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高校党团联动的新载体

2011-08-15 00:47杨晓慧周明亮蔡有柱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党团组织青马工程青马

杨晓慧 周明亮 蔡有柱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5)

“青马工程”:高校党团联动的新载体

杨晓慧 周明亮 蔡有柱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5)

“青马工程”是高校党团组织的共同使命,也构成了高校党团联动的新载体。在新时期党团关系、党团工作联结点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下,可以通过四大措施来落实党团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党团组织“青马工程”工作机制;通过“青马工程”优化“推优”机制;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党员团员共进步机制。

青马工程;党团联动;共建

一、“青马工程”:党团联动的必要性

(一)“青马工程”:高校党团组织共同的使命

第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高校党的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统一的,两者统一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过程中。高校党的建设就是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目标,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为党的事业培养大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两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是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和前提,要求高校党建要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战略任务,并摆到党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另一方面,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要求高校党组织首先把自身建设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促进和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开展[1]。

第二,实施“青马工程”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团的成长、发展历程证明,共青团只有为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推动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只有更加广泛地团结凝聚优秀青年,为党赢得青年,扩大党的青年执政基础,团的事业才能更加生机勃勃。团的十六大确认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团组织必须把吸引、凝聚青年作为自己的存在前提和首要任务,而用先进的思想吸引凝聚青年依然是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的鲜明特色和制胜法宝。所以,共青团组织就必须在青年中积极有效地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落实这一战略思考的具体措施,是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履行自身根本职责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党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高校党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党建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在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普遍重视加强党建工作,注重党在高校的思想理论阵地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学生党员。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高校党组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许多学校注重学生专业素质教育而淡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没有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程。即使在共青团中央2007年启动“青马工程”后,许多高校的党组织仍然认为是团组织的政治任务而缺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党员培养工作上,主要表现为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培养模式有待改进,培养力度有待加强,学生党员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第二,当前高校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要求和青年的使命决定着共青团的职责。但是,许多高校团组织对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根本职责认识不到位,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存在认识不清、工作不力的问题。在尚未启动青马工程的高校,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承担着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推优”工作,但大部分团组织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对优秀团员的考察机制和培养机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第三,当前高校党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应该说,在“青马工程”启动之前,许多高校是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等同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在这项工作中,不仅存在党团组织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而且还存在党团组织各自为政的情况。在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和发展过程中,党组织未能做到以团组织为有力依托,只是进行单线考察和调查,极少征求团组织的意见,导致团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而团组织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甚至认为团员推优后,其发展和培养就是党支部的事,产生在培养对象考察环节上的“掉链”[2]。

(三)“青马工程”需要高校党团组织形成联动机制

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统筹协调,使全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培养教育的强大合力,才能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一方面,“青马工程”规定的培养对象关乎党团组织的职责。团中央指出,“青马工程”重点是大学生骨干、各级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其中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体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由此可见,抓好“青马工程”,党团组织都责无旁贷;另一方面,“青马工程”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高校的方方面面,本应该建立一个党组织统一领导,涉及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等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制度安排和操作方案,但在实际的“青马工程”实施中往往成为团组织的独角戏,在制度配套、模式创新、经费支持、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培养的效果。

二、“青马工程”:党团联动的新载体

(一)两个基础

第一,理论基础:新时期的党团关系。新时期的党团关系可以概括为“以党带团,党团共建”,包含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党领导团,党建带团建。坚持党对团的绝对领导,团组织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始终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支持、指导和帮助团组织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并根据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党团联系,促进党团的共同发展。党团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要不断衔接,不断推动“党团共建”。

新时期党团关系调整呼唤建立党团联动机制,还源于新时期党团建设的共同难题。党团组织传统的运动模式和单纯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顺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因而导致党团组织对青年吸引力的下降,导致党团工作缺乏生命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方面,党团各自的工作、教育模式要向引导和参与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也要从管制逐渐转变为指导,要保持共青团自身工作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由此建立的高校党团联动机制不是单纯的“党指挥,团服从”,而是党团共同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

