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拟声动词词义引申规律研究

2011-08-15 00:52白国芳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拟声词生命体及物动词

白国芳

(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河南平顶山467036)

世界上来源各异、起因多样的声音随处可闻,如人们为了交际或表达感情通过声带发出的说话声、感叹声;各种动物的叫鸣声;各种物体运动引发的摩擦声、碰撞声或碎裂声等。英汉语丰富的拟声词就是各种声音在语言中的直接反映。人们对英汉语拟声词的比较研究表明,一方面,英汉语大部分拟声词在对自然声音的模拟上十分接近[1],如鸽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coo,汉语拟声词为“咕咕”;鸭子的叫声,英语拟声词为quack,汉语拟声词为“呱呱”,这是人类语言共同物质基础的体现。另一方面,英汉语拟声词在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上又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汉语拟声词只描摹声音,词义单一且稳定,在句法特征方面很像形容词,除了作定语,修饰名词,最典型的用法是跟“的”、“地”、“(的)一声”一起或者单独作动词的状语修饰成分,描述动作伴随的声音特征[2]。例句⑴代表了汉语拟声词的典型用法,除最后的“呼哗嗤啦”做定语外,其余四个象声词(嗖、唰、咔嚓、哗啦啦)都做状语。

例(1):他的叫声还没落地,嗖一声,一个庞然大物落了下来,掠过了陈新的身后;鲁勒呼眼明手快,迅速转过身来,唰地挥起开路用的长刀,朝老虎的后脑便劈了过去,但是,老虎不见了,劈出去的长刀收不回来,咔嚓一声,一棵碗口粗的小树砍成了两截,哗啦啦撒落了一身雨水,紧接着树倒的声音。突然,山谷里又发出一声呼哗嗤啦的长响。

与汉语不同,英语拟声词主要作动词和名词,作名词时指具有该词音值的声音,意义比较固定。英语拟声词最典型的用法是作动词,词义丰富而灵活。同一个拟声动词往往可以指多种不同事件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多义性特征,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及物动词,句法结构多变,搭配能力也很强。英语拟声动词复杂的语义内容和丰富多彩的用法是汉语拟声词所不及的,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英语拟声动词的词义引申机制和词义特征。

1 英语拟声动词的多义性特征和词义引申机制

英语拟声动词的基本词义是发声体“发出……声音”,可表示为[x EMIT SOUND],x是发声体(emitter)。绝大多数英语拟声动词都有丰富的引申义,表现出明显的多义性特征,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3]中snap、crack、smash、clash等声音动词的词义项都在十条以上。下面以snap为例,分析英语拟声动词的词义引申途径。例句(2)~(9)描述了截然不同的几种活动场面,代表了snap的典型词义和用法。

(2)The branch that he was standing on snapped off.他踩着的树枝啪的一声折断了。

(3)The great weight snapped the metal bar in two.重量很大,把金属杆喀吧一声压成两截。

(4)The shark snapped its jaws shut.鲨鱼啪嗒一声把嘴合上了。

(5)The dog snapped at the bone.狗啪一下咬住了骨头。

(6)”Come here at once,”she snapped.她厉声喝道:“快过来!”

(7)I snapped you sunbathing on the beach.我给你拍了一张海滩日光浴的照片。

(8)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and poverty,he finally snapped.他多年劳累和贫困,最后身体垮了。

(9)They snapped at the chance of a cheap holiday.他们欣然抓住这个少花钱度假的机会。

例句(2)、(8)、(9)的snap是不及物的,(3)、(4)、(7)的snap是及物动词。倘若追究声音的来源,情况就更复杂了,如(2)的声音是主语branch断裂发出的;(3)的声音是宾语metal bar断裂发出的;(4)和(5)的声音是主语shark、dog上下鄂猛然闭合而引发的;(6)的声音是说话人的声带发出的;(7)的声音是拍照用的工具camera发出的,和(5)一样,具体发声体没有在句子中出现;(8)和(9)中则根本没有声音。

