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域下“蚁族”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

2011-08-15 00:42许小美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蚁族毕业生群体

许小美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当代视域下“蚁族”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

许小美*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转型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变化、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狭隘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在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近年来“蚁族”现象引起了各界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了解蚁族的生存现状,分析其成因,关注并解决“蚁族”目前的困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蚁族;现状;成因;路径

“蚁族”作为一个社会新名词,源于北大博士后廉思的调查实录《蚁族》,特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与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这是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鲜为人知的群体,直到《蚁族》一书出版后,“蚁族”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才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蚁族”的生存现状

1.经济状况窘迫。蚁族在经济利益上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是贫困。蚁族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为主,而此类工作的稳定性不高,工资也往往比较低,这就直接导致蚁族的收入水平低。群体中甚至有的完全处于失业状态,全靠家里接济度日。“2010年全国蚁族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全国蚁族的平均月收入为 1900元左右,与 2009年的第一次调查相同,而蚁族的月支出却上升了,由2009年的 1670元上升为 2010年的 1867元。”[1]这意味着,“蚁族”群体的生活状况正在不断恶化,经济状况普遍已经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迫之中。

2.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蚁族”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收入低,且日益上涨的房租正在挤压着他们的生存空间,他们聚居的地方只好选择在城乡接合部,聚居地治安复杂、秩序混乱,入室盗窃、抢劫斗殴等刑事案件多发,更有冒充“治安官”来收取大学生保护费的,使“蚁族”的安全没有保障。同时,存在大量的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建设改造缺乏专业部门的安全评估和监理审查,房屋建设密度过大导致“蚁族”人口居住过于密集、街巷狭窄、设施简陋、社区环境“脏乱差”,火、电、气等安全隐患严重。此外,没有享受社会福利,没有参加社会保险,没有劳动保护和劳动时间延长的毕业生比例明显提高。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有些企业为了求得利益的最大化,做出与道德、法律背道而驰的行为,使用造假等手段减少投保人数和投保金额数量,有意减少劳动保护、延长劳动时间与增加劳动量,导致大学生的社会保证权益受损,名义、实际福利待遇与经济利益相对减少。

3.心理失衡。一方面,“蚁族”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发生偏差。“自我认同”是“蚁族”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成功的自信,而“社会认同”是社会对“蚁族”内在价值的认可。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之劳动力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必然要求社会和企业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学毕业生,对他们的人力资本进行再次评估,使得“蚁族”的内在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所以,市场价格也随之下跌,这就使“蚁族”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发生偏差。另一方面,“蚁族”的社会公平感普遍不高。据廉思及其团队的最新调查成果显示,“只有 18.9%的蚁族认为,当前的社会是较为公平的,关于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社会公平状况的趋势,持悲观态度的蚁族占六成。”[2]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及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提供都是以户籍为基础的,这就容易造成“蚁族”群体在就业、工资、住房、医疗、保障及利益诉求等诸多方面出现不被平等对待的局面。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压力,从“天之骄子”到沦为“蚁族”,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冲击着他们的内心,“蚁族”的心理失衡现象在所难免。

二、“蚁族”现象的成因分析

“蚁族”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弱势群体,作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其成因是复杂的,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蚁族”形成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为了加速经济发展进程,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中央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一非均衡发展战略。在这种非均衡政策的指导下,国家所有大型交通、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都围绕城市的发展而展开,也就是说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资源被不断地抽取并向城市输送,使得我国农村居民与城市市民在权利待遇上存在天壤之别。另外,“户籍制度使每一个中国人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未来迥然不同的福利待遇,出生在城市的人生来就具有比出生在农村的人待遇优厚,城市的‘级别’固定了福利待遇的标准,而出生在农村的人则一切都要‘自力更生’,这个差异和不平等导致种种愈演愈烈的‘身份优越感’和特权。”[3]以上两种因素均是大学毕业生滞留城市的推动力。