第二,实践基础:党团工作联结点。党的建设与团的建设之间不仅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和最终目标的一致性,而且存在着工作联结点。在实施“青马工程”中,找准党建与团建的结合点,就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党团联动。党员培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内容有互动。党团组织都要具备发现和挖掘青年潜力的能力,并且能采用有效的方式把青年培养成才。党员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都采用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选拔方式,即青年本人有意愿并且有符合相关条件的外在显示度且获得一定认可。党团组织面临的培养对象都是表现出一定优秀特质但还有待打造的青年,因此都担负着教育、考察、筛选的工作,都存在一个互动机制,即青年表现与党团考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距离拉近与缩短的过程。如何认识青年、教育青年、考察青年,党团加强沟通交流,必然有助于更好地发展青年。二是工作对象有对应。在“青马工程”中的大学生骨干,在事实上往往构成在党组织周围和内部的“三支”队伍:即申请入党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党员队伍。在这个意义上,虽然党员培养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存在不同的载体,但面对的对象是基本一致的。三是工作程序有相似性。党员培养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都具有申请(报名)、筛选、教育、考评等步骤,如何让程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良性轨道,是党团工作面临的共同问题。四是培养方式上有共性。在培养方式上都要求采用“全员育人”模式,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坚持组织培养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在具体操作层面,某些方式是党组织多年探索形成的经典模式,某些方式是团组织适应青年特点开创的特色模式,二者可以互相借鉴。

“推优”工作是密切党团联动的切入点。“推优”是指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推优”工作主要由团组织完成,但同时是党组织重点培养考察积极分子的新起点;发展党员任务由党组织完成,而“推优”则使党团工作程序得以衔接[3]。

(二)三个原则

第一,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与分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其地位和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下,共青团还必须独立开展工作,这也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要求共青团:“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青团在吸引青年、团结和带领学生跟党走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党的中心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团组织一方面要接受党组织的绝对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勇挑重担,主动积极地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生力军。

第二,坚持政治方向前提下顺应青年和时代需求。党团联动机制建立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年工作,因此,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把党对青年的期望和广大青年的成长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及时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结合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创新性地开设一系列旨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的课程和活动 ,从而获得他们的青睐和支持。

党团联动必须结合时代的要求,切实解决目前党建和团建面临的问题。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是不尽人意的,团组织在向党组织输送人才方面工作不够主动、系统,党组织在培养、发展和考察党员方面也存在方式呆板、力度不够的问题。其结果是,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虽然主流是好的、积极的,但也存在相当部分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思想多元化等倾向。无论是从思想政治素质还是从理论修养、实践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要求入党和已在组织上入党的大学生,与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不断寻找党团工作的衔接点,采取适合青年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党团工作方式,无缝隙地对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第三,坚持资源共享与模式各具特色相统一。既然高校党建和团建工作存在一定的共性,其所利用的资源也必然具有共享性。因此,在阵地建设、教材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共建和交流,必然会有力地推动党团共建。但是,高校党建、团建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党组织和团组织在培养青年方面有自己的模式和独特优势,不能互相取代。

(三)四大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党团组织“青马工程”工作机制。党团组织“青马工程“工作机制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团的共同负责。“青马工程”是高校党团组织共同的使命,因此,虽然“青马工程”由团中央启动和部署、由各级团组织承担主要执行任务,但党组织也责无旁贷,要将“青马工程”的实施状况列入党组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考察范围,明确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责任和工作目标,以此促进党团组织齐抓共管“青马工程”的良好局面;二是党团组织的分工协作。团组织是“青马工程”的主要执行者,党组织则需要发挥以下作用:首先,高度重视。把“青马工程”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和党建的总体规划。校党委主要领导每年应有一二次会议听取校团委的工作汇报和研究“青马工程”的工作,把“青马工程”列入学校党委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其次,加强领导。做好“青马工程”各环节、各阶段的指导,做好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和分工落实工作。在方向上,确保“青马工程”在大学生骨干培养定位上做到国家所望、高校所需、青年所求的统一;在工作开展中,确保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团组织既明确分工,承担自己的主要任务,又能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再次,做好保障工作。为“青马工程”的开展营造“全员育人、全员关注”的良好氛围,为“青马工程”的良性运转提供必要的人员配备、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三是党团组织的沟通交流。团组织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青马工程”相关工作进展、工作成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党组织要及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地帮助团组织解决困难。通过党团组织不断交流,共同促进更科学有效地落实“青马工程”。