拟声动词snap如此丰富的词义都是从基本词义通过转喻(metonymy)和隐喻(metaphor)引申而来的。转喻指人们通过某一事物(喻体)来指称与之有紧密现实联系的另一事物(本体)的过程。转喻的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或临近性(congruity),如容器和所盛物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实体与属性之间、政府所在地和政府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因此人们就用指称某事物的语言符号来指称另一认知上临近的事物,如用“head”指代智力、用“kettle”指代所盛的水、用“White House”指代美国政府[4]。同样,发声事件和引发声音的事件也具有现实上紧密的关联性。因为各种发声过程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是由物体运动或其它事件活动引发的,而物体运动等事件也必然会伴随这样或那样的声音。拟声动词从指称发声过程到指称引发声音的相关事件过程是人类转喻认知的结果,其词义可以表示为[x MOVE]&[x EMIT SOUND],“&”表明[x EMIT SOUND]作为伴随的次事件(sub-event)和主事件[x MOVE]同时发生。MOVE可以是人或物体的运动、碰撞或破碎、人的言语行为或呼吸、咳嗽等生理行为等。由于自然界中不同的活动可能会引发出相似的声音,所以同一个拟声动词可以指称多种活动事件。如(2)至(9)中的snap既可以指引发SNAP类声音的树枝和金属棒断裂、鲨鱼和狗等动物上下鄂猛然闭合,还可以指人生气时厉声呵斥别人、用照相机拍照等活动事件。联结这些不同事件的核心是事件伴随的相似声音,而这些句子体现出的不同句法结构则取决于引发声音的各种事件活动的类型。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想象,即人们借助于自己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和经验来认识、经历和描述陌生的、抽象的概念和经验,是人类认知、行动和表达思想的基本方式,也是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之一[4]。隐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与转喻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的现实关联性不同,隐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联系不是基于现实中二者物理上的相似性,而是基于人类认知上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相似性的思维能力,这种相似性具有主观性。如(8)和(9)中的snap根本不牵涉物理意义的声音,是从其基本义隐喻引申而来的。(2)和(3)描述的是物体承载不了压力而断裂的事件场面,是引发SNAP声音的典型实例,通过隐喻引申,在(8)中指人精神或身体承载不了生活重压而崩溃;(4)和(5)描述狗等动物急切而迅猛地用嘴咬住自己想要的食物的场面,是引发SNAP声音的典型场景之一,通过隐喻引申,在(9)中指人急不可待地抓住自己渴望的机会。

2 英语不同种类拟声动词的词义引申规律和词义兼容特征

尽管英语拟声动词丰富的词义都是转喻引申和隐喻引申的结果,但不同类型的拟声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词义引申规律和词义兼容特征,下面进行分类讨论。根据拟声词模拟的对象我们可以把英语拟声动词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动物声音动词,模拟动物的叫声;第二种是人类声音动词,模拟人控制声带发出的声音;第三种是非生命体(inanimate object)声音动词,模拟非生命体运动、碰撞等引发的声音。

2.1 动物声音动词

动物声音动词在英语拟声词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额,数量最多。不同动物的叫声有专门的拟声动词来表达,不少动物还有多个拟声动词描述其不同处境下的叫声,如狗的叫声有bark,yap,yelp,bay,howl,growl,snarl,whine,whimper,bow-wow;蜜蜂的叫声buzz,hum,drone等。而汉语描述各种动物叫声的动词只有笼统的“叫”、“鸣”等,对声音的描摹则用拟声词作修饰性成分(状语或定语)来表达[5]。英语动物声音动词的词义可表示为[x EMIT SOUND],大多是不及物动词,包容了汉语“拟声词(地)+叫”结构的语义,如:

(10)Our dog always barks at strangers.我们的狗遇见生人总是汪汪地叫。

(11)Sparrows are chattering in the trees.麻雀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

英语动物声音动词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经常通过隐喻引申,转指人的言语活动,如(12)至(15)中,动物声音词crow、bleat、snarl、bark等被用来描述人的言语活动。这种隐喻性转移借用的基础是说话人对评述对象讲话时和自己经验中某种动物叫时在神态、举止及声音等方面内心感受上的相似性,如(12)中的crow,生动描述了此人说话时像公鸡打鸣一样,一副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的骄狂神态;(13)中的bleat描述了此人说话时声音低弱无力,软弱胆怯的样子犹如可怜的羔羊;(14)、(15)中的snarl、bark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狗狂怒时的咆哮和面对生人时毫不留情的狂吠。

