资培训教育项目在尝试这种以学员的学习和实践为基础的反思学习活动”(江晓梅2003)。吴一安(2008)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究了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顾佩娅(2008)则对一组中小学优秀英语教师进行了个案调查,解析他们的认知过程与专业成长。吴宗杰(2008)探讨了教师发展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提出有关教师的研究必须关注教师自身。许悦婷和刘永灿(2008)则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从教师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形成性评估知识。韩刚和王蓉(2008)以60名英语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职前外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

总的来说,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化领域的研究正逐渐兴起,而目前从职前和在职教师本人的角度对教师个体发展的微观层面进行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因此,本书对于当前我国的外语师资专业化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而对于促进广大外语师范生和在职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Freeman D.&Richards D.C.(eds.)(2002).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顾明远(2003).师范教育的传统和变迁[J].高等教育(7)。

顾佩娅(2008).解析优秀外语教师认知过程与专业成长[J].外语研究(3)。

郭英,谢名春(2003).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教育(9)。

韩刚,王蓉(2008).理解职前外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江晓梅(2003).英国当代语言教师学习理论综述及启示[J].外语界(1)。

李其龙,陈永明(2002).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蔷(2001).行动研究课程与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外语教师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

吴一安(2008).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3)。

吴宗杰(1995).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

吴宗杰(2008).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范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许悦婷,刘永灿(2008).大学英语教师形成性评估知识的叙事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2010-12-02

赖丽华,女,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外语培训语言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语言是刀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