第二,通过“青马工程”优化“推优”机制。通过“青马工程”实现“推优”制度化,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考察和考核等方面全程全方位作用。长期以来,团组织大多尚未建立完善的对优秀团员的考察机制和培养机制,在“推什么人、为什么推、怎么样推”等方面缺乏制度建设,在优秀团员的选拔上标准模糊、质量参差不齐,在“推优”过后的考察环节上缺位。“青马工程”作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载体,再次强调了团组织的神圣使命,也使得团组织必须充分挖掘资源、创新载体、畅通渠道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学生骨干学校是“青马工程”的主要载体,也成为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的必要途径,即凡“推优”的共青团员必须要经过大学生骨干学校培训并考核优秀。此外,对学员的跟踪培养也确保了团组织能始终不断地了解学员的各种状况,包括优秀学员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入党后的状况。

通过“青马工程”的纽带,高度重视并落实党组织对“推优”的领导和保障作用。在党团组织“青马工程”的工作机制下,党团组织全程共同关注、共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某些环节和方面各行其职又有所侧重,即党组织首先从党建角度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优秀团员的指标和要求,对培养目标、内容、重点等予以指导,团组织通过大学生骨干学校的平台统一标准、规范步骤、保证质量地“推优”,然后党组织对团组织推荐的优秀学员开始重点培养和考察,并及时反馈情况给团组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培养和吸收,对不符合条件的指导团组织加强培养和教育。

第三,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党团组织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既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又可以在工作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一是阵地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学校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衔接大学生骨干学校和党校,逐步形成日常教育——团校——党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三级培训体系。同时,共同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专题网站和网页,利用网络QQ、博客、BBS等途径及时了解青年群体的发展动态和心理需求。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共同推进主体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需求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背景齐备、工作优势互补、人生经历多样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三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资料信息库,选择符合培养目标、适应青年需求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组建学习资源库,给教育培养工作队伍和所有党团组织的培养对象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第四,促进党员团员共进步机制。“青马工程”把学生党员和团员联系在一起,团员中将产生大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存在于党员中。通过大学生骨干学校为学生党员和团员提供了共同的学习活动载体,创设党员带团员、党员团员共进步的具体情境。建立党员团员共进步小组,根据每期大学生骨干学校的培训规模和学生党团员构成,成立20名左右团员组成的学习小组,由2~5名学生党员负责该小组工作。开展党团员共进步活动,在共同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和探讨,促进学习成效。学生党员在活动组织、学习表现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个别谈话、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团员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同时,团员应注重从学生党员身上学习和借鉴,同时对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监督作用,等等;党团员共进步考核机制,包括对学生党员工作过程和成效、团员的学习状况等进行考核。

三、“青马工程”:推动党团共建,增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成效

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实现党团联动,有助于党团组织共同迎接新形势的挑战,在互动中促进党建团建工作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要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团组织都必须结合青年成长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工作项目,不断加强包括理论学习、组织管理、监督激励等机制的选择和设计,在培养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切实抓住青年心声以实现对青年的教育培养。同时,党团组织对党建团建工作中的良好形势和存在不足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借鉴青年欢迎、效果显著的途径和办法,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互动中体现新特色、更上新层次,共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做实。

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实现党团联动,有助于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青马工程”中建立党建联动,充分把党有号召和团有行动、党组织的绝对领导和团组织的勇挑重担、党团组织共同负责和分工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党组织在思想指导、组织协调、相关保障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有力地带动团建的发展;团组织通过“青马工程”切实加强对青年的鉴别和培养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推优”的神圣职责,在对党员的考察教育和跟踪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团组织应有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广大优秀青年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保证他们在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从而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实现党团联动,有助于提高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成效。以“青马工程”为纽带建立党团联动工作机制、优化“推优”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党员团员共进步机制等联动措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营造更良好的关注氛围、促成更严密的工作衔接、形成更强大的培育合力,共同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1]赵志军,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2]张焱.互动:高校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机制构建趋向[J].理论界,2008,(10).

[3]赵烨,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共青团“推优”工作的互动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编辑 王 玮

2010-11-15

200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编号:09SJB710009)。

杨晓慧,女,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世界经济与政治。

周明亮,男,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美育。

蔡有柱,男,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党团组织青马工程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党团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初探
新形势下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思考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