(12)He is always crowing(typically of roosters)over his ancestors.他总是以他的祖先自夸。

(13)He bleated(typically of sheep,goat)out a feeble excuse.他以微弱的声音做无力的辩解。

(14)”Get out of here,”he snarled(typically of angry dogs)at us.“滚开”,他向我们怒喝道。

(15)And so he lived-like a dog,some said,because he cared nothing for conventions of society,and because he showed his teeth and barked at those he disliked.他就这样生活着,有人说他像狗,因为他毫不在乎社会习俗,还因为他对那些不喜欢的人毫不留情地大声嘲讽。

动物声音动词的这种隐喻性转移借用不仅能够通过比拟形象地描述人说话的方式、神态和声音,还可以把说话人对动物的情感态度转移过来,对评述对象进行暗示性评价,从而使描述简洁、生动、新奇,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2 人类声音动词

人类声音动词主要模拟人类口腔发声部位特别是声带而发出的各种声音。声音可以是人类正常生理活动伴随的声音,如wheeze,snore,sniffle等,其词义为[x BREATHE]&[x EMIT SOUND];可以是人笑发出的声音,如giggle,cackle,chuckle,titter,chortle等,词义为[x LAUGH]&[x EMIT SOUND],均为不及物动词,如:

(16)He coughed and wheezed all the night.他整整一夜又是咳又是喘。

(17)They chortled with delight at a joke.他们让笑话逗得哈哈大笑。

描摹人说话或唱歌声音的拟声动词最多,如murmur,croon,babble,stammer,splutter,chatter,hum,whine,grumble,mumble等,大部分可通过转喻引申指人们的言语行为。Levin的言语动词(verbs of communication)中有不少这样的动词[6]。它们和转指人类言语活动的动物声音词具有相似的词义和句法特征,其词义为[x SPEAK orSING]&[x EMIT SOUND]。言语活动动词后可跟表示话语内容的宾语,如(13)、(20);可以直接引述话语内容,如(14)、(18);也可以不涉及话语内容,作不及物动词,如(12)、(15)、(19)。

(18)”What a beautiful little baby,”she crooned.她柔声细语地说:“多漂亮的婴儿啊”。

(19)Those standing behind began whispering and chattering with their heads together.站在后面的人开始凑到一起唧唧喳喳低声议论起来。

(20)The drunkard walked unsteadily,humming a tune.醉汉摇摇晃晃地走着,嘴里哼着曲子。

另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发出某种声音,借助声音本身来影响其它人或事物,如(21)至(24)中的whistle、shoo、shush、hiss、boo都是及物动词,其词义为[x EMIT SOUND to AFFECT z],z是发声行为针对的对象,做动词的宾语。

(21)He whistled his dog back..他吹口哨把狗唤了回来。

(22)He shooed the children out of the shop.他发出嘘嘘声把孩子们轰到店外。

(23)He shushed the children to silence.他发出嘘嘘声让孩子们安静了下来。

(24)The crowd began to hiss and boo him for his un-sports man-like conduct,but he sat unmoved.(Jack London,The Mexican)由于他那种缺乏运动员道德的行为,人群中开始用嘘嘘和呸呸向他喝倒彩,但他仍坐着一动不动。

2.3 非生命体声音动词

英语中描述非生命体声音的拟声动词很多,如clang、clash、clatter、click、clop、clump、clunk、crash、snap、splash、thud、bubble、chug、clang、gurgle等。石头、马车、盘子等非生命体没有发声器官,自身不会发声,只有在运动、碰撞、断裂或破碎时才会发出声音,因此,非生命体声音动词很少指单纯的发声事件,主要指伴随有某种声音的运动事件等。其词义包容了汉语“拟声词状语+运动动词”结构表达的语义,可表示为[x MOVE]&[x EMIT SOUND]。MOVE指物体的运动、碰撞、断裂、破碎等事件,动词后面常有表示位移方向、位置,或物体断裂、破碎结果的介词短语、副词等成分,如(2)、(3)、(4)及(25)至(28)。

(25)The wooden cart creaked along the street.这辆板车嘎吱嘎吱从街上走过。

(26)A spring bubbles out of the ground.泉水汩汩地冒出地面。

(27)A bullet whistled past his head.一颗子弹嗖的一声从他头顶飞过。

(28)The refrigerator door clicked open.砰的一声,冰箱门关上了。

这类拟声动词的主语有时也可以是人、动物等生命体,如(29)至(31),但动词此时描摹的是人或动物运动时身体或身上的佩饰等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