2.我国推行教育产业化和就业制度改革是“蚁族”形成的主要原因。“蚁族”群体的出现,源于1999年教育产业化之中的高校扩招。2003年我国首批扩招的高校毕业生达 212万人,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使得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此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为 280万,2005年为 338万,2006年为 413万,2007年为 495万,2008年为 559万,2009年为611万,到 2010年达到 631万人。”[2]这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传统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经从过去的“统包统揽”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在统包统分的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几乎不存在失业问题,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但是在自主择业的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特别是在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失业率越来越高。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毕业生很难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即使一些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也大多是在城市中的非正规部门就业,难以取得所在城市的户籍,他们成了社会的一个特定群体“蚁居”在城市。

3.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脱节是“蚁族”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远小于高校毕业生数量,许多接受了大学教育却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尴尬局面,而对能作为初级工人的高中和中职毕业生需求却不断增加,这说明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并没有实现市场化,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经验和动手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4.大学毕业生狭隘的就业观念是“蚁族”形成的主观因素。许多大学毕业生往往把“经济发达、机遇多、工资高”作为选择工作地区的首要标准,他们把理想的就业单位仅仅限制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而不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欠发达的地区工作,这就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饱和、就业困难。更有甚者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等同于物质利益的多寡,受经济利益驱使,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例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

三、解决“蚁族”困境的路径探索

“蚁族”大多是 80后,他们是“中产阶级后备军”(陆学艺语),是“社会精英候选人”(廉思语)。现在的“蚁族”如果未能得到社会公正的对待,将会直接影响他们这一代甚至是下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关注今天的“蚁族”,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因此,解决“蚁族”目前的困境是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

首先,打破城乡二元体系,逐步打破人力资源市场在城乡、部门之间的分隔状态。一方面,取消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地域和身份的限制。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就业市场,消除学生就业体制性障碍,为“蚁族”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应健全劳动法律与实施机制,切实保证大学毕业生的权力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均衡城乡公共产品的投入。“‘蚁族’之所以不愿意回家,是因为二、三线城市和大城市差距太大,就业岗位少,不少人即使回去了,也很难找到工作生存下去。”[4]政府应该加大对二、三线城市的扶持力度,缩小城乡差距,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学费补偿、社会保险和岗位津贴,给“蚁族”回家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环境。

其次,加强“蚁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满足其在职业发展上的诉求,最终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政府可以建立大学毕业生专项培训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根据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可通过培训券、报销部分学费等多种方式给予补助。另外,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货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再次,从制度上和规划上整体考虑“蚁族”的住房问题,城市政府要把解决“蚁族”的住房问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之中。针对“蚁族”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运用政府支持、市场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多种手段来建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提供给其居住条件符合社会一般标准的廉价租用房,积极推进蚁族聚居地的公用设施建设以保障其日常生活的便利,逐步解决“蚁族”在城市的居住问题,对于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蚁族”应给予最低限度的保障。

最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增加文化和体育等活动设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可在‘蚁域’建立以政府工作人员为主导、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公益性机构和‘蚁族’社区服务站,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招聘、生活救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给予‘蚁族’高度的人文关怀。”[5]

总之,大学毕业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全社会尤其是作为责任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齐心协力,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和处理好“蚁族”现象,让大学毕业生走出目前困境,从而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华,真正成为社会的精英。

[1]廉思.蚁族 Ⅱ——谁的时代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5-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29.

[3]汤啸天.“蚁族”:一个呼唤善待的群体 [J].上海: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3):28-31.

[4]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

[5]邓迪.“蚁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2010,(9):61-62.

On the Reasons of the“Ant Tribe”Delimma and the Solutions from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XU Xiao-mei

W ith a series of changes of structural factors changing,such as our social urbanization,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 m and Labor labor market transition and so on,including our employment situation changesing,an overpriced house,narrow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concept,etc.narrow and other reasons,more and more college graduates choose to work in big cities.And,then“ant tribe”there gradually appears.a special group“Ant tribe”-“ant race”which is a nickname for is a group withthe university graduateswith low-income.In recent years,the“ant racetribe”phenomenon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from all fields,becaus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reworrying.Therefore,it’s the bounden dutyof the government to understandknowing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nd,analyzeing the causes of the“ant race”today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olveing their dilemma are imperativeproblems.

Ant ant racetribe;present situation;cause;counter measure

G641

A

1009-5152(2011)02-0053-04

2011-04-18

许小美 (1985- ),女,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0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蚁族毕业生群体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最“叛逆”的毕业生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回看蚁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