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2011-08-15 00:51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海伦建构主义英语口语

王 琤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1.引 言

当今语言学领域存在着形式、功能、认知三大语言学流派,并各自孕育了众多的分支学派,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层出不穷,极大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到社会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和学生英语口语薄弱的极度不匹配,学生渴望有效提高英语口语的心声促使笔者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和好评。可见,建构主义教学观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分支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一堂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具体案例,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旨在更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2.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兴起是近20年来的事情。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J.)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学习活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扩充,即图式扩充,是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即图式改变,是质的变化。学习者就是通过不断适应“同化”和“顺应”,由较低水平的平衡持续不断地向较高水平平衡发展,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2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机械和被动地接收。而与之相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起促进者、组织者、发起者的作用,学生能动地利用各种条件,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具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种:① 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模式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实例为基础,选定的教学代表实例即为 “锚”(anchor),以此帮助学生构建认知图式,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抛锚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设计真实“宏观背景”的“锚”、围绕“锚”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最后消解具体的“锚”和进行效果评价。②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random-access instruction)。这种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的“弹性认知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认知。随机进入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③ 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根据欧共体“远程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其定义是: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教学模式源自于维果斯基(Vygotsky 1978)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他的辅助学习(assistedlearning)理论为基础,形象地借用了建筑行业的“搭脚手架”(scallolding)的概念,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最后,撤走“脚手架”。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预热(etudes)、探讨(exploration)和独立探索(excursion)。

3.建构主义口语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Zooming in: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秦秀白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第二册中的课文“Three Days to See”(《假如拥有三天光明》)开展的一堂英语口语课为例,说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抛锚式教学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Three Days to See”(《假如拥有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在课前,笔者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准备一个三分钟口头的关于海伦·凯勒的英文介绍。学生们显然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课堂展示精彩纷呈。有的组介绍海伦·凯勒19个月的时候不幸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并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没有放弃,自强不息;有的组介绍了海伦的良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有的组感叹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有的组惊讶又聋又瞎的海伦竟然能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台上学生侃侃而谈,配以PPT、照片、视频,海伦的形象在学生们心目中逐渐清晰、具体、深刻起来。

分析:这是一个课前的导入,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将介绍海伦设定为“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主动、积极的交际情境氛围中。建构主义(Piaget 1973)认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和建构者。教师应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引导、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发展口语运用技能。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活动,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完成对知识的构建”(范琳,张其云2003)。由此,学生们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地调动,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激发,智慧可以被整个班集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3.2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random-access instruction)。

不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简单而机械地重复同一内容,而是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的挖掘“Three Days to See”(《假如拥有三天光明》)这课的口语素材,开展口语教学。应用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口语教学设计如下:①精讲文中一段海伦讲述自己在树林里散步时凭触摸“看到”的多彩景象。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谈论类似的话题,如“My Campus”(我的校园)。引导学生学习细腻、形象、生动的口语表达。② 重点讲解文中经典语句,如:The seeing see little.(能见者所见甚少)。It is the same old story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until we lose it,of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are ill.(常言道失去才懂得珍惜,生病才知健康可贵)。鼓励学生讨论、收集、并尝试创作自己的名言警句。③播放影片The Miracle Worker(《奇迹创造者》),并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影片中英文字幕有效地增加了口语的输入,影片的内容更是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有感而发的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感叹海伦学习语言的不易,有的感叹莎莉文老师的伟大,有的感叹人类语言的神奇力量……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分析:这是本堂口语课的主体。建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其中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应用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在各次学习的情境中会有互不重合的地方,而这将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教学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到其它概念。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且这种教学更加有利于对学习者语用能力、交际能力、思想的深刻性以及思维的严密性等语言能力的培养(Williams&Robert 1997)。

3.3 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随着本堂口语课的步步深入,水到渠成地引出要求每位学生完成的口头演讲任务——“If you only had one week left to live,what would you do in those seven days?”该话题紧扣课文,有趣却过于宽泛,学生往往不知从何谈起。教师可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其搭建“脚手架”,将该话题分成若干子话题,如: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如果让你和亲人、朋友说句心里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你目前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将学生分组,先讨论子话题,最后由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三分钟的演讲。

分析:这是本堂口语课的收尾之作。通过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概念框架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通过先小后大的步骤,逐渐建构起整体的概念,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而达到深刻全面的认知。“Scaffold”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入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4.结束语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英语口语流利、兼具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上,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策略,其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指明了新方向。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丰玉芳2006)。突出了意义建构中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Kafai&Resnik 1996)。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能反映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型学习为发现型学习。把课堂教学 与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把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英语口语体系。实践证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Kafai,Y.&Resnik,M.(1996).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iaget,J.(1973).To Understand is to Invent:The Future of Education[M].New York:Grossman Publishers.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M.&Robert,L.B.(1997).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范琳,张其云(2003).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 [J].外语教学(4)。

丰玉芳(2006).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外语与外语教学(6)。

猜你喜欢
海伦建构主义英语口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