(29)She pattered along the corridor in her bare foot.她赤脚吧唧吧唧走过门廊。

(30)Sedgwick often clanked into town in sabre and spurs.赛德威克常常腰佩军刀,脚穿马靴,一路叮叮咣咣走到镇上。

(31)They are rustling through the bushes.他们正沙沙地穿过丛林。

非生命体声音动词属于不及物动词中的非自动动词(unaccusative verb),其主语是深层语义结构的宾语(deep structure object),因此可以加上表示运动事件致使因素的论元(causer argument)[7]。如(3)、(4)、(32)、(33)和(34)中,宾语是发声体,主语是导致物体发声的外因(causer)。拟声动词此时含有“致使”意义,其词义为描述为{y CAUSE[x MOVE&EMIT SOUND]},y是导致发声体运动并发声的外因。物体受人操纵或受它物影响而运动发声,且作用于另一目标对象时,发声体是动作的工具,在句子中可以工具格出现,如(34)中的ruler,也可以作为隐含论元(shadow argument)不出现,如(5)中的“jaws”、(7)中的“camera”。

(32)A sweep of chilly air passed by,rustling all the leaves.一阵冷风吹过,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

(33)Slowly,they rumbled the tanks out of the town.他们慢慢地将坦克轰隆隆从镇上开了出去。

(34)The teacher cracked him on the hand with a ruler.老师用戒尺在他手上打得劈啪响。

3 英语拟声动词与”X+V+X'sway”结构

英语不及物拟声动词无论发声体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体,都可以用到”X+V+X's way”结构[7],如(35)、(38)、(39)、(40)和(41)。”X+V+X'sway+PP(directional)”结构是英语特有的句子结构,本结构中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所以不能赋予宾语,one's way是句法上的宾语。此结构一般被看作一个位移事件(change of location event)与伴随事件(co-event)的合并(integration),伴随事件是位移的方式或起因,本结构中表方位的介词短语是位移的结果,如例(35)可看作是(36)和(37)两个事件的合并。(Goldberg 1997;Iakendoff 1997;Levin&Rappaport 1995)

(35)The elevator wheezed its way to the 30th floor.电梯哼哧哼哧费力地爬上第30层楼。

(36)The elevator moved up to the 30th floor.电梯爬上第30层楼。

(37)The elevator wheezed.电梯发出哼哧哼哧的声音。

(38)We splashed our way across the stream.我们哗啦哗啦趟过小河。

(39)Jim moaned her way out of the room.吉姆呻吟着走出房间。

(40)The huge vehicle groaned and belched itsway up the stony slope as steep as a house roof.这辆庞大的车吼叫着,呼哧呼哧爬上像屋顶那么陡的石头坡。

(41)Then he watched as it gurgled its way into the whiskey tumbler.他看着酒汩汩地流入威士忌酒杯。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中描摹人类声音的拟声动词常转用来描述非生命体的声音,此时隐含拟人隐喻,如(35)中的wheeze,(40)中的groan和belch的隐喻转用,使人觉得电梯和汽车似乎也有了灵性,可以像人一样通过声音来宣泄重压下的疲劳、愤怒等情绪。

4 结束语

英语拟声动词语义蕴涵丰富,描述生动、形象,句法结构灵活多变,表现出明显的多义性特征,这种多义性是转喻引申和隐喻引申的结果。不同类型的拟声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和引申规律。动物声音动词除了描摹各种动物的叫声,还通过隐喻转用来描摹人的言语活动;人类声音动词主要描述人类伴有不同声音的说、唱、哭、笑等动作行为或生理活动;非生命体声音动词主要描述引发声音的各种运动事件。英语拟声动词既指事件过程又描述过程伴随的声音特征,包容了汉语“拟声词状语+活动动词”结构表达的复杂语义。掌握英语拟声动词的词义引申规律及词义兼容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英语语言,减少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提高语言能力。

[1] 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 李国南.英汉拟声词句法功能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0-33.

[3] 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李北达,译.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 Levin,Beth.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3.

[7] Levin,Beth and Malka Rappaport Hovav.Lexical Semantics and Syntactic Structure.In Shalom Lapin(ed)当代语义理论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拟声词生命体及物动词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生命科学(三)
Swagger:气场压人
让生成的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